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5月美国华美协进会为张学良九十寿诞举行祝寿宴,张学良的亲属、老部下和尊崇他的老朋友,纷纷赶到纽约参加这次寿宴。已经年迈的海伦.福斯特.斯诺闻讯,在5月29日写了一封贺信,派人送给张学良将军,回顾往事,重叙旧谊,并且特别指出,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帮助,他们夫妇当年不可能试图冒险去延安,信中还讲到相关的其他一些趣事。同年8月16日,海伦.斯诺与王福时通信时,把这封信的复印件寄给了他。这两封信是王福时先生最近提供的,由我译成中文。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年斯诺夫妇在华活动的一些情况。——魏龙泉注海伦.斯诺给张学良的信(199…  相似文献   

2.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1997年1月11日逝世,享年八十九岁。1931年8月海伦·斯诺从西雅图搭“林肯总统号”邮轮到上海,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任秘书,邂逅埃德加·斯诺,并于1932年末结为伉俪。1933年春,斯诺夫妇来到北平安家,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其间,他们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很多青年学生常到他们家聚会和议论时政,曾多次帮助进步人士避难。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回来,  相似文献   

3.
今年,当中国人民热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人民热烈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们特别怀念位伟大的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7月19日,正好是他诞生100周年,此时纪念,对斯诺的怀念之情和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4.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采访陕北革命根据地外国记者中的第一人。当时,“红色中国”延安处在国民党铁桶般的重重包围之中,埃德加·斯诺一个外国记者,是怎样冲破层层封锁,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延安的呢?  相似文献   

5.
冯至 《出版史料》2005,(4):118-125
一 歌德在他晚年写的《纪年》(Annalen)里,叙述到1786年时,关于《维廉·麦斯特》写了几句简明扼要的话:“《维廉·麦斯特》的开端起源于一个对于这伟大真理的朦胧的预感:人往往要尝试一些他的秉性不能胜任的事,企图做出一些不是他的才能所能办到的事;一个内在的感觉警告他中止,但是他不能恍然领悟,并且在错误的路上被驱使到错误的目标,他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牛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2009,(6):37-37
5月7日,《济南日报·新平阴》正式创刊出版。这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与平阴县的一次战略合作。 《济南日报·新平阴》由平阴县委主办,平阴县新闻中心出版,使用济南日报的全国统一刊号,每周三出版,对开4版,彩色印刷,待条件成熟后再行扩版。《济南日报·新平阴》创刊后,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美国女记者海伦·斯诺在事变前两个多月即通过采访张学良向外界最早报道西安事变的成因,从而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 Snow),笔名尼姆·威尔斯(Nym Wales),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任妻子。1936年夏,斯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访问,促成了海伦的第一次陕西之行。这年9月初的一天,留在北平的海伦收到红军信使转来的斯诺的密信,斯诺让她速到陕北共同考察这块红色“新大陆”。海…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2006年5月18日,<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委员会在西安召开全省<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史料征集及编纂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工作.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王改民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题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图鉴〉收集编纂工作任务>的重要讲话,陕西省档案局(馆)局(馆)长、<图鉴>总编室总编辑王建明做编纂工作报告,陕西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陕西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图鉴>副总编辑甄生枝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全省各市、省直机关及各有关部门<图鉴>编纂负责人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工作全面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国际档案理事会城市档案馆处执委会会议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国际档案理事会城市档案馆处执委会主席、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档案馆馆长让·布姆加德,执委会秘书长、法国雷恩市档案馆馆长凯特琳·劳伦特和执委会执委、中国上海市档案馆馆长吴辰,冰岛雷克雅未克市档案馆馆长斯万赫德·勃加朵迪,德国卡尔斯鲁厄市档案馆馆长恩斯特·布朗希,阿根廷科尔多瓦市档案馆馆长诺玛·费诺格里奥,  相似文献   

10.
晓言 《中国广播》2004,(12):74-74
琢磨(zhuómó)和琢磨(zuó·mo),这两个词的字形完全一样,读音不同,字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05,(12):10-10
江西电视台少儿·家庭频道已于2005年11月28日正式开播。少儿·家庭频道的核心理念是“温馨、和谐、快乐、健康”;频道的主题词是:“缤纷童心、浓浓亲情.江西电视台少儿·家庭频道”。  相似文献   

12.
小号手是谁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的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14-16日,“2006·北京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发展战略与实践)高级研讨班”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研讨班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这是继“2004·深圳”、“2005·厦门”两届研讨班之后,海内外从事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同仁们的再次相聚,共同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出版经济》2006,(2):57
在炮火下按动快门的人--拉里·伯罗斯,为了为<生活>杂志取得关于越南战争的第一手材料,拉里·伯罗斯拍摄了50次战斗任务的照片.1963年1月25日,美国当时最权威的杂志在第14页上刊登出了伯罗斯所拍摄的被俘和被杀的越南游击队员的照片,他为所有的战争报道者提供了一个可供追随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09,(2):196-196
5·12抗震救灾周年之际,四川卫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强势推出大型公益活动《5·12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  相似文献   

16.
约翰·穆勒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在20岁的时候曾经患上典型的抑郁症,后来通过阅读马蒙特尔的回忆录和华兹华斯的诗集而成功地自行治愈,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幸福观,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他对阅读的认识。该文介绍了约翰·穆勒人生当中的这个重要事件,阐述了他关于阅读的一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17.
7月19日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近百名学者齐聚北京大学,召开“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8.
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认为简·爱身上体现了浓重的女权意识。同时,作品的叙事方式也为我们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注解,从简·爱的成长历程,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自尊、自爱、时刻追求人格独立的女子。但是,作者在竭力表现简·爱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同时,却由于顾虑重重而不得不表现出对男权意识的驯服和服从。  相似文献   

19.
与稻盛和夫一样,美国人亨利·福特有一颗悲悯心。所不同的是,亨利·福特从来就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商人,他不只是要独善其身,还对人类福祉的提升主动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泛麦克米伦出版社(Pan Macmillan)收购了伊莱扎·格雷厄姆(Eliza Graham)两部小说的全球版权。伊莱扎·格雷厄姆的新书暂时命名为《50周年》“Jubilee”,将于2010年5月出版平装本。该书讲述了发生在英国的一个儿童消失的故事,时间跨度50年,从皇后加冕直到50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