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既不同于历史上的宗教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也不同于建国以来的道德模范崇拜、领袖人物偶像崇拜,而是以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为主要对象的“明星崇拜”(pop worship)或“名人崇拜”(celebrity worship)。这种崇拜现象看起来感性大于理性、娱乐性大于人生价值体验、消极大于积极,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人因极度追捧明星而出现行为异常、心理变态、人格异常的现象,从而引起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担心。  相似文献   

2.
偶像崇拜心理是在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心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崇拜心理,是把神灵偶像化,给他们塑造形象,并施以崇拜。而明星崇拜是在偶像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上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电影业的兴起,明星的出现,并随着大众传媒西方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崇拜。在青少年当中,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追星热”,不是追歌星,便是追球星。虽然崇拜的明星变化极快,但每一轮的崇拜中,他们都那么狂热。为什么青少年会这样狂热而盲目地崇拜明星?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追星族""超女热"等偶像崇拜行为。为了全面了解当今少年儿童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1年5月在全国开展了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情况调查。《人民日报》2012年3月2日消息称,历时近一年完成的"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报告"显示:少年儿童最崇拜的偶像是歌星(37.0%)、影星(20.5%)、体坛明星(10.3%)。而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军事人物等均为3%左右,科学家只有2.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的生理渐趋成熟,开始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自  相似文献   

4.
体育明星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影响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心理学问题,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崇拜的理想过程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欣赏到认同的发展过程。它的心理基础根源于自我确认、情感归属和团体接纳的需要。青少年对体育明星偶像的崇拜具有双向性功能,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对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的崇拜要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透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益广  水易 《教学与管理》2000,(10):12-13
偶像是指用土、木、金、石之类材料制成的神像、佛像等 ,现代的人们将其引伸为崇拜的对象。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 ,它特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 ,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 ,把认识对象看得完美无缺 ,而导致盲目信赖、盲目崇尚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倘从心理机制上审视偶像崇拜行为 ,它又时常表现为情感失控、情绪狂热和缺乏正常的独立自主精神 ,片面强调个体的作用并且加以神化。一、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述略《新民晚报》(沪 ) 1999.4 .2 6刊文透露 ,小草工作室的人们对中小学生开展了一次微…  相似文献   

6.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产生与青少年的自我确认、归属需要、补偿心态、从众心理等心理因素有关。偶像崇拜既可以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激励、调整、充实等积极影响,也可能导致沉醉于“追星”、盲目追随仿效等消极效应。为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引导:由以人物为核心向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改变;从表层的感性崇拜向深层的理性敬仰发展;从仰望、着迷的心态向缩小差距的实际行动转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偶像崇拜的类型、崇拜的内容构成及偶像崇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分析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特点及其原因,并提供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时序演变特征,剖析大学生偶像崇拜与基本价值观的耦合轨迹,总结调研结果:随着个体心智的成熟,偶像崇拜逐步演进为实质性的榜样激励,有助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确立实用化价值观念;情感依附崇拜转变为特质认同崇拜,不断注入的道德观念判断有助于个体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当代大学生多元崇拜与理性脱偶分化并存,但传统价值观依然占据主流。针对这一系列结果,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媒体、革新思政课堂教学等政策建议,正确引导大学生多元偶像崇拜的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10.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11.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甚至整个人类的基本精神需求。在当下大众媒介营造的单一娱乐化偶像崇拜语境中,青少年对娱乐偶像狂热追捧和崇拜,而这对青少年极其不利,因此加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教育引导具有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2.
偶像教育:教育理论的新概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偶像教育:教育理论的新概念薛晓阳偶像崇拜,是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及其教育策略是德育理论研究的新内容。一、青少年偶像崇拜及其教育干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虽然不像许多人所夸张的那样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诸如崇拜明星、伟人...  相似文献   

13.
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爱的人物的社会认同及情感依赖,对高校大学生的性格塑造和人格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偶像崇拜心理的产生、社会分类与依恋的两种类型比较、偶像崇拜心理的正负向效应以及如何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理性崇拜四个方面,来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现状,探究偶像崇拜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为开展青少年的德育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本文采用《中学生偶像崇拜问卷》调查了206名初中生的现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初中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初中生在偶像崇拜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自我概念总分与崇拜原因的外貌、作品欣赏、优秀品质、意志因子达到显著性的相关,而与社会贡献、成就相关不显著。偶像的"社会性品质学习"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社会性品质学习"是自我概念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是交际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影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原因对我们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大有裨益。一、文化的定义及文化要素在英语中,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的cultura,与cultus、cult或worship(崇拜)相关,具有崇拜神和崇拜耕耘的意思。人类学家Edward Tylor 1871年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仍然是涵盖面最广、最精确的定义之一。他的著名定义是: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文化”一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卷入的类型分布及基本特征,通过整群抽样,从苏州、南通等地抽取639名大学生和中学生,采用偶像崇拜量表(Celebrity Attitude Scale,CAS)进行调查。经快速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划分为低卷入型、交际型、移情性、妄想型四种具有合理性,非理性崇拜者比例较高,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成绩班级平均水平之下和对偶像非常喜欢阶段的青少年易卷入非理性崇拜;偶像崇拜既有情感满足的积极一面,也有非理性的沉溺一面,对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者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的心理成因有自我认同的需要、心理归属的需要、从众行为的需要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表现为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冲动性和多样性,崇拜偶像的类型和方式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分别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武汉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群体中“偶像崇拜”这一现状,剖析了过度偶像崇拜所带来的消极效应,并提出了高校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偶像崇拜”这一行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洛学院学报》2017,(1):69-73
中国社会经历了复杂、深刻和持续的变迁,从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基本脉络来看,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崇拜的对象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偶像建构过程从官方构建到官方、市场、个体三者互构;青少年偶像崇拜由社会楷模到情感依赖等五个方面的特征,由此产生了挖掘优质偶像,发挥偶像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和媒体媒介素养教育;规范公众人物的社会管理,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品味等引导当代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对策的思考,以期能为现实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宁 《班主任》2023,(1):60-63
<正>追星是偶像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偶像崇拜是人类产生于远古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社会、心理、文化现象。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近代社会的伟人崇拜,偶像崇拜的类型和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但偶像崇拜现象在人类社会的代际间不断传递、轮回,从来不曾消失过。随着影视行业的工业化发展,影视歌明星成为大众仰视和追逐崇拜的对象。近年来,随着一些综艺节目的兴起,资本也乐于开展一些“造星”活动,形成一种影视歌明星+粉丝的“饭圈文化”。这种“饭圈文化”近些年有低龄化趋势,许多中小学生卷入其中,有些不健康的“饭圈文化”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该也需要对学生追星行为予以引导和教育,让学生不会在喧嚣的盲从中迷失自我。那么,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盲目追星到理性选择偶像崇拜对象,找到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