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状态是在一定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态,表现出人在当时内外条件作用下的心理活动特征,心理状态一经形成,就会影响到活动的进行,所以运动员在场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与他是否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通过对宋江武校参加22届省运会跆拳道运动员首轮比赛的赛前不同时间段,不同训练年限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调节最佳赛前心理的方法及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并期待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1结果与讨论1.1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所谓赛前状态是指运动员为参加比赛而进行一定的准备之后,在临赛前从技术、战术、身体机能、心理等方面所处的状态。最佳赛前状态也叫最佳竞技状态,应包括最佳技术状态、最佳机能状态和最佳  相似文献   

3.
浅谈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运动竞赛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少年女子全能项目不是五个单项的简单组合,而是受一定制约的合乎逻辑的整体,在全能比赛前和比赛中都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而这种心理活动对人体活动起着控制、调节和引导的作用。一、全能比赛心理1.赛前状态参加全能比赛的少年女子运动员要调动自身的一切能力,赛前状态提前两天出现,这样长时间的赛前状态笼罩着运动员,其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拳击队、北京体育大学拳击队、浙江省拳击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研究,旨在使拳击运动员能形成赛前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6.
王智  张忠秋 《体育科学》2003,23(3):121-128
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念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调节方面,对运动员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更少。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取得比赛最佳成绩的心理保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心理剩量学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结构模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由8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清晰的反馈、注意集中在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目标的体验、控制感、动作与意识的融合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比赛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主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假设竞赛自我效能、赛前状态注意、赛前状态焦虑和比赛目标定向4个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有关。结果表明,高竞赛自我效能和高赛前状态注意水平是促进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形成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高任务目标定向水平有助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促进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自我目标定向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关系不显著;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通过状态注意间接阻碍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殊性,对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探讨就更为重要。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表现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对比赛各种状况的正确认知、合理的个人能力定位、良好的情绪状态、较高的捕捉战机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提出采用培养专业兴趣、激发正确的比赛动机、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素养等方法调控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必然会产生各种心理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也一定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因此,掌握竞赛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使运动员在赛时能控制自己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在比赛中发挥出  相似文献   

9.
关于赛前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卫忠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1):41-41,44
赛前最佳竞技心理状态的培养是我校运动队训练工作一个十分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比赛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安排是否科学,能否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已成为每位教练员、运动员达到训练目标,完成比赛任务的关键。本文结合我校参加江苏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各项比赛情况,对赛前心理训练与最佳竞技心理状态的培养进行以下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散手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海平  周玉婷  胡亚辛 《体育科研》2002,23(1):21-21,24
通过问卷调查、赛中观察以及比赛成绩的综合考察,对散手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从成因、外显行为、心理活动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散手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类型并提出了一些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影响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形成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赛前最佳竞技状态指运动员在比赛时自我感觉良好,头脑清醒,身体灵活有力,动作果断准确,信心十足,效果特别显著。其中核心成份就是心理因素。因此,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负荷量强度的控制,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思维能力,是构成影响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的主要闪素。 1、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比赛前存在着四种心理状况,这四种心理状态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稳定性。因此,调整赛前心理状态,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就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在复杂的环境下如何保持心理的稳定性、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BTL-ZT-心理状态回顾性问卷对福建省高、低水平游泳运动员进行比赛后的赛前心理状态回顾性调查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赛前三部分(检录前时段与检录时段以及临赛时段)运动员各项心理状态指标基本呈现为:越临近比赛,心理活动越趋活跃,并且高低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越显著。特别临赛时段,高低水平运动员的大部分指标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根据速滑运动项目特点在总结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运动员赛前心理调节的重要性;通过程序训练等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把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保证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一、高校全能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一)赛前心理状态特点 高校全能运动员在赛前与其他比赛一样,也会出现赛前状态,也有一个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明显早于其他田经项目,一般提前3~7天,其他田径单项比赛,大多是在2天以内有的甚至是在临赛前才出现。因此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前过多的心理消耗,使比赛时的最佳竞技状态减弱或消失,特别是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杜凯 《冰雪运动》2012,(3):17-20
赛前心理准备被看作是高水平运动员成功的必备能力,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调查表明3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认为在赛前会出现睡眠不良的状况,13%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感觉食欲状况不佳,不能达到最好的生理状态;过分看重比赛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3%,受完成指标影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1%,4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对场地环境可能出现干扰的信心不足;个性特点、过分的看重比赛结果和缺乏自信是影响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针对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自我暗示、自我调整等措施积极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一)影响运动员心理活动的因素;(二)马术运动员三种不同的心理模式;(三)适宜比赛的心理状态,模式三个方面对马术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关于人的心理状态在体育运动中的特点及形成和发展规律,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心理学家和体育工作者的重视。例如苏联A·B·罗季奥诺夫主编的《高级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学》把心理状态的研究作为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罗季奥诺夫还明确提出:心理状态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的人的心理活动总的特  相似文献   

19.
武术散手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是决定比赛成绩好坏的关键,也是每位教练员力求得以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武术散手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以期对武术散手教练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与比赛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田径运动员竞赛的心理特征和最佳心理状态的表现及赛前心理控制与调节及促进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形成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