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生死教育为契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以生死教育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唤醒大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的需要;是应对当下国人(大学生)精神困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伤人和虐待动物等漠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并呈上升趋势,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以阜阳师范学院部分学生为样本,从生命的认知取向、死亡的理解取向、生命教育的需求取向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生死认知和生命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生死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问卷,以对待生死的总态度、对待死的态度、对待生的态度、与死亡有关的特殊问题探讨、对生死教育的需求以及课程设置等6个方面为内容,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重生轻死”的历史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国人,人们较少讨论甚至回避死亡话题;大部分人为死亡所困扰,对死亡普遍有一种恐惧心理;许多学生缺乏对自杀的正确认识;等等。高校学生对生死教育有着较大的需求,在高校开展生死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今后应加强对生死教育课程的研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生死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生死教育现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这些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被许多人有意回避。对此的漠视让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处于人生意义的蒙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开展生死教育不失为一个良策。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在文化传统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对两地生死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以期互相借鉴,共同促进生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生存状况越来越不尽人意,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为了关注和改善青少年生存境遇,需要对其实施生死教育。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以期引起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重要的一环。目前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是要让受教育者体会、认识到自我之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人生中丰富精神生活、发展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其课程内容应包括五大板块: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和学会养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校大一新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6.7%的学生具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部分学生的生命意义不明确,部分学生存在实存性空虚感;大部分学生对于死亡都有正确的认知,但死亡恐惧现象也较严重,加强生死教育刻不容缓。开设专门的生死教育课程,设置医学特点的教学内容;探索感受型、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开发第二课堂的隐性教育功能;实行以诱导自发思考及内省为目标的非考试评价方式,以增强生死教育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世界教育信息》2002,(1):32-33
美国世贸中心受突袭,飞机上及高楼内的生命,转瞬成焦土。近几年,香港几乎每天都有自杀案,生命无常,死亡既远也近。我们从小至大的学校教育,一向没有把生命教育、生死教育列为教学内容,更没有把生命教育作为生涯教育的一部分,生死似乎是教育中的忌讳,以致当我们直视死亡时,不知如  相似文献   

9.
生死教育:学校生命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之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对200名中小学生“生命意识”问卷调查中得知,生死问题是他们时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却很少涉及此方面。生死教育是中小学生在其生命成长中急需的重要教育,应重点从学会珍惜、做到“不后悔”、记住“不要紧”、积极生活等四个方面来帮助中小学生关爱生命,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的生命立场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议题,对于死亡的探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当前现实看来,教育在面对死亡时常常缺场,凸显了生死教育的迫切性。生命具有无常性、有限性和脆弱性,教育应该在实现人类本真存在的探索中出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的生命立场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议题,关于死亡在教育中的探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考察当前教育,教育在面对死亡时的缺场,凸显了生死教育的迫切性。从生命的无常性、有限性和脆弱性,追寻面对死亡的生命意义,进而让教育在实现人类本真存在的探索中出场。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老年人在生死观上表现为不怕死,而当真正面临死亡时,又呈现出恐惧的一面。此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解决老年人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一是要突破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二是避免用革命英雄主义生死观看待自然死亡,三是要对老年人进行生命教育,提升其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朝阳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2):114-118,124
当下,高校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的目的、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命"之维的缺失。为此,高校应适当借助人文课堂来传达生命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生命主体间相互尊重、对话和交流的氛围,要着重对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和审美教育。也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经验,逐步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4.
从台湾生命教育到华人生命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源生于一所天主教中学的伦理教育和宗教教育,具有深厚的西化倾向和宗教色彩,倘若普及推广于各地华人社会,有可能出现不相应状况,有待进行本土转化扩充与在地落实扎根。台湾生命教育偶然走上以哲学为核心学问的道路是其特色,转化后的“华人生命教育”将据此发展以中国人生哲学与生死哲学为中心价值的生命学问。这种“生命的学问”反映出传统儒道思想与民俗信仰的智能结晶,具有“后科学、非宗教、安生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中涉及生命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展示了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其以独特的形式和手法描述、探讨生死,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把生死命题蕴含在优美如诗的文本及图画中,用一个个单纯而充满诗意的故事向儿童讲述如何面对身边的丧失与死亡,使儿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省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向儿童提供了修复创伤、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引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医学生的死亡态度。方法:采用死亡态度问卷,对75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中立接受死亡的得分最高(3.90±0.77),逃离接受死亡的得分最低(2.02±0.70);在死亡恐惧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3.28,p0.001);在逃离接受死亡上,有过自杀意念的医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得分(t=5.13,p0.001);等。结论:大多数医学生对死亡持中立接受的态度,少数人偏向于逃离接受死亡。应把生的教育和死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医学生正确对待死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学生的死亡图像谈起,发觉大多数人是最需要在死亡议题上重新为自己作厘清及追寻意义的人。人常忽略死亡的存在,活在“心智自我外造化”的世界申,唯有借助死亡的觉知,才能迫使个体对生命有全面真实性的观照,重建生命的意义价值,勇于面对死亡、超克死亡。依傅朗克意义治疗学的理论,强调人有追寻生命意义的意志和自由,所以建构生命意义以超克死亡,实在是死亡教育最核心的价值。虽然死亡教育包含的学科领域广泛,但依此角度来思考死亡教育的课题,仍可以提出四项要点作为授课重心:(1)意义的探问,贯串所有课程;(2)参考宗教生死智慧;(3)强调人伦的和谐圆满;(4)莫忘人间三法宝:微笑、幽默、爱。  相似文献   

18.
论生命教育——关于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生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强化生命教育是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自杀数据的调查整理,并公之于世,让全社会都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同时,要改变家长们只以“分数”论英雄、只以“出人头地”看弦子的错误的价值标准。大力引进西方各国在控制和降低青少年自杀率方面的成功经验。而且,生命教育珏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在生命教育的受众方面要有所区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原则问题上则要以人生力出发点谈死亡问题、要有生动活泼感人的教育形式、要坚持开放性的教学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殡仪专业大学生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死亡态度量表对殡仪专业27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被试在自然接受因子上的得分最高,在趋近接受上得分最低;专业、年级、独生子女和家庭类型对其死亡态度的自然接受因子有影响;从事实习工作状况、家庭讨论死亡情况、是否认识自杀身亡者和自身有无自杀想法或行为对其死亡态度因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应加强殡仪专业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