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的学习观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学生的学习观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的直观认识。其发展经历了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倾向的顺序 ,但学习观的各个维度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 ,这是由于受大学生自身学习经验、所学专业、课堂教学以及学校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学生的学习观反过来对学习成绩、认知过程及策略、自我调节以及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生学习观的转变也应当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习观和社会发展变化和大学生自身的教育经验和生活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影响其学习观的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确学习观的养成。应该创新性的探索认知教育渠道,并积极实践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努力从正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3.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数学学习苦乐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等带有一定苦乐属性的因素对学生形成苦学观影响很大,但对学生形成乐学观影响很小;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乐学观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发挥导乐观的主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学习策略改进、增加成功体验等途径创造乐学氛围。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东西方文化互相交流、碰撞、融合的主阵地。围绕西方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影响问题,辩证阐述了西方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观形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就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学习观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生的学习观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经验的直观认识,经历由客观主义倾向到建构主义倾向的发展,其形成和发展受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所学专业、课堂教学以及学校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它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过程及策略、自我调节以及学习动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因此也应当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蒋惠君 《大学教育》2014,(8):138-139
现阶段,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在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信息社会以及大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下,使得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迅猛增多,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高校必须建立起长效应对机制,通过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信仰观的引导。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认识信念系统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认识信念系统是一个涉及知识信念、认知信念、文化信念、学习信念以及对信念的自我调节等因素的复杂结构。教师认识信念的形成受到个体的学习活动经验、科学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认识信念会对自我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又会通过教学过程将自己的认识信念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大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和大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内涵、特点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劳动观是大学生正确行使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基本意识形态,正确的劳动观才能指导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和生活。以大陆教育下的劳动观为基准,对比分析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大学生劳动观形成的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在具体的劳动观比较过程中,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存在偏差,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低,"跷课"等现象。导致这种偏差的原因主要是传统学习观的影响、大学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对大学学习教育认识的一些误区以及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客观全面的看待传统学习观的影响,从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积极做好大学生学习观的引导和重建。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应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思潮涌入校园,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四川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四川大学生政治观的因素,建议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政治问题,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13.
论中小学生的数学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小学生的数学观包括数学知识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自我概念。它是通过学生自身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过程以及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传统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形成的。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动机与情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从而对良好数学学习成绩的获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西部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政治主体观、政治发展观、政治清廉观、政治生态观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网络文化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政治观有显著影响,而个体特征和家庭环境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政治观影响不显著.因此提出,加强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和网络环境,是今后一个时期塑造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逐年下滑,其中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学习积极性是制约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良好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等。因此,分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教风以及外部现实环境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学布局相对集中的今天,宿舍文化作为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现象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推进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没有固定教室、自由选课的大学校园里,宿舍已成为大学生交友、生活、交流思想和经验以及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风气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了宿舍文化的特点来阐述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反映出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校文化氛围。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课堂学习,具有积极的学习行为和较为合理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少学生尚未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学习质量堪忧。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观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环境因素与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的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与之形成互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大学生政治观教育要有实效,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的优化,要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传媒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量表对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52所高校的92122名大学生进行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偏正面,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大学生的学习观和课堂体验既直接影响学习收获,也通过学习方式间接影响到学习收获。学习观、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对学习收获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存在差异。根据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指标结构分析的结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和学习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多维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大学生多维途径的互动;深化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实行分类管理,形成高校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建立全国高等学校分类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持续实施国家大学生分类教学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内隐观的结构及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方法:采用社会效度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内隐观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不同维度上的独立样本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1.描述统计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内隐观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认知、人格、道德等多个方面(M=4.66—3.41);2.因子分析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内隐观可以概括为四个因子,分别是利他性、自主性、才情和适应性(累积解释率为49.42%);3.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内隐观在年级、学校性质、学校层次及是否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等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内隐观由四个因子构成,他们的形成不仅受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影响,而且是生活、学习经历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