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即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培养小学生的读者意识,就是教师通过在近似真实情境中的作文训练方式,让学生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说给别人听,与他人交流。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要求学生针对一个话题作文创作,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令人感觉空洞无物,叙事作文无法交代明了事件的细节;抒情作文无法触动读者的感情波澜;议论更是缺少说服力,轻者辞不达意,重者不能立论,让人不知所云。而这一切问题都有一个麸同的症结,就是忽视了“抽象作文具体化,具体作文抽象化。”这个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作文训练中,首先要做到内容具体。如今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内容空洞。如何克服这一病症呢?那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并积累了写作素材之后,要善于“描写”。所谓的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和景物的状态具体描写出来,让读者读了,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提高中考作文得分,考生应该从卷面书写的一些细节问题入手,关注一些"卷面形象"问题,力求作文卷面整洁美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指导时,让学生多多关注细节,不忽视小问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的作文教学,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如果辅导好了,学生的作文写得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如果辅导不好,学生作文不是抄袭,就是无话可说。其实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抓住教学,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训练和发展,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好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目的作文,其实都一样,无所谓题目的命题,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心中要有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有了写作的技巧,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手到擒来,笔到文成。所以,训练学生作文的方法是作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写出情感真挚、内容真实、能激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文章。学生的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选材要真实,要把情感倾注到细节描写中去。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到正确写作文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在作文训练中强调写实性。本次研究说明了小学作文训练的写实性实施的方法: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写真实的思想,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何为“情境再现,观察作文”呢?就是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联想、想象,进而进行作文创作。这样的情境再现。学生观察饶有兴致,感觉身临其境,自然而然产生联想和想象,并融入个人情感。写作时,学生顺着感情线索,头脑中再现一个个动人、难忘的场景、细节,自然笔下生辉。这种作文训练法,为学生搭建了生活与作文的平台,提供了写作的材料,彰显了作文内容的细节,触发了学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写作的趣味和动力,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在“情境再现,观察作文”训练中,我为学生架构起词、  相似文献   

9.
农村初中生作文中的细节描写语句空洞、不细腻,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教师的关注,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写作教学创新。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表达,加强细节描写的训练,通过这些方法来提升学生在作文中细节描写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洪涛 《小学语文》2012,(6):48-49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即由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过渡,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必须要解决“愿写、爱写、会写、有东西写”的问题。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首先,不要将写作文弄得很严肃,要强调作文就是写话,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11.
将魔术引入作文课堂教学动作描写之中,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有效地训练学生善于观察细节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真实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13.
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指导的核心。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从细节描写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向来强调学生要观察生活,但却忽略更为重要一点,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否则,像看热闹一样,看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收获。学生作文里叙事干巴巴是因为缺乏描写,但如何去描写,学生心中没有底。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先从细节描写人手,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能够生动细致地进行描绘。  相似文献   

15.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需要激发,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咬笔头”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通过“碰撞”来激活思维,从而打开作文思路和拓展作文思路。所谓碰撞就是联系,就是拓展生活空间,为学生作文提供不息源泉。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语文中考的半壁江山。阅读那些高分甚至满分作文,不难发现,都是一些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狭隘而功利的作文训练中走出来,站在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基础的高度进行写作技巧训练,这是中考作文实现跨越的必经之路,是中考作文的成功之路。要让学生能在中考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提高作文技巧、丰富积累、把握好临场发挥。  相似文献   

17.
陆秀敏 《教学随笔》2009,(10):17-19
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作文,在没有负担中练写作文,我尝试变无效或低效的作文训练为有效训练,并通过一些具体策略的实施,让学生真正享受作文的乐趣,提高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20.
王惠珍 《新疆教育》2012,(16):119-119,7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我有意从一些方面激发和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