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和父亲要到省城去,在县汽车站买票上车。我们去得早,买了票后,还有一个小时才到发车时间,我和父亲就去候车室等待。候车室不大,只有几排长椅。等车的人却不少,椅子快坐满了,只有一个女孩的身边还剩一点空位。父亲指着空位问女孩:“这里有人坐吗?”女孩望望父亲,不说话,只是摇一摇头。我和父亲就坐下去。这点空位实在太小,我和父亲坐下后,我的身体就几乎挨着女孩了。女孩非常敏感,她的钱原本是放在靠近我这边的裤兜里的,我一坐下,她就把钱掏出来,转移到远离我的另一边裤兜里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小声对父亲说:“这个女孩怀疑我们是小偷…  相似文献   

2.
(三) 有一个六岁的女孩,每天都要妈妈提醒才去整理自己的床铺,如果不提醒她,她就不去整理。一天,妈妈看女儿又没整理床铺,就批评她说:“我给你讲了多少次啦!你为什么就记不住要整理床铺呢?”女儿回答说:“妈妈,你没有告诉我要记住嘛!”奶奶走去把床铺整理好了。妈妈对女儿说:“你看你不整理,却让奶奶来整理。”女儿说:“我和奶奶不一样嘛!奶奶退休了,没有事情做。”  相似文献   

3.
与诚信共舞     
经常看见路边有一个长得很清秀却衣衫褴褛的女孩,时常变换位置,日复一日地跪在地上向路人伸手要钱。她的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家庭遭遇不测,父母病亡无钱读书”等话语。看着这个才十来岁的孩子,我顿生怜悯之心,便与她聊了几句,得知她已经读初一了,但没钱交学费。我给了她几元零钱。有一天,我在巷口遇到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女孩,她们正背对着我在说话。只听女孩对那个沿街乞讨的妇女说:“妈,今天真不错,有五六十块呢。”走近一看,这不正是那个“父母病亡无钱读书”的女孩吗?原来她以前所说的一切都是假的!倘若这女孩家里真…  相似文献   

4.
优优和蓓蓓     
蓓蓓4岁那年,从县城来到省城奶奶家。有一天下大雨,雨水从窗外直泻进来,蓓蓓的奶奶忙着去关窗子,蓓蓓在一边不紧不慢地说:“奶奶,你不要关,又不是我们家自己的窗嘛。”奶奶笑了,事后却当作一件了不起的事四处张扬蓓蓓的聪明。每次奶奶说时,蓓蓓就在一边羞羞地自得地笑。过了几日,蓓蓓的爸爸来省城接蓓蓓回家。因为计划有变,本来买好的车票要去退。蓓蓓指着奶奶:“你去你去”。奶奶喜滋滋说她“知道疼爸爸”。奶奶退了票回来,蓓蓓立刻说:“那是我爸爸的钱,爸爸的钱。”蓓蓓的表哥优优比蓓蓓大半岁,同蓓蓓正相反。幼儿园里搞…  相似文献   

5.
张梅玲 《家庭教育》2009,(12):28-29
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自小跟奶奶长大的13岁女孩。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属于中下水平,加上她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同学谈笑。有一天,她忽然蹦蹦跳跳地跑到家,见到奶奶就高兴地说:“奶奶,我今天太高兴了。”奶奶很少见到孙女这么高兴,就问:“今天你怎么那么高兴呀?”“今天有一位从美国回来的老爷爷观摩我们班手工课,当时我正在剪一对蝴蝶,我剪好后,他高兴地问我能不能送给他带到美国去,他要贴在他美国家的窗户上。我当然很高兴把蝴蝶送给这位老爷爷啦。他还夸我手巧,  相似文献   

6.
凌寒一枝梅     
照片上这个女孩叫剑梅,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学生。我上初三那年,剑梅的母亲在贫困中撒手西去。她的父亲是传统型男人,“女主内,男主外”,家务活就落到了剑梅的身上。那年剑梅才8岁。8岁的剑梅在邻居的帮助下,没几天就学会了做饭。看她架锅、生火的灵巧样,我真有点不相信她才8岁。有几次,我让她到我家吃饭,她总是说:“不啦,我还得学做饭呢。”我师范刚毕业那阵子,剑梅的父亲老是在外忙碌,剑梅自然成了小管家,油盐酱醋她得掌管,屋里屋外她得当心。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到镇上的医院去治疗,剑梅就早早把饭煮好,还特意买了一斤鸡蛋,说留给爸爸吃…  相似文献   

7.
一想起“抠奶奶”,我就一肚子气,她可不是一般的“抠”,是“抠”到了极点。想知道她怎么抠,还是我跟你讲讲吧。 我上二年级时,因为爸爸、妈妈家离学校较远,所以我一直住在奶奶家。 一天中午,我一回家,就倒在沙发上,问奶奶:“奶奶今天中午吃什么?”奶奶说:“面条。”“什么,又是面条!”我叫了起来,明知道我讨厌吃面条还给我吃。于是,我走到爷爷身旁,用乞求的目光对着爷爷说:“爷爷,我不想吃面条,您给我一元钱,我去买碗粉吃,行不行?”爷爷答应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时,奶奶走过来,说:“有面条不吃,…  相似文献   

8.
每逢春节,女儿都能得到不少的压岁钱,但我和妻子从不过问她如何花法,只是在她的储蓄罐上贴上一句话:“钱要用在刀口上。”一次,她看到女同学头上都夹着一支很时髦的玫瑰花发夹,也想买一支。她捧着储蓄罐想了半天又放下了,说发夹时髦一阵子之后就不会再用了,能省则省。她用理智战胜了盲目从众心理。一天,我带她去市场买菜,看到街口有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当众跪着,胸前挂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我要上学”的说明,说她死了父亲,母亲又卧床不起,她被某中专学校录取,却无钱上学,请求好心人施舍云云。女儿看了,把钱从袋里掏出又攥住…  相似文献   

9.
心中有眼     
星期天我们一家3口去公园游玩。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个女孩,大约20岁。她蹲在地上,长长的头发遮住了整个脸。女孩面前放着一张很大的白纸,上面说,自己是个大学生,在回家的路上不慎把钱包弄丢了,现在没法回家,而且还在饿肚子,请路上的好心人给她一些钱,让她可以坐火车回家。女儿认得一些字,她看了半天总算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然后她对我说:“爸爸,这个阿姨真可怜,我们要帮助她。”我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前天的晚报还登了这事,提醒市民不要上当。我对女儿说:“这事我们别管了,抓紧时间去公园玩。”女儿听了我的话,显得特别委屈,不愿离开。这时候妻子迅速从包里拿出5元钱对女儿说:“快把钱给阿姨,她需要我们的帮助。”女儿连忙兴高采烈地把钱递给了那个女孩。  相似文献   

10.
开心果妹妹     
<正>妹妹是我们家的开心果,今年5岁了。有一次,妈妈对我们说:“在我们家,我是班长,爸爸是副班长,姐姐是组长,妹妹是组员。”我问妈妈:“就一个组员吗?”妈妈说:“是的。”妹妹听到了,一本正经地说:“不!爸爸是父班长,我是母班长!”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妹妹是个“学话精”。有一回在老家,妹妹想让爷爷带她去买玩具。爷爷说:“乖宝,等奶奶睡着了我们再去吧。”妹妹赶紧跑到奶奶面前,好像下命令似的说道:“奶奶,把手机放下,快去睡觉!”奶奶不明所以,  相似文献   

11.
童年趣事     
那是我五岁时的一天上午,我在家里闷得难受,便叫妈妈陪我玩,可妈妈却说:“妈妈要上班,你自己玩,好吗?”“不好。”我噘着嘴坐在椅子上,妈妈没有理会我,过了一会儿就上班去了。我想:妈妈经常不陪我玩,是不是她不喜欢我了?不行,我要吓唬一下妈妈,看她着不着急。我东找找西看看,忽然脚无意中伸进了小椅子下的框架中。“行了,找到啦!”我暗暗地高兴。我用手抓住椅子把头伸进小椅子下的框架之中,然后就等待妈妈回来。等啊等,我终于听到了那熟悉的脚步声,我心里暗暗高兴。妈妈一进屋便看到了我的样子,她惊慌地大叫一声。“妈…  相似文献   

12.
看了题目你可能会想:钱能有什么秘密呢?无非是拿去买东西罢了。其实啊,钱是有秘密的……小时候,我还不知道钱是什么东西。每天一放学,我就像小鸟一般飞出幼儿园,直奔小卖部后拿起东西就走,奶奶呀,就跟着我屁股后面付钱。不怕告诉你,我还“抢”过东西呢。有一次,我路过油炸饼摊,一股香味吸引了我。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上去抓了一块就塞进嘴里,像吃自己家的东西一样。卖油饼的阿姨向我要钱,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回到家里告诉妈妈,听了她的再三教诲,我才知道,买东西是要付钱的,否则,就像古人说的:“不问自取是为抢!”…  相似文献   

13.
父爱无边     
一个南方女孩曾对我讲过这么一件事。 女孩每天早晨上班时,却要去父亲的住处,并且坐下来陪父亲喝一杯茶。女孩的父亲每天都要做上早点等着女儿,因为他不想让女儿不吃早餐就去上班。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老师就象蜡烛一样,为了照亮别人,不惜献出自己”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妈妈是老师。她每天早上六点钟左右去上班,傍晚六点半多才回家,晚上还要批改作业、备课,经常到十一、二点才休息。尽管妈妈的脸上常显出疲劳的神色,可我从没听她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这天早上,妈妈起床后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我和外婆劝她不要去上班了。可妈妈说:“我不去,学生怎么办,她打起精神,提着手提包和录音机就  相似文献   

15.
台湾散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有一次,干活累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那你干什么?”父亲问。他充满向往地说:“我想每天坐在家里,等着人给我邮钱。”一听他这话,父亲笑起来,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敢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钱。”  相似文献   

16.
女儿丹妮,纯粹是被她奶奶宠坏的,打3岁时跟奶奶一起生活后,就渐渐变得任性了。我在列车上当乘务员,很少有时间呆在家里,想她的时间多,照顾她的时间少。直到她上初中后,我才调回车站上班了。可万没想到,女儿回到我的身边后,跟我常常闹“对抗”,根本听不进我的话,这不,我在洗衣服时,发现她荷包里有一  相似文献   

17.
奶奶六十多岁了,大字不识几个,一直生活在农村,居然也能上班!白领?蓝领?听我慢慢道来。今年春天,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奶奶家。奶奶不在家,哪儿去了?我还要吃奶奶做的“炸鸡丁”呀!爷爷说:“奶奶‘上班’去了,一会儿就回来!”我只好耐着性子等。在和爷爷聊天时,我得知老家那地方盛产白柳条。改革开放以后,家乡新建了许多柳编工艺厂。由于奶奶自小就有一双会编织的巧手,就被一家工艺厂“请”去当师傅,编织工艺品样品。好不容易等到奶奶“下班”回家。吃饭时,奶奶说:“吃完饭,我带你到工艺厂参观。”我乐得差点蹦上屋顶!午饭后,我跟奶奶高兴…  相似文献   

18.
祭文内幕     
我不知道怎样叙述“我奶奶被摩托车撞死了”这一悲惨事实,所以只能这样开头:因为我奶奶死了,所以我去参加葬礼。到了办丧事的场地,见到一片喧闹。四五个乐队齐奏,连演奏水平实在不够专业的老头锣鼓队都请到了。我的二姑奶奶是全场哭得最响,鼻涕最多,巴掌落在大腿上的次数最多的人。她一见到我们,有衰退迹象的哭声立刻嘹亮起来,并不断地解释“蒋奶奶是被我害死的”,原来我奶奶是因为到她家去吃喜酒,才被摩托车撞死的。忽然,我爸凑过来对我说:“有一个大事!我要写祭文!你来帮帮忙!”由于我奶奶目睹了我爷爷葬礼上的冷场,使她…  相似文献   

19.
从我记事,奶奶就自己独立生活。今年70岁的奶奶,身体并不好,一个人过日子很难。我看奶奶拎不动水,用盆端,抱不动柴,慢慢腾腾的样子,就常去帮她干些零活。奶奶总说:“去做功课吧,我慢慢干。”  相似文献   

20.
心存敬畏     
有位朋友告诉我,“文革”开始时,她的父亲恰好是血气方刚而又积极要求进步的年纪,于是便和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投身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游行时主动喊口号,开会时率先发言。有一天,当她父亲准备出门时,她那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突然说道:“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事儿,我不清楚;现在你都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我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