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百科知识》2007,(2X):50-52
所谓独身就是作为社会动物的人在生理机能成熟之后,出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未与异性结成配偶而单独生活。独身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雄猿在群体中的交配权是绝对不平等的。这一特点在人类的一些近亲诸如猴、猩猩的群体中也有惊人类似的反映。原始社会末期以来,人类社会中的独身现象就普遍存在。无论是在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还是在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去年8月8日,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与一只1995年出生的胚胎克隆山羊自然交配后,顺利生下一对“龙凤胎”山羊,当时“阳阳”刚满一岁。这一消息通过媒体传播到全球各地,外国生物科学家对中国动物克隆技术竖起了大拇指。中国克隆羊与克隆羊自然交配繁育成功,创造了世界奇迹。动物克隆技术被生物科学家誉为“生物原子弹”,各国都在竞相发展这一高新技术。成熟的动物克隆技术,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发展经济中有着巨大威力,其应用极为广泛:用于生物学、畜牧学、畜医学和医学实验的克隆动物群体,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用于…  相似文献   

3.
举手问吧     
在桃树上嫁接杏树和李树,这株桃树能否生长出杏子、李子、桃子三样果子?这在科学上是否成立?假设成立的话,是否可以断定人类可以克隆出一种"男女奇人",这"男女奇人"交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经常利用活的动物来做科学实验,老鼠、兔子、狗、猴子甚至猩猩都成了人类的实验用品,这就是所谓的"动物活体实验"。作为科学实验的牺牲者,动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体使用各种药物和各种新机械的安全性,甚至破案时它们也能派上用场。比如,在不久前的复旦大学学生宿舍下毒案中,当人们发现被害人的症状与实验用小白鼠症状类似时才最终得以锁定了作案嫌疑人。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众》2008,(Z1):73-73
虽然目前狮虎这类混合型杂交动物的数量还非常少,但也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人类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常常直接操作圈养动物的种间交配,以期获得像骡子、杂交斑马(斑马和马杂交产生的后代)那样更强壮、更有耐力的动物:或者通过动物杂  相似文献   

6.
青云 《科学大众》2008,(Z1):70-71
有一首流行歌曲名为《老鼠爱上猫》,还有一首流行歌曲叫《狼爱上羊》。不过在现实世界里,并没有老鼠爱上猫或者狼爱上羊而且交配的事件发生,因为两种动物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没有多少亲缘关系。然而,同一科不同种的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却有可能交配,比如我们常见的骡子就是马和驴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现在,我们假设一头老虎遇到了一头狮子,它们相爱了,然后有了"爱情的结晶"。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吗?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们对动物了解得越多,人类手上能证明自己是"万物之灵长"的证据越来越少了。过去人们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可是后来发现,别的一些灵长类动物也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有情感,动物也有情感;人类会做梦,某些动物也会做梦……但是,"顽固"的人类又认为,人类可以用语言彼此交流,而动物却做不到这一点。于是,一些人又把"能否进行语言交流"当作了表明自己比动物优越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生物发光深感兴趣而又迷惑不解。有百十种生物小至细菌大至鲨鱼,会在交配、进食或逃避危险时发光。而新近的研究指出,生物的光在某些方面可能造福于人类。能在黑暗中进发光芒的动物分布于多种生物。发光的动物,如发冷光的蚯蚓、水母、乌贼、蜗牛和章鱼;发光  相似文献   

9.
动物从未真正学会人类语言,为什么?难道是婴儿时代没人教它们吗?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恰恰在于婴儿阶段学习语言有诀窍,那是人类学习语言的独特本领。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虽然为了显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人类在自己的名头前加了"高级"两字,称自己为高级动物,但是,这并不足以表示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最难学的是语法动物没有语言,那它们是不是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疾病源自动物这一问题是构成人类历史最广泛模式的潜在原因,也是构成今天人类健康的某些最重要问题的潜在原因。"美国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专门用一章来讲述从动物传给人类的疾病,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这本获普利策奖的书中,他把这些疾病称作"来自我们的动物朋友的致命礼物"。  相似文献   

11.
在性选择作用的影响下,动物王国里一些雄性成员经过长时间进化已经掌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求爱策略,在完成交配大计过程中的表现绝对令我们人类望而却步。为了完成繁育后代这项使命,它们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圆蛛和螳螂。以下是动物十大求爱战术。  相似文献   

12.
<正>秋季到来了,农民伯伯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收割成熟的粮食、水果和蔬菜,然后储存起来以备一冬之需或一年之需。有意思的是,某些动物在这诱人的季节里也在"抢收",甚至它们"动手"比农民伯伯还要早。让我们来瞧瞧吧,都是谁在忙碌着?胡蜂通过"麻醉手术"来储存食物胡蜂的雄蜂和雌蜂在秋季交配以后,雄蜂一两天内就会死去,而雌蜂还要活下来,然后在来年春天产卵生下后代。为了越冬,雌蜂会在交配以后大肆忙活,抓来  相似文献   

13.
在性选择作用的影响下,动物王国里一些雄性成员经过长时间进化已经掌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求爱策略,在完成交配大计过程中的表现绝对令我们人类望而却步。为了完成繁育后代这项使命,它们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圆蛛和螳螂。以下是动物十大求爱战术。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网上有传闻称:美国人已经吃上了无抗生素鸡肉。实际上,传闻来自于美国麦当劳的一个声明。美国麦当劳近期宣布,将逐步停止采购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了某些人类抗生素的鸡肉产品,但麦当劳公司也表示:动物治病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须的。实际上,所谓"无抗鸡",是指停用了某些人类抗生素的鸡肉产品,而这些产品并非完全停用抗生素。为何动物要使用抗生素在动物身上使用抗生素,除了治病还有两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的动物为了获得配偶,繁殖后代,它们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繁殖计策,动物的交配计策即是繁殖计策的一类。这些交配计策的核心是为了成功繁殖,将个体的基因传给后代。“随波逐流”——水母性配子的随机结合一些低等动物的繁殖计策是原始的计策。事实上,它们并不交配,只是在性成熟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曾经与其他动物一样——衣不蔽体,食不充饥,四处漂泊,一不留神还会成为其他掠食者的盘中餐。然而,我们的祖先并不满足现状,他们不断地探索着这个星球,改写着人类史。正如尼尔·阿姆斯特朗在首次踏上月球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人类逐渐取代其他动物坐稳食物链顶端的这把交椅,仿佛成为了"上帝"。近日,克雷格·文特尔和他的团队以丝状支原体的基因组为模板,创造出了人造细胞——辛西娅,又  相似文献   

17.
<正>澳大利亚一小镇出现一只有恒心的"寻爱"袋鼠,不过这只袋鼠每次都找错对象,频频向当地女性示爱,令人困扰不已。一名女性登山客说,她在上山时发现这只明显处于发情期的袋  相似文献   

18.
础德 《百科知识》2021,(19):35-37
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非常明显的发情期,在这个阶段,它们会主动地去寻找伴偶或者释放出信号,等待另外一半的到来.动物为何会有繁殖的冲动?其实这跟激素有关,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身体内都会分泌性激素,在激素的刺激下,就开始对异性产生渴望和追求.区别在于:人体内的性激素总是保持在高位运行,但动物不同,它们的性激素只会出现在繁殖期.除此之外的任何时间,动物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基本为零,这时在它们的眼里就没有异性,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是互相合作捕猎的伙伴.而到了繁殖期,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升高,这时雌性动物会表现得更加妩媚,各种吸引雄性的信息素在性激素的刺激下大量产生,使得雄性被迷得神魂颠倒,这时的雌性在雄性眼里格外美丽,经常出现两个雄性为了雌性大打出手的情况,平时的好兄弟也会翻脸不认.这种现象在我们人类身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因为人类每时每刻性激素都很充沛.也许你会问:为何动物的性激素在其他时间段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2,(21):43-45
把动物毒液中的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疾病,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是新鲜事,从毒蟾蜍到毒蜘蛛,从毒蛇到毒蝎子,它们的毒液都曾不同程度地被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当成治病的"良药"。当一个分泌毒液的动物袭击它的猎物时,那些毒液必须在被袭击的动物身上迅速扩散,还必须突破动物体内的"防御体系"以到  相似文献   

20.
也谈环境伦理的道德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有人把环境伦理的道德境界区分为由低到高的 4个层次 :人类中心境界、动物福利境界、生物平等境界、生态整体境界。对此 ,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为道德境界的标准必须转化为解决人的利益与所谓非人类自然的利益等具体矛盾冲突的原则才有现实可行性。人的利益范畴已内在地包含着适度保护自然的所谓非人类自然的利益。人类不应追求和维护绝对不从人的利益出发的所谓非人类自然的利益。所谓非人类中心境界不能够也不应该超越所谓人类中心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