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对于杂志编辑来说,集稿只不过是相当于建筑工程的备料工作。不备好料,工程无以具建。但备料还只是为建筑工程做准备工作。对征集来的文稿,编辑还要经过鉴别、琢磨,才能成器。这个鉴别、琢磨工作,也就是文稿的审读和加工工作。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杂志,各有其不同的特殊性。因而对它们也各有不同的审稿方法,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加工幅度等等。然而,各种文稿也还有它们的共性。例如,不论哪种性质、哪个层次的杂志的文稿,都需要经过杂志编辑的读、审,剔除不  相似文献   

2.
做好文稿的退修工作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曹作华  田力 《编辑学报》2001,13(6):351-352
为了确保科技信息准确,快速,广泛地传播,编辑在做文稿退修时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注意对文稿内容,结构及统计数据的审查与质疑。2)注意对文稿标准化的审查与修改,使题名,摘要,关键词,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等符合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3)尊重作者劳动,退修意见力求准确,全面,具体,要求明确,确保一次退修成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办公自动化条件的不断改善,机关单位在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电脑打印文稿,出现了文稿混乱现象,作者认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重新认识归档文件“文稿”,并提出了改进文稿归档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的文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珏 《编辑之友》2001,(2):45-46
国家科委曾颁布了五大类科技期刊的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其中关于编辑方面的要求指出:文字加工应注意文章的修饰润泽,增强感染力,做到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文理通顺,主题突出,逻辑性强.笔者在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实践中,发现科技文稿中存在不少文字方面的问题,编辑务必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编辑审稿三议●严少洁一、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科技期刊编辑审稿最易舍弃文字毛病多的文稿,因此也就较易埋没一些有价值的稿件。但编辑的职责是要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编辑如能尽责,便可使易被埋没而有价值的科技论文面...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期刊文稿退修周作新李智兰黄祖唯文稿经审稿人、编委或(和)编辑审读之后,在肯定其具有发表价值的同时,还会发现存在着某些只有经过作者对文稿进行修改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为完善文稿内容,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常需将这种文稿退给作者进行修改和补充。这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医学期刊文稿科学性判断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树长 《编辑学报》1994,6(4):207-209
医学期刊文稿科学性判断中的几个问题胡树长在医学期刊编辑的择稿过程中,通常需要从文稿的学术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以及是否符合本刊选题要求等方面作出判断,而对文稿科学性的判断,则是整个择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文稿提出的结论是否成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做好审稿、编辑加工与校对,提升论文学术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竹  王华菊  金丹 《编辑学报》2011,(Z1):86-89
编辑需认真审查文稿的科学性与学术性,并从论文的结构、标准化与规范化、语言文字等方面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且重视校对环节,进而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自办读者报刊的宗旨定位和栏目设置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在新时期如何办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报刊,结合办刊实践和实例,重点强调了图书馆自办读者报刊宗旨的正确定位和栏目的精心设置。结论是宗旨——板块——栏目——文稿的报刊结构模式有利于图书馆自办读者报刊坚持宗旨,发扬特色。  相似文献   

10.
逻辑推理方法在科技文稿编辑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戴晓平对科技文稿中直接引用逻辑推理方式的语言结构在内容上进行相互关系的推敲,只是逻辑推理方法在科技文稿审读工作中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应用,此处无须多言。这里更应强调如何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研究中国内地31个省区在社会科学合作中实力和地位的变化过程,有利于相关部门掌握省区间的社会科学合作动态,为科技管理者布局地区研究规划、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利用1998-2017年中国SSCI论文数据,构建中国内地31个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多维标度方法,分析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 1998-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强度逐步提高;省区间社会科学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越来越多的省区加入到合作网络的核心、半核心区域,边缘区域省区的数量大幅减少;各区域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主要领域是经济与商学、心理学、健康学与环境学;内地跨省区的社会科学合作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域中的省区之间、核心区域与半核心区域的省区之间。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和艺术产生的根源是大自然。本文对于实践、大脑活动对科学艺术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财富对科学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科学和艺术的效益,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影响,以及科学和艺术相互结合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讨论“知识”语义环境的涵义和主要表现,继而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含义与特质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研究四者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和源流状态,在此背景上进而探讨知识与其他重要概念即心智因素的语义联系,最后集中研究处于知识语义环境中的主要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层次关系以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以认知域为横坐标、知识层面为纵坐标,对“数据-信息-知识I(模糊知识)-知识II(明晰知识)-智慧”连续统一体进行语义-逻辑分析的层次模型,并以此层次模型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在不同逻辑层次上“知识”及知识相关因素的动态运动机制和递进跃升规律,重点包括数据的筛选和聚合、从数据萃取信息、信息内化为知识I、知识I向知识II的转化蜕变和知识向智慧的升华,以从原始与基础概念层面为构建知识创新理论框架打下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一直在面对层出不穷的竞争者,也一直在流失用户。新一轮互联网浪潮中的知识付费成为图书馆最新的竞争者,但相关研究尚未注意到知识付费在社会知识交流中的角色与影响,也没有更进一步地再回到对图书馆事业影响的思考上去。[方法/过程]使用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法,以知识付费的兴起与局限为参照展开分析。[结果/结论]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是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扁平化的知识交流市场,当代图书馆地位受到挑战的背后是图书馆员职业主体性消解和中介性消解。图书馆应当放弃"中心"思维,重新认识现阶段的历史任务,通过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专业性输出来重申价值与回应挑战。知识付费尚存在不能解决信息失真和阻碍信息公平两大局限。与其他知识交流市场的竞争者相比,当代图书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影 《编辑学报》2020,32(4):409-412, 417
通过实例从已得到公认的调查工具和自行编制的调查工具2方面,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在稿件审理、稿件退修及编辑加工过程中对论文调查工具的审核要点,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对于调查研究类稿件,医学期刊编辑应对调查工具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包括调查工具的研究主题和目标人群是否与本研究一致,调查工具是否进行了信度和效度评价及其结果是否理想,调查工具如何赋分及其评价标准,调查工具编制过程是否规范,信度和效度评价时样本量等,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结果的科学性。选择调查工具是医学期刊横断面调查类稿件审核的关键点之一,需要引起作者和医学期刊编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与过程及过程方法相关的概念与原则,阐述信息安全与质量、信息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分析过程方法在信息安全管理及相关标准中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针对ISO 27000中的过程方法模式--PDCA,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中的过程与过程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个人层次、群体层次和组织层次角度,对目前心理资本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及归纳,内容包括:心理资本的内涵、心理资本的测量、心理资本的前因与中介、心理资本的结果、心理资本与结果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心理资本的调节以及图书馆员心理资本相关研究。最后,指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心理资本的研究展望及今后图书馆员心理资本研究可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旨在充实图书馆文化创意理论,为图书馆文化创意的实践提供方向。[方法/过程] 从空间、资源、服务的角度对图书馆文化创意工作的实践做梳理和归纳,提炼图书馆文化创意实施模式。[结果/结论] 对模式中的要素进行定义和说明,提出资源、服务及空间的一维角度、二维角度和三维角度的实施路径,并对图书馆文化创意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将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引进到知识组织系统研究中,以更好地发挥知识组织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方法/过程]基于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中,生物个体与概念实例对应,物种种群与概念对应,生物群落与词表对应,生物环境与文献环境对应,在结构和功能完整一致对应基础上,研究知识组织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结果/结论]分概念实例、概念种群、概念群落(词表)和生态系统4个层面,细化和完善知识组织生态系统构架,分析总结各个层面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studies of intimidation and harassment of journalists have (rightly) focused on non-democratic and authoritarian nations and/or transitional/emerging democracie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situation in Sweden, a country with strong de facto and de jure safeguards of journalistic freedom and autonomy. We report the findings from a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Swedish journalists where three themes are analysed: the extent of harassment, the forms of harassment,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intimidation and harass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hird of the respondents had experienced threats at work in the past year, and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said they had received offensive and insulting comments. Intimidation and harassment also had consequences, both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such as fear and self-censorship. We therefore argue that it is time to add the dimension of external pressure and threats to the discussion of journalistic autonomy—including in countries like Swed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