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四史”教育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点,把握“四史”教育的部分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主流与本质统一的原则,分析其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思维辨析能力提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探索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的路径,以更好地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及其所承担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社会责任,决定了教学效果最优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追求的第一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各自高校的特点及授课对象的现状,灵活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还应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两者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基础上,实现思政教育的理论主渠道与实践主渠道的有机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有直观讲授、隐性融合、实践调研三种教学路径。直观讲授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的理论内容做深刻的分析阐述,隐性融合是将爱国主义传统有机融入相关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实践调研的教学路径包括带领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情理融合教育研究,以不断提升高校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情理融合教育有其内在必然性和逻辑性。从高校思政课本身来讲,它具有内在情、理两方面元素。只有在思政课教学中情理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从高校教师本身来讲,思政课教师有情、理两方面要求。只有把自身的情感、学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温情和魅力。从大学生自身来讲,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也有情感和理性两方面需求。思政课只有做到情理交融,才能引导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对法治人格培养的整体性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现代化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现代法治人格,高校思政课在其课程性质和内容体系方面均有助于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应该通过加强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与大学生法治人格培养内在联系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和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等开放式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法治人格培养的整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其质量可靠性决定了高校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与效能。当前,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要从环境上下功夫:在新时代背景下,一是要厘清教学环境的内涵与要求;二是要促进教学环境与时代接轨,与新时代物质生产力水平及社会文化水平相接轨;三是要认清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联,提高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使思政教育发挥应有实效。  相似文献   

7.
董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8):143-144,F0003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内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对于高校提高人才素质至关重要.该文在分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与挑战,并借鉴国外经验与方法,提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思政”格局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加强和学校思政工作职能部门的密切联系,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碱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地理等本土资源,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了大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兴趣,提高了对思政理论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作为承载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宝贵资源。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有利于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探索红色文化增色高校思政课堂,需要优化教育内容,深挖红色文化的思政元素;培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增强其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创新教育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统筹发展,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成果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推动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文章从思政课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其意义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策略,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精神的充分体现,是高校思政课程的丰富教育素材和课程资源,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民族自信、引领价值追求的生动教科书。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培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激发青年学生斗争精神,增强青年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拓宽高校思政课教育渠道,增强思政课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陈焕随 《教书育人》2023,(36):88-9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贯穿制度自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建设中,把握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要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大学生担当有为中,明晰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要在教育机制、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中,梳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的实践困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优化制度自信教育机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升制度自信教育实效;以师资建设为关键点,努力锻造制度自信的教育队伍,实现对大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引导大学生实现对制度自信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同转化,进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同,“大思政”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性化。以“大思政”观统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和教学范式创新。当前的高校思政仍存在教育功利化淡化思政课教育地位,传统教学形式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离“大思政”教育平台构筑相距甚远等不足。强化思政课在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大思政”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和社会主义价值引领上尚存在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相互脱节现象,主要依赖于思政课课堂教学。文章旨在发挥“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构建高校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使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真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解决当下高校与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人才培养乏力问题的现实需要;影响高校和中学思政教育有效教学衔接的因素是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教学过程缺乏有效交流与沟通、教育教学改革缺乏力度;高校和中学思政教育中有效教学衔接的方案及对策是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构建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学生身心之间规律的研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孙亮  马美妮 《成才之路》2023,(32):33-3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的探讨,认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有的价值追求,还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目标、选取恰当的内容、规范评价方式,并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行动举措。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一直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设一个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和谐交流、双向互动的生态课堂,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头戏”,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课堂教学气氛的协调性的“四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励燕飞 《科教导刊》2021,(3):132-133,152
在高校积极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大背景下,阐述了信息检索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挖掘了信息检索课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爱国主义精神、创新与务实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五个教育层面的思政元素,提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检索课中的四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动教材。既要做好理论阐释,讲清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又要抓住重点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踔厉奋发、砥砺奋斗”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运用专题教学、设计制作思政微课等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20.
创建高校思政课思维型教学文化,是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适应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需求,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而进行的一项有效尝试.这种思维型教学文化包含思维语言、思维调控、思维倾向、策略精神、思维超越和思维转换六个要素,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注重大学生多方位多层面思维发展的培育.因此,高校需要从更新思政课教育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提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