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建立,使驰名商标概念特定化、法律化。驰名商标法律保护采用允许和禁止两种方式。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内容应是从相同或近似商品、服务扩大到非类似商品、服务上;禁止淡化驰名商标;采用使用与注册相结合的标准,使未注册与已注册驰名商标享有同等的法律保护;加强驰名商标的民事和行政保护内容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是商标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驰名商标的认定是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从2001年开始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实践,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诸多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尝试对中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的认定标准、认定效力和与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的协调等问题展开探讨,并对中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行为是对驰名商标的淡化,具有很多危害性。应建立系统的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加强与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特别是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使我国对驰名商标保护与国际公约进一步接轨.但是,现行《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范围仍然较窄,在驰名商标的认定以及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等方面,均应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本文论述了驰名商标的法律性质,保护对象与范围,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及保护措施,对我国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了建议和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借助驰名商标的名气扩大影响,降低一系列成本,占据市场主动的目地,驰名商标所有人将驰名商标标注在其新开发、生产的商品上不受任何限制,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从驰名商标的概念、法律地位谈起,结合驰名商标在市场存在的现状,从而论述了驰名商标市场运行的自我淡化及其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应对驰名商标自我淡化行为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6.
论新商标法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驰名商标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商标法的一个里程碑。新商标法明确规定有条件地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对注册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对驰名商标应一视同仁,跨类保护的范围应扩大至未注册驰名商标。关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模式,提议适当引入社会认定以确保公正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侵犯驰名商标的行为日益增多,驰名商标的保护已成为商标权保护的核心。世界各国均给予驰名商标比普通注册商标更高的保护。未注册与已注册驰名商标享有法律同等保护,禁止他人淡化驰名商标,驰名商标的保护内容扩大到非类似的商品(或服务)。我国商标法未禁止他人在商品上使用驶名服务商标,是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8.
商标淡化是指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标识用于与驰名商标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致使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被削弱或商誉受损的行为。商标淡化行为基本上有弱化、退化、玷污三种表现形式。我国目前尚未明确规定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法律制度,这给驰名商标的保护带来不利。今后我国可以从立法、执法和增强市场主体的商标意识方面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驰名商标是商标法上的专业术语,是指商标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享有更宽的保护范围和更强的法律效力。法律赋予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商标注册、商标侵权以及不正当竞争的法律争议。但是,从当前我国驰名商标的保护现状上看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了权利的滥用,使驰名商标的保护在实践中走入了误区。驰名商标的异化,不仅没有给驰名商标带来实际的保护,反而使其合法的权益受到损害。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解决驰名商标的异化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探讨驰名商标的异化及其治理问题,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家就越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已经成为企业、国家关注的焦点。现今,立法中规定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其中包括如何规制反向假冒驰名商标这一问题。可是未注册驰名商标反向假冒问题却成为立法的盲点。对此,笔者通过对反向假冒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可能性及行为性质分析,来发现规制反向假冒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立法缺陷并寻求其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阐明了面罩共鸣的作用及获得面罩共鸣的奈件,提出了面罩共鸣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数国家采用注册取得商标权原则.未注册的商标作为商标的事实及其所具有的无形财产价值,使其所有人对其享有合法的民事权利.<巴黎公约>、TRIPS协议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未注册商标进行保护.我国商标法已将未注册的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和驰名商标纳入保护范围,但普通的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水平尚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标法》为彰显商标的使用价值规定了商标连续不使用撤销制度,发挥该制度的作用首先须对"商标使用"判断标准做出界定。考量商标权利人使用商标的使用意图,需综合市场份额、商品或服务的性质、市场特点、使用的规模和频率等因素,以认定商标使用意图是否是真实的、善意的。商标的使用行为需让消费者识别其商品来源,发挥商标识别功能,对于违反行政法规定的商标使用和未在指定商品或服务上进行商标使用,理应属于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从使用意图和使用行为双重视角下对商标使用进行考量,构建二者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出商标所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商标名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翻译,商标既是专用名词,又是普通名词。同任何翻译一样,商标译名在语言上应该同源名一样,既要做到发音美、形式美、意义美,同时又要在文化上符合译入语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以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文章通过对大量商标名的分析,论证了商标翻译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美感的传译。  相似文献   

15.
对于网络域名与商标权冲突这一法律问题,目前学者争议颇多。大多数学者都赞成驰名商标在域名领域的特殊保护和普通商标的相对有限保护,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但是对于给予这两类商标区别保护的深层原因研究较少,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审视,力求进一步阐释商标权在网络城名领域的保护机制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法院以是否注册为标准对驰名商标进行跨类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与企业名称或外观设计专利权发生权利冲突时,权利人也无法直接通过诉讼维权,导致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侵权责任救济不足。日本广泛的商业标识的规定,注册商标无效宣告程序和企业名称保护中的名称和财产权的“二分法”理念为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是一种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及国家商标管理制度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过程中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处断。行为人明知某种商品属于伪劣商品,且明知该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仍予以销售,构成犯罪的,应认定为法条竞合犯,依据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断。行为人假冒注册商标后又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以获取非法利润的,属于吸收犯的一种类型,应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行为人非法制造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又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该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的标识的行为之间存在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吸收关系,符合吸收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传统的商标保护理论和现行商标立法,只有注册商标才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未注册商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受保护。在我国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确认未注册商标使用权为合法的在先权利;2.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有限使用和优先申请商标注册的权利;3.赋予未注册商标人继续使用权;4.建立未注册商标使用管理信息系统;5.确立未注册商标权利争端司法解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未注册商标和注册商标均是商品的识别标志,其差别仅仅在于未注册商标未经核准注册,如以此阻却了未注册商标的商标权,有悖于商标保护中的公平原则,针对我国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现状,拟从未注册商标的范畴、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依据入手,论述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这对完善我国商标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目前拥有驰名商标数量较少,这不仅因为人们对驰名商标的认识不到位,商标权人权利意识淡薄,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也是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企业要注重研究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有关规则,努力创建自己的驰名商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同时立法机关要努力健全地方性驰名商标保护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