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学中出现了一次亘古未有的戏剧繁荣,在绝大多数编年史剧、历史剧、悲剧和复仇剧中,鬼魂都作为一个角色显灵了,本认为,鬼魂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其原因很多,主要有二:(1)人的自我认识的反映。(2)古希腊、罗马戏剧的影响。笔首次对鬼魂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主要鬼魂在剧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莎剧不仅塑造了众多不朽的人物形象,也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鬼魂。本文探讨了莎剧中鬼魂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了世俗鬼在剧中的重要作用,并首次提出班柯的鬼魂是从麦克白的犯罪动机中萌发出来的,是恐惧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彝族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灵魂到彼岸幽冥世界继续生存,而且人死后的鬼魂还可以分为“善鬼”与“恶鬼”,善的鬼魂行善事,造福人群;恶的鬼魂行恶事,为害人群。这种分法最早尚未涉及道德判断和阶级对立,而是以是否正常死亡为依据来区分的,后来发展到除了以死者生前的品行为依据外,还以死者谢世的日子为依据,来判定其灵魂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4.
在道教信仰的影响下,云南瑶族的鬼魂崇拜不论是个体的祈神驱鬼,还是集体的驱鬼除邪,其宗教仪式、仪式主持者、祈祷的神祗、助其驱鬼除邪者等都已明显道教化,说明其原有的鬼魂崇拜已成为瑶传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人鬼相恋故事产生的缘起人鬼相恋,大致是说死者与生人为偶。这类故事的产生,有其悠久的民俗、心理与文化渊源。在我国古代,灵魂(鬼魂)崇拜无疑为人鬼相恋故事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我国古代的鬼魂崇拜与对天帝和祖先神的崇拜共同构成了传统宗教。较另二者稍晚,鬼魂崇拜是在有阶级对立的社会出现以后开始产生的。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早自殷商时代就盛行杀殉的风习,奴隶主幻想到阴曹地府去的灵魂也受到服侍,而又不寂寞清苦。当时的人们还普遍地认为,鬼魂不仅能感恩报答,还可怀怨复仇,视人们对其态度,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似文献   

6.
“鬼”字形义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鬼”字时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本义。从甲骨文形体、文献语言材料、原始宗教观念、墓葬文化、礼仪制度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传统对“鬼”字的解释均不是其构形的原始意义。“鬼”字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字,而是一个会意字,会人死尸体葬于地下,并以此表示与尸体相关联的鬼魂概念。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古人鬼魂观念认识在文字形体上的朴素的、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富川"梧州瑶"盛行的刘仙娘传说,体现了"梧州瑶"民众的鬼魂崇拜、图腾崇拜、巫术崇拜、法术崇拜及女性崇拜,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鬼魂的崇拜与畏惧、对生存经验的总结和汉族社会"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等影响,瑶族社会有许多以女性为对象的禁忌,这些禁忌限制了瑶族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作为元代的文学代表,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复仇观念,这些观念与民俗中的鬼神信仰和鬼灵崇拜、语言民俗中对誓言的重视、丧悼民俗中的鬼魂依凭等密切相关。受民俗传统的影响,元杂剧复仇观念体现出明显的俗文化性。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中的女性鬼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保留下来的一百多部剧本中为我们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一大批鲜活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更为特殊的是女性鬼魂形象的塑造。文章从女性鬼魂形象分类和女性鬼魂形象的艺术特质两大方面来论述这一特殊的形象类型。主要讨论了冤鬼形象、情鬼形象及其舞台表演的形象性、思想感情的复杂性,以及这些女性鬼魂形象中所浸染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不正常或完全崩溃的情况下,如何从光盘或软盘启动恢复安装,而且就一次性的装上自己要求的理想系统,这就需要为自己做一个系统恢复光盘或软盘.本文重点讲述了系统恢复光盘或软盘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室网络的维护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有很多的方法,选择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计算机管理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比较了目前常用的三种网络维护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一种适用于任何机型、能方便快速地复制硬盘内容的硬盘镜象软件Ghost的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13.
《搜神记》鬼话继承了上古鬼神祭祀说,因而在确信其真实性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与阳间社会相似的冥界,鬼具有人格化、人情化的特点。《搜神记》褪去鬼的神秘与恐怖,一方面传达着当时"鬼不过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态"这样一种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干宝认可鬼世界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现实人生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中的鬼怪现象历来是文学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写的《布莱庄园的怪影》。与其他鬼怪文学不同的是,詹姆斯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塑造出了“怪影”,这也正是主人公——一名家庭女教师所“制造”的幽灵。本文试图从亨利·詹姆斯的鬼怪文学的特点着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的“幽灵说”与其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忽视了这部分内容。德里达通过描述幽灵的生产及其运作,通过“幽灵说”的逻辑,揭示出意识形态具有“幽灵性”和“宗教性”两大不可化约的特征,由此指出意识形态是不可界定和解构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如同一般信仰一样具有自主性和自动性;意识形态同时还包含着意识形态批判的内容,即意识形态在建构的同时蕴涵着批判、解构自身的维度。德里达的幽灵说及其意识形态理论实际上发动了一场以幽灵的“游荡学”对抗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厉鬼·瘟鬼·财神——论赵公明神格演变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人即认为春秋时晋景公所梦大厉是赵公明之鬼,晋时其神格由厉鬼演变为瘟鬼,蒙元时则一分为二,并以赵元帅之职强调其善神神格。至有明中期,由于宗教进一步世俗化、三教融合、宗教徒成为职业宗教者及与之相关通俗文学的盛行,赵元帅公明最终定位于财神而广为人们信奉。  相似文献   

17.
不论产翁制是风俗习惯还是神话传说,它既然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而存在,那么便可以透过表象看其深层次的隐性文化。产翁制所蕴含的鬼神信仰在文化功能上的种种变化,潜藏着一种另类的、处于原生状态的感性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彝族灵魂观认为:灵魂不灭,人死后将化为另一种形态——鬼魂到彼岸幽其世界继续生存并与阳世之人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幽冥世界是一个理想的近似于人间的世外桃源,亡魂可以在那里劳作生息,愉快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