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应冬 《考试周刊》2013,(78):27-27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增强阅读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必经之路。小学期间是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要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战场,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珠心算教育的启智功能已越来越被认同,通过珠心算训练,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得到显著增强。笔者结合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和身心特点,对智力落后学生的珠心算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我们从每个启智班级中抽取一到两名障碍程度相对较轻、有一定计算能力的学生,组成了10人珠心算兴趣小组,开展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珠心算同样适合智力有缺陷的特殊儿童。  相似文献   

5.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6.
<正>自学能力就是学生在已有的专业技能及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自己不断地获取一些新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的一种能力。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就是一种能力,而能力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相似文献   

7.
佟燕燕 《学周刊C版》2019,(18):179-179
在分析情绪智力的结构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后,发现情绪智力的维度影响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标准也是情绪智力的基础。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情绪智力等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心理品质去改善人们心理健康的状况。这也启示我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通过对情绪智力和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大脑损伤而造成了手眼协调、沟通理解等诸多能力的缺失,尤其是随着年龄的成长,其手部动作更是不协调,穿衣、系鞋带等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能掌握,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精细动作训练是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增强其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为其将来回归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鉴于此,本文就围绕如何运用精细动作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10.
情绪智力属于能力范畴,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青少年时期是训练和培养情绪智力的关键时期。较高水平的情绪智力,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增强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情绪智力的方法主要有: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注重情绪智力课程的开发,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敦煌石窟是世界罕见的艺术绘画宝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发展中形成复杂的自身演变过程。第一种表现在绘画用色的风格上:不同年代、不同的社会风尚,使不同的色彩形式都出现过自己的高度;第二种是因年代久远出现的色彩自身氧化和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壁画出现了第二色彩效果。透过敦煌壁画衍变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色彩风格,我们能领略其复杂多姿的色彩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的雏形"汉画"以"简淡素朴"为美的审美原则,具有强烈的本土仙道思想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印度佛教美术的影响,在龟兹古国又形成了一种着色浓烈的西域画风.以汉画"简淡素朴"为美的中土画风和以"浓烈为尚"的西域画风,其着色都是一种观念之色,一种心象之色.两种画风不断融合而形成着色浓烈的晋唐画风.汉画所展现的笔墨趣味性成为一种带有强烈本土文化倾向的传统,为唐代文人、仕宦画家所继承发展为水墨画.从此千载不移,这种选择与本土哲学文化和社会思潮有着极深的渊源.以黑、白成像的南宗画与本土哲学思想的核心相吻合,与文人的人生观相契合.因此"色彩观"即思想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色彩对比关系的本质是用强调的手段使不同色彩产生差别。色彩的对比有其自身的特性与规律,同时,对比的效果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互补色对比是色彩语言中最富于魅力的部分,它是色彩构成的核心。对色彩各种对比关系的分析与探究,有助于我们在绘画实践中有效地发挥色彩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啖子本生图盛行于北朝时期,莫高窟与西千佛洞保存着诸多图例。啖子故事以孝道为主题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十分吻合,特别是北周至隋代十分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啖子本生图,对其构图形式,即横幅多场景画卷形式的展开与样式上的发展进行探讨;并与印度、犍陀罗、克孜尔及麦积山、云冈石窟的例证进行比较,详细验证敦煌壁画中啖子本生的画卷形式、连环画形式及异时同图法等,认为敦煌壁画中的睒子本生并非汉代传统形式的延续,而是在印度·犍陀罗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彩色铅笔插图属于绘画艺术,因其色彩的丰富多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想表现好一幅彩色铅笔插图,除了要对它的工具性能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推敲色彩的变化规律。多进行色与色之间的叠色和混色,可以使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富色彩变化。只有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一幅优秀的彩色铅笔插图。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彩画     
水彩画是广为普及的一个画种。作为独立的绘画形式,水彩画形成于西方,是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而来的,由于它低廉的成本,使它在所有的色彩画种上有最大普及性。小学、中学以及初学绘画者都往往从水彩开始培养色彩感,此外,它的工具比较轻便,在户外写生时易于携带。由于水彩画采用的工具与所用材料和制作过程的特点,水彩画与其他各种绘画有着显著的区别。同时,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水彩画具备了一个能够独立存在的画种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观,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明显不同。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深受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影响,崇尚返璞归真、简练素朴之美,主张用最简单的水墨色彩表达最丰富的意境。而西方风景画遵循的则是真实的色彩观,重光谱色,讲明暗阴影对照等。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中国山水画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水画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每一阶段都与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以及佛家色彩观有着紧密联系。而庄、玄、禅思想又影响文人画崇尚水墨画的创作心态和美学意境。宋以后,文人画占据画坛呈主流趋势,青绿山水画开始衰退,重水墨轻色彩,严重阻碍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敦煌彩绘艺术品数字化保护采集和再现色彩不准确问题,提出了敦煌彩绘艺术品色彩控制色卡方法。通过对敦煌彩绘文物制作使用的颜料及胶料的类型与种类、敦煌彩绘文物的制作工艺及设色技法调查,制作了敦煌彩绘模拟样本并建立对应色彩数据库。通过对模拟样本进行色彩控制测试挑选和完善,为敦煌彩绘艺术品的色彩控制提供了一个参考色卡。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自制色卡对敦煌彩绘艺术品的色彩控制能力优于标准色卡。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传统石窟壁画的制作以及壁画材料性质特征的简要介绍 其次探讨壁画的现状模写与一般临摹的区别以及现状模写的实际意义,并且提出石窟壁的画材料表现、现状模写对当代岩彩画的指导作用和当代岩彩画的审美等问题 最后简要回顾了现代岩彩画发展的基本轨迹,以此来论述传统石窟壁画材料表现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