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访谈和田野调查可知,仡佬毛龙民俗体育文化是仡佬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体育文化形式,是仡佬族充满着生活情趣并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文化艺术传统。仡佬毛龙民俗体育文化产生于盛唐时期而盛行于明朝时期,是仡佬先民中广泛流传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仡佬族毛龙灯舞的外在形式、制作材料和表演内容等综合来看,仡佬毛龙包含了古代先民的龙图腾崇拜、竹子崇拜、宗教崇拜和生殖崇拜等文化内涵.经历了由娱神功能向娱人功能的转变,也是一种集武术、鼓乐与艺术于一身的文化艺术,具有健身娱乐性、观赏性、广泛的参与性以及丰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方子春 《成人教育》2012,32(10):34-36
民间文化艺术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发源根基,是民族精神的承载,国民教育是对国民进行文化知识、技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教育。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也承担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责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要靠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形式实现,历史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歌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凝聚着先民的民族智慧和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和弘扬国学范畴的古诗词歌曲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大学生感知和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歌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凝聚着先民的民族智慧和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和弘扬国学范畴的古诗词歌曲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大学生感知和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经过笔者三次实地考察,证实了“二月初一敬鸟”习俗是仡佬族原始的鸟崇拜在民族文化中的历史记忆.仡佬族通过“敬鸟”这个节日,千百年来在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和遭受强大的外族侵挠的压力下,有效地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这也是仡佬族能始终保持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长期存在于中华民族之大家庭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来深化设计的内涵,是平面设计创新的重要渠道。文章对仡佬族民族文化艺术中的图形、符号、色彩、民间工艺等文化元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仡佬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可以成为平面设计创新的重要设计元素和表现手法,同时仡佬族文化艺术可以通过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得以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六枝特区居都村是仡佬族聚居地,当地仡佬族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吃新节、祭树节、织麻布、打鸡儿棒等民俗活动中,这些活态文化的传承已经濒临危境,其根源在于居都仡佬族传统文化的功能缺失以及人们对民族文化传承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不到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仡佬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唐凤鸣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93-96,106
湘南古民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记录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精神,承载了湘南先民的情感与亲情;具有民俗文化价值和较高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价值;开发、利用其传统特色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间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传承与发展.《蔚县剪纸》走进蔚县校本课堂,突显了艺术教育地方特色、丰富了艺术教育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仡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仡佬族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仡佬族文化为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仡佬族亦必然地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地传承和弘扬仡佬族文化是仡佬族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仡佬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主要应采取革故鼎新、文化整合和统筹协调三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古歌《叙根由》乃仡佬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中的一部古朴雄浑的神话史诗,是已知的仡佬族口头文学遗产中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古歌。《找草果》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既真实地记录了仡佬先人原始生活的场景,又表达了仡佬族对平等和谐社会的期冀,还颂扬了民族质朴坚韧的民族精神。所以,草果形象被视为仡佬族质朴的族类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12.
地缘环境与黔北仡佬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北仡佬族所居住的环境,是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边缘的时空中形成了仡佬族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在于对神的景仰与对生活的关注紧密相连;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中,特征的丢失与身份的强化并进。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作为自20世纪以来不可抗拒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其"趋同性"力量不断入侵、同化甚至统摄着以"独特性"为本质的民族文化:一方面,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蔓延,实现了西部民族在"物质层面"的理想模态;另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文化理念,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又与民族文化的"民族主义"之间构成了难以消弭的体系障碍,导致了民族文化当下的生存困境。现代性语境下民族文化焦虑的存在,或导致民族作家价值选择疏离民族本位而倾向于现代性,或导致更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复苏而倾向于民族性,但试图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深层的文化关联和价值共享,构建两者对话的可能与契机,则是他们探讨民族宗教信仰与族属文化命运生存图景的集体认知。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地区的酉水和乌江流域现在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仡佬族,但在古代却是仡佬族生活的根据地与大本营,有很多保存至今的名胜古迹和风俗习惯可以作为证据。挖掘仡佬族文化因素,对于研究仡佬族的文化来源与迁移去向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保护与开发民族旅游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精神文化对促进民族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要素促进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巩固,推动民族自身的持续发展。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促进民族认同,民族精神构筑民族的灵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对布依族、仡佬族的调查中 ,民族民俗文化的汉化倾向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本文认为经济的发展 ,必然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从而壮大中华文化 ,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同时 ,人类的发展又是离不开多样性的。安顺作为贵州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 ,其神奇的山水旅游地位极其重要。如何开发好现有的民族多样性文化 ,开展好地方民族风情旅游 ,是安顺经济腾飞的关键。因此 ,如何认识安顺市的民族文化交融 ,既保存现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又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既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每个民族都在新的时代重新书写着自身的历史。基于不同的知识立场和情感立场构成不同的历史叙事。如何看待历史,关涉到民族精神的延传、文化复兴和未来发展的路向。价值合理主义的历史叙事即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表征强化着归属感和精神家园感。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应以文化认同作为历史叙事的原旨和文化复兴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据汉文史料、考古材料及彝文文献资料,可看出夜郎、可乐与彝族古代先民有密切的关系。夜郎古国族属虽然复杂,夜郎主体民族属彝族先民和仡佬族先民的可能性更大,而彝族古代先民当居于领先或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壮锦艺术是前工业社会壮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征形态,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而今,随着民族文化资源的日益资本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壮锦原有的符号体系不断被重新建构与阐释,一步步被编织为壮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以其根植与壮族文化土壤的特质,重构地方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