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武敏 《教育导刊》2010,(8):77-79
母语“干扰”指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外语学习的过程往往被视为逐渐排除母语干扰、不断向目标语靠拢的过程。但是,要完全排除“干扰”既不现实,也不必要,重要的是区分“干扰”造成的语言“差异”和“错误”,采取不同对策。在英语教学中应正视“干扰”的存在及其意义。并据此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结合实例说明和理论分析,对母语干扰的定义、具体表现及成因作系统性的例证分析,最后在得出“母语干扰是客观存在的”结论后,就如何防范干扰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促进”和“干扰”双重作用,教学中正确恰当地利用母语,将有助于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母语与英语之问的对比分析,有助于确定英语教学中难点和重点。 二、对母语和英语之间文化背景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恰当使用母语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促进”和“干扰”双重作用,教学中正确恰当地利用母语。将有助于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一、加强母语与英语之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确定英语教学中难点和重点。二、对母语和英语之间化背景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三、英语教学中恰当使用母语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母语干扰是英语写作的一大障碍。本既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几个关键因素的负面影响,又通过实例列举了学生在行过程中受母语干扰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中式英语”错误,并就如何减少或排除这些干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有“促进”和“干扰”两方面的作用,这种双重作用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作用,掌握语言迁移理论和语言的共性特点,对做好成人英语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干扰因素分析及矫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干扰是英语写作的一大障碍。本既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几个关键因素的负面影响,又从实证层面上详列了学生在行过程中受母语干扰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中式英语”错误,并就如何减少或排除这些干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教学中母语干扰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受汉语的影响,经常表达出一些“中国式英语”,本文就母语干扰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学习母语是建立概念与声音的直接联系 ,而学习外语却需要通过母语这个“中介”来建立概念与声音的联系 ,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就成了外语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韩国学生“时候”短语假设义使用上存在很多偏误,这种偏误主要来自母语的干扰、对连词使用的回避心理以及对“时候”短语假设义的泛化。  相似文献   

11.
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原有的母语知识会对学习目的语产生影响。语言学家们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并对此作了研究,提出了“对比分析”理论。这一理论的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会使学习者学习目的语产生困难,这种母语知识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被称为“母语负迁移”。母语知识的负迁移是学习者学习外语过程中所犯错误的根源之一。“某些研究发现,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所犯的错  相似文献   

12.
自二战后起,人们开始了对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母语对外语的学习有正负迁移的作用,并对学习者产生的错误不断地提出各种分析假设,观念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笔者认为不管哪种提法,都和最初的行为主义“干扰说”的观点是相通的。母语的干扰是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干扰有不同层面: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文化干扰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解决干扰的办法是进行足够的目标语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  相似文献   

13.
“翻译腔”是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始终无法逾越的障碍,母语的干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将语义学中的同义转译理论应用到翻译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表达原作精神以摆脱母语的负干扰,消除翻译腔。实验数据表明较对照组的学生,接受同义转译练习的学生译文更加符合逻辑层次对应标准。  相似文献   

14.
“汉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生的通病,笔者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感触颇深。可以这么说,翻开任何一本学生写作练习本,“汉式英语”比比皆是,看后令人啼笑皆非。而其病根在于多个个,如母语的影响,课堂语言的干扰,词汇讲解的影响和教材练习的影响,试先分析一下根源:一、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生外语表达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起表达错误的原因 1.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母语文化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过程之中。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就外语学习而言,母语对所学外语知识起促进作用,产生积极影响,就叫正迁移,它能帮助学生加快对外语的理解和掌握。如:“ I like English.”这一句,由于汉英语言顺序一致。学生在外语实践中就不会感到困难。相反。母语对所学外语知识起干扰或阻碍作用,产生消极影响,就叫负迁移,又称干扰,它会妨碍学生对外语的理解和掌握。如学生表达“我非常喜欢英语”时,往往把汉语的语法结构完全搬进英语句子中,从而造出“I very like English”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英语初学者表现尤为明显——这就造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Chinglish”现象。对英语学习者来说,降低这种“母语干扰”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 MET(高等学校英语入学考试)在试验初期有“能力倾向”这一测试项目。其目的在于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学习外语所需要的敏感性、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既能排除母语干扰又能调用母语技能、既能排除上下文干扰又能利用上下文的能力等等。这对于大专院校的外语专业、特别是外语院校评估考生是否具有学习外语的潜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由  相似文献   

18.
语音教学贯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学习者往往受到“母语干扰”而在语音学习阶段遇到困难。文章将韩国语语音教学划分为提示、练习、生成三个阶段,并提出韩国语音节、收音以及语音变化教学在这三个阶段中的实施方法。在此基础上辅以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扎实训练,将对学生顺利跨过韩国语语音难关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减少母语干扰和语音缺陷对韩国语语音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考察中亚留学生使用副词“才”和“就”的偏误,总结出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错用和错序,然后指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干扰及教材和教学是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副词“才”和“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把握学生错误的性质和根源是有效地消除错误,提高学生语言和言语能力的关键。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习惯常常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干扰学生,导致错误。这种现象,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成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里的研究中心之一。在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新的语言学理论——结构语言学应运而生。结构语言学家们认为: 语言是一种习惯。(Brook,1964:49) ……因而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改变母语习惯,建立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Banatky等,1966:17) 在“形成习惯(habit—formation)”的过程中,母语的习惯时常迁移到新的语言行为中。由于母语和外语之间存在着异同,这种迁移可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正迁移(Bosi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可以引起正迁移,它对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而相异之处则引起负迁移,干扰着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导致错误。Politzer和Selinker等把这类错误称为“干扰型”错误。 语言学家们认为,母语的干扰是造成外语学习上的困难并导致错误产生的根源。运用对比分析(简称CA)可以有效地预见这些困难,从而避免错误。Lado指出:通过系统地比较母语和外语的结构,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