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班同学半晌没反应。突然有人爆笑出声来。“哈哈!真是个傻子!”静以为大家在嘲笑她,但没想到他们都指着颖孜大声讽刺:“连男女都分不清啊?到时候别连厕所也走错了!”“不……不是的!”颖孜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涨红着脸低声嘟囔道。若是在平日,她会大眼瞪小眼,仗着自己是班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声地吼叫一番,今日则是另当别论,“她……她明明就是女的嘛!”“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都在这里,你瞎叫什么啊?”一个女生大声叫道。她高兴啊,为本班增添一棵“校草”而激动得不能自已。静简直想吐舌头了,她要是知道静是女的,…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姑妈家吃饭。 一进门,我听到一声:“屁屁姐姐好!”我大声喊:“是谁叫的!”一个稚嫩的声音回应了我:“哦哦!”我大声喊道:“我是君君,不是屁屁!”表弟乐呵呵地笑着说:“屁屁!”我摇了摇头,生气地进了屋子。  相似文献   

3.
记得曾在一个风沙弥空夕阳西下的春日里,我在北京西郊田间路上散步。偶一抬头,望见依傍西山的夕阳是白色的。我不禁脱口而出:“白日依山尽”。啊,“白日”原来如此。我看过一些唐诗的选本,但没有见过对“白日”的正面解释。多少年来,我一直思索“依山尽”的太阳,为什么是白色的?然而却没找到满意的答案。没想到今天偶然得之,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我一直目送着“白日”徐徐依山而尽。为了验证偶然是不是必然,我又选择过几个风尘满天的日子去看落日,果然夕阳是白色的。从光学的角度出发,也可以解释通风沙中的夕阳是白色的。  相似文献   

4.
<正>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有如下两组句子:第一组:(1)夕阳西下,乌鸦归巢。(2)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第二组:(1)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2)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相似文献   

5.
带孩子自由活动后,刚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娃娃角的一只小碗坏了。我马上回头问孩子:“是谁把小碗弄坏了?”“孔岩!”孩子们不假思索,大声回答道。“不是我弄坏的!”孔岩马上站起来反驳。  相似文献   

6.
案例:“我把老师杀了!” 一堂语文课上。我们学到了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六”中的一篇短文:古时候,一个人背着大包袱骑着毛驴赶路,路边一个人问他:“你怎么不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那个人说:“我才不会那么傻呢!毛驴驮着我已经够累了,我怎么还能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这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那人究竟傻不傻?没想到问题刚一提出,教室里就像开了锅,有的大声说那人傻。有的更大声说那人不傻,简直是在比声音大小。我灵机一动,既然孩子们有了说话的欲望,我何不顺水推舟,让他们来一场辩论赛,也好进行口语训练。于是,认为傻的正方、认为不傻的反方各选出四名代表,上台进行争辩。争论非常激烈,有板有眼,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可能孩子太小,对道理说得不是很清楚,也对对方的说法不服气,所以谁都不服对方。我想:看来只能让事实说话了。于是,我让反方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小胖双手端着讲台上的一张独凳,他大声说:“嗨,不重!”接着,我将教学用的扩音器放在了那张独凳上,这时,孩子们都看到了他手有点打颤,脸也憋红了。  相似文献   

7.
对不起 爸爸     
夕阳西下,留下它最后一抹余晖染红了天边.我喜欢站在夕阳的余晖中去感受它留给大地的最后一丝温暖,是它教我懂得怎样去珍惜。[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品读夕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夕阳,一提起它,总会给人以凄凉悲切的感受。多少文人墨客见到夕阳西下,多愁善感者泪如雨下,桀骜不驯者也难免感叹身世浮沉。夕阳,是美丽将终,甚至是回光返照的象征。李商隐还曾在古原之  相似文献   

9.
A夕阳西下夕阳,西下。朵朵晚霞装点着灰暗的天边。夕阳的余晖,给天空镶上了一圈金边,煞是好看。爷爷抱着我,走在门前的林阴小道,我趴在爷爷的肩头,看爷爷身后一串又大又重的脚印。我眨巴着眼睛想:为什么爷爷脚下会有奇怪的“花”呢?爷爷突然停下,指着天边问我:“蓉蓉,好玩吗?”“好玩。”——我的第一句话。那年,我两岁。  相似文献   

10.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去别人家,应先问声:“有人在家吗?”进入客厅前,应该大声跟主人打招呼。别人问你是谁的时候,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是我!”让人不清楚你是谁。  相似文献   

11.
沈莺  陆旭燕 《家庭教育》2007,(5S):46-46
乔治放学回家,没有像平时那样边飞快地夺门而入,边大声喊:“妈妈,我饿了,有没有什么好吃的?”而是耷拉着脑袋,没精打彩地踱进门。妈妈凯蒂知道他一定在学校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于是随手拿起一个小布玩偶,对着它说:我的乔治是不是在学校打架打输了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月18日晚上,我来到快乐作文班,刘老师把我叫到跟前,拿出了2003年1-2期合刊的《少年作文辅导》,翻到第八页问道:“宇航,这篇《我也受贿了》是他抄你的,还是你抄他的?”我一看,天啊!这不是我写的那篇登在2002年第11期《作文报》上的作文《我受贿了》吗?除了题目多了个“也”字之外,文章内容几乎一字不差。顿时,我急得直摇头,气得直摆手,大声说:“是他抄我的,上面还有您亲笔改的地方呀!”刘老师笑了:“你回座位去吧。”唐丹阳同学,你为何要这样?你为何要这样呀?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是为了在别人面前…  相似文献   

1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确,夕阳可以带给你安详、静谧的享受。好中不足的是———“只是近黄昏”,淡淡的遗憾仿佛总是伴随着夕阳。然而,走进《果实》,你会惊奇地发现:夕阳的魅力丝毫不比朝阳逊色。短短三百字左右的散文诗,博纳富瓦这位文学大师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细腻、诗意、流动、镶满阳光的画面。“无疑,太阳是难以羁留的,但它的光却仿佛被墙保持住了。”“无疑”,何等肯定的语气!简短的语句,细腻地展示了午后阳光几乎停滞的这一情状。虽然阳光难以羁留,但墙却保持了它的光,这“矛盾”的逻辑关系恰恰体现了诗人敏锐…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核舟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若啸呼状”,其中“啸呼”一词,教学参考资料解释为“大声呼叫”,翻阅一些文言文翻译也大多解释为“大声呼喊”。仔细推敲,这样的解释不符合情理,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5.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 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头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  相似文献   

16.
蛋宝宝     
徐海娜 《学前教育》2007,(12):43-44
晚离园时,悦悦妈妈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悦悦看见了妈妈,指着妈妈大声说:“你为什么这么晚接我?”妈妈赶紧解释说:“宝贝,妈妈今天临时有点儿事——”还没等妈妈解释完,悦悦就生气地一扭头说:“你不是我的妈妈,我没有你这样的妈妈!”妈妈愕然,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17.
夕阳西下,那朦胧的金黄色温柔地洒向大地,缓缓的,越过地平线,准备明天新的开始。历时三个月之久的“放胆作文”大赛一如美丽的夕阳,在这个依然奔放的仲夏之季,收拾起自己的行囊,走向下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等待     
夕阳即将西下,晚霞染红了天际,染红了大地,染红了花花草草,老人却无心情观赏这夕阳西下的美景。她凝视着不远处,眼里充满了迷离与伤感。此刻她多么希望看到熟悉的身影跳入她的眼帘,可是看到的只有即将逝去的夕阳。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回音     
《考试》2011,(9):22-22
有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走在山中。突然,孩子不小心跌倒了,痛得大叫了一声:“哎呀……”但是令他吃惊的是,他听到了一个声音从山中的某处传出来,重复着他的喊声:“哎呀……”他很好奇,大声喊道:“你是谁?”结果他得到的回答也是:“你是谁?”小男孩听了很生气,大声喊道:“胆小鬼!”结果他得到的回答也是:“胆小鬼!”  相似文献   

20.
周艺 《教书育人》2001,(17):44-45
案例:每周一节“进入心灵港湾”课(即与班主任说心里话)又开始了。以前总是采取座谈式,我坐在中间,学生围着我,谈天说地,彼此倒也收获不少,但我总觉得真话不真,思维含量也不高。这次采取了“独立写”的形式,不仅提出了不允许交头接耳,最好用三言两语说一句真话来“帮助帮助我们的朋友”的要求,而且教室布置得也十分温馨(这样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能畅所欲言)。结果,两位学生的真话给了我不少启迪。一个学生写道:“您平时待我们是朋友、是孩子,从不大声地斥责批评我们,但我实在有些怕您。”另一个学生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