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少年》2009,(5):27-27
无数次,我拿起稚嫩的笔,试图刻画他,描写他,歌颂他,却每每无功而返。但我仍要一次次尝试,只因他影响了我,影响了我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于是,在这场关键性的考试中,我下笔呼唤他——父亲。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09,(10):27-27
无数次,我拿起稚嫩的笔,试图刻画他,描写他,歌颂他,却每每无功而返。但我仍要一次次尝试,只因他影响了我,影响了我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于是,在这场关键性的的考试中,我下笔呼唤他——父亲。  相似文献   

3.
举手的秘密     
有一次上课提问,某一差生几次举手我都没叫他回答,因为我知道他是回答不出来的。快要下课了,见他又举手,我不忍心拒绝,就给了他一次机会。谁知他站起来连一个字都说不上来,真令我失望和生气。下课后让他到办公室问个究竟,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说:“我确实是  相似文献   

4.
当他再一次离开我的时候,我已经麻木了。这是他第二次离开。我承认我们的关系暧昧不清,我们牵手,可是他无数次和别人解释,我是他的一个好朋友。然后,我们一起微笑。他说,他是喜欢我的,因为我的乐观和坚强。他说,他的心里有一个公主,所以,我们只能是好朋友。  相似文献   

5.
我的他     
他是我忠实的好朋友,他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在我悲伤时,他使我快乐;在我骄傲时,他使我谦虚;在我失意时,他使我振作。在我成长的路上,他总引导着我,一生有他相伴,我永远无悔。我刚三岁时,他就进入我的世界。刚开始,妈妈教我认识他,但我却不愿意。记得有一次,妈妈一遍遍地陪我读他,但我却索然无味,气得妈妈都哭了。后来在妈妈的耐心引导下,我渐渐地喜欢上了他。他给我讲故事,讲很多我不知道的世界。他教我如何关爱别人,如何面对成功,如何面对失败……。后来,我的他,伴我成长。他牵着我,伴着我,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有一次,我班要举行一次数学考试…  相似文献   

6.
我曾教过一个姓童的学生,三天两头犯错误,我一次次地和他谈心,教育他,却没有收到多大的成效。有一次他又打了同学,性质还有些恶劣。怎么才能打动他的心,让他知道老师都是为了他好呢?想了想,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我父母在农村,从小我天天看到的就是父母在干活,因此就学到了父母干活中的很多东西。比如父母勤劳,我肯定就不会懒惰,因为父母不容许我懒惰。小时候被父母打觉得不是耻辱的事情,好像越打越喜欢父母,因为父母跟你亲,他打完了还在你的身边。我现在就不敢打我的孩子,因为我一个月才能见他十天左右,我爱人带着孩子在国外,我每个月争取过去十天,打完了我就走了,孩子记住的就是我打他,没记住我对他的好。所以他就不希望我下一次再回去,因为一回去想到的就是爸爸打他。我总共打过儿子一次,有一次我回来问他想爸爸吗,他说  相似文献   

8.
寓教于故事     
儿子3岁半了,有个坏习惯,不管去亲戚家还是朋友家,只要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想占为已有。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又是批评又是许愿,软硬兼施,但他就是不听。我担心这样会对他的成长不利,使他养成爱占小便宜的坏习惯。可是亲戚朋友都顺着他,还说我没必要小题大做。就这样,他一次次地得逞,我的教育却一次次地失败。  相似文献   

9.
高秀娥 《课外阅读》2011,(12):121-122
三年来,他一直在我的班里,我看着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有主见、倔强的小男子汉;我看着他从一次次的“事故”中感受父母的“爱”;我看着他振奋过、冲动过、沮丧过、感恩过、流泪过,从他这里,我体会到了很多:成功、喜悦、沮丧、灰心、甚至是绝望,而我从没因自己的情绪而对他放弃过,我拿出了我的“真爱”来“拯救”他。  相似文献   

10.
邢媛媛 《班主任》2014,(9):62-62
一天,我正在上课,教室后面突然传来“梆梆梆”的声音,循声望去,发现班里的调皮大王于志正用笔敲着桌子。对于他的“顽劣”。我早就见识过了,虽然我费尽心力,但他依然故我,屡教不改。我恼怒地瞪了他一眼作为警告,便接着上课。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起来,我更生气了,一次次无声的阻止换来了他的变本加厉,全班学生都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想看我会怎么处置他。  相似文献   

11.
一18岁,我曾暗恋过一个男孩。那男孩学习并不好,其实不是他学习不好,而是他本就是那类不学习的人。他被班主任理所应当地安排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单人一排,他一直是一个人在那里坐着。而我则要跟随着班里的座位流动,一次一次离他远了,又一次一次离他近了。他的世界似乎只拥有那么几本厚厚的网络小说便够了,一个人整日埋头苦读,从来也不与周围的人交流。我总是能很容易地在人群中发现他的身影。上课时,我的桌上总会放置一面镜子,调好角度,以便我一抬头便可以看到他,有时,会很幸运地看到他孩童般的微笑漾  相似文献   

12.
家庭访问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可以促进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和学习行为习惯的转变。我在对同一个学生两次不同的家访中,对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句话,有了很深切的体验。去年我们班从外地转来了一名叫王峰的学生,他的父母常年在外飘泊打工,居无定所。他学习成绩很差,作业几乎不做,经常惹是生非。我一次次严厉地批评他,他都无动于衷;一次次找他耐心谈话,他也似听非听。看到他没有改过之意,依然我行我素,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为自己没有感化他而伤心,于是我搜集了他违纪、顽皮的许多证…  相似文献   

13.
重回幼儿园     
我有一个朋友叫陶鼎,他可是一个超级游戏迷。一次,我去找他玩,他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打游戏,目不转睛地盯着游戏机屏幕,连我来了都没发现。看见他这副样子,我想:唉,我又要拼命喊他了。果然,我叫了他一声后,他头  相似文献   

14.
第N次遇见     
耳边是金海心的《第三天》,忽然之间就想到了我与他的N次遇见。在我第一次遇见他时,我远远  相似文献   

15.
我问了三次他的名字,最后还是没有记清他是叫李明、王刚还是刘洋。反正就是天底下最普通的那种名字,加上普通的长相,他这个人很容易就被我遗忘了。可我却一直记得他憨厚的聪明, 和他的善良。他是邻校的男生,我从没见过他,3 月12号那天,算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因为两所学校在那个植树节搞了一场联谊活动,他和我一起种树。还记得他们学校那年的校服,很难看,深色的运动服,长长的大衣服,使他  相似文献   

16.
走近徐志摩     
第一次接触徐志摩,是因为他的一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如此清丽的句子,好似有一种柔婉的魔力瞬时吸引了我。多少次魂牵梦萦,我发疯地想了解他的履历,他的思想,他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少,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我:"我为什么要不开心呢?"尔后,他给我讲了他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我小的时候,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  相似文献   

18.
已经是第三次见王力宏了,他依然给我一种少有的紧迫感。第一次,因为人声鼎沸的歌迷,对他热情似火第二次,因为经验老道的记者,对他赞不绝口;而这次,行程忙碌,他的状态不是很好。可我紧迫的不在于此,而是温文尔雅的他,含蓄内敛的他,情感细腻的他,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9.
李兴海 《家长》2014,(7):17-17
正他第一次上讲台、第一次买菜、第一次走回家等等。他生命里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有着我狠心的影子。"爸爸,你可千万别走开,要不然,我可会淹死的!"这是孩子第一次去游泳馆时对我说的话。因为这句话,我心甘情愿地成了一尊雕塑,一动不动地在浅水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找XX谈话后,他从后门进教室,把门嘭地一关,气死我了,我立马让他重新把门关一下,第二次他没敢关重。"同事一回到办公室就说。 同事的话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几天前,我找我们班YY同学谈话的事情,起因是YY晚自习时爱讲话。YY是我班团支书,以前因为讲话问题找他谈过一次,因此这次找他谈,我明确地表达了我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