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小青 《收藏》2007,(8):57-58
磁县是磁州窑的故乡、磁州窑中心窑场观台窑所在地。磁县的磁州窑博物馆收藏有一方白地黑花历史故事长方枕,长38.5厘米,宽17.7厘米,高14.5厘米。枕前墙菱花形开光内绘墨竹,后墙开光内绘折枝牡丹,两侧绘牡丹花头。枕底面印有上荷叶覆盖、下荷花承托的竖式“古相张家造”窑戳。枕面菱花形开光内绘画历史故事,内容为一行人马过桥,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11)
正歙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宋绿釉刻蕉叶纹八方形枕,1984年6月曾被一位专家认定为磁州窑产品,而一直按照磁州窑窑口收藏。根据其他馆藏同类藏品排比,结合文献、考古资料,笔者认为该枕窑口应该是吉州窑。该枕长33.7厘米,宽15.8厘米,高11.2厘米,呈立体八边形。瓷枕除底面之外均施绿釉,釉色不十分均匀,枕右部釉色泛黄。器底不施釉,可见胎体为米黄色。枕呈前高后低状,两端微微上翘,以利于头枕。  相似文献   

3.
赵学锋 《收藏》2012,(3):50-51
2010年11月,磁州窑博物馆征集收藏了一方金代磁州窑三彩童子戏狮枕(如图),枕的造型很独特,为以往之少见:一只狮子侧卧在后,两个童子躬卧其前,一童子右侧卧,将狮子尾巴牵搂怀中,丰满的脸蛋上憋足劲力,又溢满微笑;另一个童子则左侧卧,肘支立,托住圆圆的脑袋,整个后脑壳  相似文献   

4.
王勇刚 《收藏》2010,(10):63-63
民间收藏的这件三彩折枝海棠纹陶枕为六角箱形。枕长29厘米,宽11.5厘米,厚8.5厘米。泥质红陶,胎色浅红,陶质坚硬,外施较厚的粉白色化妆土。枕面呈六角梯形,前部微下凹,四周稍高。枕面开光亦为六边梯形,施墨绿色釉,开光内压印折枝海棠花叶纹,整个图案色彩清丽,纹饰写实。海棠花叶两侧各有一白色云纹装饰。  相似文献   

5.
赵学锋 《收藏》2012,(2):50-51
2010年11月,磁州窑博物馆征集收藏了一方金代磁州窑三彩童子戏狮枕(如图),枕的造型很独特,为以往之少见:一只狮子侧卧在后,两个童子躬卧其前,一童子右侧卧,将狮子尾巴牵搂怀中,丰满的脸蛋上憋足劲力,又溢满微笑;另一个童子则左侧卧,肘支立,托住圆圆的脑袋,  相似文献   

6.
王冬华 《收藏界》2012,(10):64-66
在宋元时期,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址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烧制瓷器品种丰富多彩,多达十二种以上,其中低温釉三彩器遗存至今的数量相对较少。近年来西安市发现一批出土地与征集来源明确的磁州窑三彩器,现选7件介绍如下:1.三彩刻莲花纹碗(图1),西安市  相似文献   

7.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釉里三彩蟋蟀盖罐(图1),堪称康熙釉里三彩瓷器的标准器。此蟋蟀盖罐为1952年陆士基先生所捐。口径12.8厘米,通高8.9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11.7厘米。器型浑厚挺俊,  相似文献   

8.
正金三彩狮枕(图1),长40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虎身俯卧,微向右侧弯,枕面略凹,二目圆睁。狮子闭口,只露出两侧獠牙,目光凶狠前视,似随时准备扑向猎物。金绿釉云头如意纹枕(图2),长31厘米,宽20厘米,高7厘米。通体施低温绿釉,底部带有墨书题记,初步辨识为"承安二年(1197年)四月十五日,置到琉璃枕子一个,如有人打了"等。  相似文献   

9.
王卫丹 《收藏》2011,(9):64-71
以往对三彩器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唐三彩和辽三彩,宋金元三彩枕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把宋金元三彩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本文从考古材料出发,结合博物馆藏品,对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地域分布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杜文 《收藏》2014,(11):52-61
磁州窑是中国卉代北方重要的民窑体系,除了以往的磁州窑系概念外,学界也使用“磁州窑类型”这一称呼,统称具有磁州窑产品特征的其他窑场。存陕西的馆藏文物和出土文物中,有不少带有磁州窑风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时代从宋至明清。在金元明时期,除了异省输入以外,也有本地烧制的产品,主要包括白地黑花瓷器、单色釉剔刻瓷器、低温三彩等。  相似文献   

11.
杜文 《收藏》2014,(21):52-61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民窑体系,除了以往的磁州窑系概念外,学界也使用“磁州窑类型”这一称呼,统称具有磁州窑产品特征的其他窑场。在陕西的馆藏文物和出土文物中,有不少带有磁州窑风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时代从宋至明清。在金元明时期,除了异省输入以外,也有本地烧制的产品,主要包括白地黑花瓷器、单色釉剔刻瓷器、低温三彩等。本文主要对陕西考古出土及馆藏的磁州窑系瓷器进行分类整理,并对部分磁州窑系陶瓷藏品源自山西窑口的推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三、蒙元时期磁州窑文字枕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枕存世及出土很多,可归纳出以下三个共同点:(1)枕型制统一为长方形,枕面与四壁相接处出檐,枕面有的稍向前倾斜,有的稍平。(2)枕的装饰风格、构图、绘画布局统一,除底面外,其余五面均有菱花形开光画面。枕面随形绘边框,边框内有菱花形开光,多绘主题纹饰,题材多为山水风景、人物故事、花鸟瑞兽、诗浏曲赋等。开光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收藏》2011,(10):76-78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件墨地白釉开光素三彩西厢人物故事图方瓶。此瓶高5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1厘米。平底,底部内凹成方形,内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瓶身饰多组开光,内绘人物图案。"  相似文献   

14.
郝亮 《收藏》2009,(1):57-58
追溯瓷枕的起源,应始于隋,河南安阳张盛墓曾出土隋开皇十五年(595年)长仅3.9厘米的长方瓷枕模型,是已发现最早的瓷枕。唐代以后,瓷枕逐渐流行,尤以两宋最为鼎盛。瓷枕质坚而清凉沁肤,爽脑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细读书”的功用,所以无论富贵贫贱,世人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有使用。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瓷枕产品琳琅满目。磁州窑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而发展变化的,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15.
何飞 《收藏界》2014,(12):103-105
北宋三彩莲花孩儿枕荷叶童子是瓷枕中最多的造型。这件三彩莲花童子枕,高18厘米。塑造了一侧卧的童子,手持一枚荷叶,荷叶边缘向上翻卷,荷叶硕大而浑圆,叶心向内凹陷,正好作睡卧用的枕面。童子侧卧,圆头圆脑,胖胖的脸庞,似在怡静中睡眠,煞是可爱。莲花童子题材来源于佛教传说故事,《杂宝藏经》中记载:古代波罗奈园有一座仙山,仙人梵老在山上修行,他经常在山石上方便,一只雌鹿路过于此,并舔食了他的便溺,后来意然怀胎,生下一女。梵老抚养教育女婴,直至长大成为貌美聪慧的少女,嫁给了梵豫国王,成为国王夫人。  相似文献   

16.
何伯阳 《收藏》2010,(10):62-63
宋金时代瓷枕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南北方各窑口产品各有千秋,最具特色的产品要数磁州窑。金代流行枕式中较有特色者为虎形枕,由于受北方雄健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影响,各种生动威猛、粗犷凝练的虎形枕构成了金代磁州窑产品的特色之一。下面介绍本人收藏的几方虎枕。  相似文献   

17.
瓷枕是磁州窑器物中一项独立的门类,造型各异,装饰技法繁多,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其中文字枕尤为引人注目,历史上“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在瓷枕上均有展现。本文拟将宋元磁州窑文字枕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楚,并探讨瓷枕分期及装饰内容、技法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19)
正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有一批辽代陶瓷,其中不乏精品,如三彩摩羯壶、三彩瓷枕、白瓷佛等,现撮要介绍如下:辽三彩摩羯壶出主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宝康乡核心窝村(图1)。壶高21.5厘米。陶胎,施黄、绿、白三彩釉,色彩鲜艳浓厚。为龙首鱼身,鱼卧于仰莲座上,通体浮雕鱼鳞,呈U字形昂首翘尾,鱼腹部生双翼,口含宝珠。鱼嘴中空为流,龙角后有注水口,翼与尾之间以梁相连成执柄,昂首展翅摆尾,似有奋飞之  相似文献   

19.
这件“内府”款黑釉大罐,呈直口、丰肩,口径28.5厘米,高58厘米,肩部凸雕正楷“内府”二字(图1)。“内府”两字被人为损坏,从残留的部分可以看出字款处无釉,周边泛火石红,平底满釉,底面留有5处支烧痕迹。此罐应系元末明初皇宫在北方磁州窑系订烧的内府装盛粮酒之物。  相似文献   

20.
青花樵夫图盘,直径14.5厘米,底径7.2厘米,高3厘米。主题描绘担柴归来的樵夫形象,樵夫步态轻快,神情安逸悠闲,周边点缀淡描菱形几何纹与青花点染的花卉状纹样,盘外壁装饰更加简单,仅以青花点染出些许眼睛状纹饰。底书青花楷书款“天启年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