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鼠之间》巧妙地“移用”了奥德修斯、替罪羊等神话原型,这些原型的使用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想象空间,深化了小说的哲理意蕴,而且使远古神话故事模式与现代生活相重叠,使各种原始意象在小说作品中“复活”,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替罪羊”原本指的是犹太人在赎罪节用于献祭的羊,后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众多“替罪羊”形象.正是由于《西游记》成功地运用了类似“替罪羊机制”等多种技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妖魔形象,从而使这部优秀的小说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珍视的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3.
在《红字》这部小说中,霍桑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四个不同意义的替罪羊:齐灵沃斯、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和小珠儿,而且赋予每个替罪羊应经历的仪式,从而完美地呈现了替罪羊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母题。  相似文献   

4.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著名中篇。本文对小说的叙事艺术(包括结构艺术、语言艺术等)进行了评析,对小说的互文性、复义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突破口 这个单元由《药》、《项链》、《夜》、《一碗阳春面》四篇小说组成,是本册中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关于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单元知识”作了精要介绍。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利用小说知识指导学生阅读。在方法上可采用对比阅读,求同析异。本单元小说虽说出自于不同国別的作家之手,但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四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基于van Dijk和Halliday的语篇三维度理论和任绍曾的语篇的多维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海明威作为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和他关于写作的“冰山原则”,从语言使用、社会互动和信念传递三个维度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了语篇分析.结果表明,对语篇进行三个维度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小说的喻义和主题.最后总结了从三个维度对小说进行语篇分析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单元概说]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小说,均是中外小说文库中的精品。欣赏小说,一般是从小说的要素切入,读出小说的美来;因此,教学小说,也确实有必要应该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要素理清情节结构,析清人物形象,挖掘深刻主题。但是如果面面俱到四篇一律,势必教得呆板,学得乏味,陷入小说教学的“死胡同”。本单元教学力求突破常规,根据课文确立重难点,重点突破,带及  相似文献   

8.
陈蕾 《英语广场》2024,(8):133-136
主题意义探究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以及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人与社会”主题意义,深入探究英语小说阅读教学的内涵、价值与设计原则,并以短篇小说“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为例,阐释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从围绕语篇、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从而实现课程育人。  相似文献   

9.
《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是以上世纪80年代离异家庭孩子的生活状态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然而小说就这样被编入教材,颇有格格不入之嫌.文章从“编排在此不和谐”“内容与时代生活不和谐”“选文与教育的功能不和谐”“前后内容衔接不和谐”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以其杰出的创作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一篇能体现其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因果线性叙事模式、时序的变形和多种聚焦的运用,展现了麦康伯从懦夫转变为硬汉的过程,凸显了麦康伯人物形象,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菲茨杰拉德的两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两部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和迪克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们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李铁大量的表现工厂生活的小说中,其前后期的作品有着很大变化:由单纯、诗意地表现身边的生活,到因生存焦虑产生出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之作;不滞留在单纯的现象批判,对生活充满着信赖;关注被遮蔽的工人生活的现实,细腻地呈现女工们的内心感受。这些充分显示着他思想与艺术的成熟。李铁小说的魅力既同他的人生状态、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同他的艺术美学原则有关。发展与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小说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并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只有四部,即《局外人》、《鼠疫》、《堕落》与《第一个人》。能否从总体上揭示加缪这四部小说的内在线索与深层关系?在笔者看来,这四部小说紧紧地围绕一根主线,即“恋母仇父”而展开,并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圆圈,折射出加缪一生的精神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4.
“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说界革命"与"五四"新小说的衔接被强化,但它与先前小说发展的联系却遭到割裂;相应地,"近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阶段也被否认.自鸦片战争以降,先进印刷技术传入,从物质生产层面为小说创作进入快车道作好了准备;报刊等新传播媒体的出现,影响到小说创作各个方面.并使其拥有极广泛的读者群;新兴的翻译小说促使创作逐渐越过传统的藩篱;小说理论的内容与阐述形态也明显改观.这一切在当时的集中发生,说明"近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具有独特意义的小说发展阶段.近代小说在二十世纪初走到发生重大变革的临界点,而梁启超出于政治功剩的介入及其巨大影响力的发挥,使六十余年来小说发展的能量积累未按原有的惯性方向,而是以独特的"小说界革命"的形态释放;但它又无法摆脱巨大惯性的摄动,故而梁启超提倡的政治小说只是短暂存在,小说很快又仍按其应有的路径前行.  相似文献   

15.
Willa Cather is an eminent writer who achieved recognition for her novels of frontier life on the Great Plains. Most of her famous long novels are songs of pioneers. Her early frontier novels O Pioneers! and My ántonia are her masterpieces. The two novels are chosen to be discussed for them sharing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me. The two are about the European immigrants' self-construction in the American unreclaimed mid-west land. The protagonists of the two novels are female characters shared the same tough traits. This essay is to talk about the "garden" building of the two protagonists from the spiritual side to the material one. "Garden," in Emerson's The Young American, has been given an allegorical meaning that no matter where people live, as long as they devote themselves into their small land, the piece of ground would be a "garden" for them. Thus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garden" building of the two female protagonists.  相似文献   

16.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最著名的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在世界各地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对其作品也进行各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菲利普·罗斯的《再见了,哥伦布》、《波特诺的诉怨》、《鬼作家》和《人性的污点》四部小说,分析他小说中人物犹太性的变迁.也论述了罗斯从一个热切为犹太人呐喊的犹太作家最终成长为一个关注美国社会闷题的美国作家。  相似文献   

17.
《换位》:后现代小说文本的"万花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维·洛奇校园小说三部曲之首的《换位》,以美国的两位教授根据交流计划互换职位开始,由 意外事故而双双加入对方家庭,在对称情节中形成一系列对称关系的人物组合,小说运用传统和现代多种文 体、叙述风格和技巧,与大众文化形式相融合。灵活多样地制导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小 说文本"万花筒"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鲁彦周作为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皖籍作家,长期以来坚持将自己敏锐的触角深深地探进历史的夹缝中,以历史言说人性,以人性诉说历史,对历史和人性进行深刻而持久的反思。其迄今为止的四部长篇小说《彩虹坪》、《古塔上的风铃》、《阴阳关的阴阳梦》、《双凤楼》表现出内在意蕴的一致性,即人性遭受神秘力量的戕害而扭曲异常,而人性的自赎和复归却也是经历心灵煎熬和斗争之后的必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出"戕害—扭曲—自赎—复归"的人性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呐喊》与《彷徨》小说是叙事结构剖析文本的个案。围绕元小说创作倾向、双构叙事和复调文本叙事三个方面阐述其成因,凸现鲁迅作为现代小说大师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理论中的“图文生事”是小说最根本的特点,它还是对小说写作程序规律性的概括,是小说理论的“珠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