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之友》2013,(Z1):122
他们为何"抱团"?他们是否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他们是否是为班级增添活力的精灵?您是否还在被学生小团体所扰,与之斗智斗勇?您现在是否乐于与小团体打成一片,因为他们为您省了不少操持活动的心?学生小团体何以产生?回想您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曾在学生小团体之中?您觉得小团体会影响班级学习和班集体的建设吗?怎样面对学生小团体?我们期待您的故事,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班级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学生非正式小团体,对于班级管理与班集体建设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促进学生个体身心成长、健康发展,也可能滋生不良风气,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级发展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正视非正式小团体的存在,并敏锐地探寻、查证成因,然后进行引导转化,使其既能融于大的班集体,又能聚拢班级正能量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李志清 《班主任》2011,(6):57-58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好的班集体,大家既团结一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又你追我赶、积极上进,人际关系和谐,凝聚力很强,很难看到有脱离集体的"小团体"存在。而有问题的班级,不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小团体"就是其中最常见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如何应对"小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这样的“小团体”,其成员大都不认真学习,不遵守纪律,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等,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校、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已走向犯罪的道路.就如何做好“小团体”成员的转化工作,使他们早点回到学校班集体中来,在这里做一些初浅探讨.一、正视存在,以理服人学生的交往也如同成人一样,不可能是等距的.在班集体内外客观地存在着各种学生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对此班主任不应感到大惊小怪,也不能采取予以压抑,甚至强行解散,如果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服从,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加强其成员的内聚力,与班主任对抗.班主任就应该摆清“小团体”给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带来的危害,抓住某些事情,来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或情绪波动,分辨清班级与自己、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校正“小团体”成员的思想方向,尽量把这种团体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确看待和引导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陈国军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游离于班集体之外、自发形成并结合紧密的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存在,无论是对于刨设良好的班风,还是开展班级活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引导好了,它能成为班级工作的有益力量;引导不好,就会成为班级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个教学班内常常会出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小团体”(即非组织群体).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青少年个体逐步社会化的需要.事实表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如班级、团队或小组往往不能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而自由结成的“小团体”在满足其心理需要上,有时会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以兴趣爱好为心理基础的“小团体”,其成员可以在“小团体”中实现其兴趣爱好:踢球、唱歌、研究学习……对班内存在的“小团体”,有的班主任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有的则全盘否定,一律禁止,这都是不对的.据笔者了解,“小团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有益“小团体”,一是危险“小团体”.  相似文献   

7.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校班集体中也是如此。在学校的每个班集体中都客观的存在着一些小团体,或三个一群,或五个一伙,他们吃饭在一起、休息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也在一起。一般说来,这些小团体无明确的把班级搞好或搞坏  相似文献   

8.
小团体,又称小集体,它是同学在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普遍存在于班集体内部的一种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规定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小集体内部各个成员的行为,在一定条件甚至影响到班集体内部他人的行为。所以,要做好班集体工作,当一个高明的班主任,就应该认真研究这形形色色的小团体,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并加以正确地控制、引导,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搞好整个班  相似文献   

9.
班级中,经常会有学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谈天说地,或窃窃私语,活动的时候他们也总是簇拥在一起,俨然是一个个小团体。小团体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存在基础一般是团员相同的兴趣爱好、性格,或是共同的经历等。小团体的存在能满足小学生归属感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由于小团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活动目标和行为规则,因此,小团体的存在对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有时小团体的利益和规则会与班级的利益和纪律相抵触,也可能会因为小团体的活动过于频繁而影响了团员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重视班级中的小团体,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力量,把各种小团体的活动纳入健康的轨道,充分发挥小团体在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期,请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细节管理,抓好“三个结合”。关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及时妥善地处理,引导班集体朝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多种误区:重视人治,忽略法治;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忽视心理咨询与辅导;重视班集体培养,忽略小团体引导;重视满足学生的学习单一需要,忽略学生其他多种需要,等等。只有正确认识这些误区,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班级管理工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军亚 《考试周刊》2014,(67):196-196
<正>幼儿园是幼儿开始群体生活的地方,也是幼儿开始与更多陌生人进行交往的地方,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是脾气相投的,有的是爱好相同的,有的是目的相同的,等等。在教学中发现,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这些"小团体"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往往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将来孩子走上歧途。因此,关注对幼儿"小团体"的引导教育,培养幼儿正确交往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13.
班集体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力量。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要把握住三个要点:做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校班集体中也是如此。在学校的每个班集体中都客观的存在着一些小团体,或三个一群,或五个一伙,他们吃饭在一起、休息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也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辅导员职责内涵的引导、督导和倡导,对学风建设中的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的阐释,提出了引导、机制保障和养成教育三个建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伟平 《班主任》2011,(6):59-60
班级出现"小团体",应对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强化,二是淡化,三是分解。方法一:强化所谓强化,指的是通过发现"小团体"的闪光点而使之发展壮大,亦即是将"小团体"发展成"小社团"。这通常适用于因正当兴趣而形成的"小团体",如手工爱好、图书阅读、探秘探险等等。我们班曾有几个小男孩对小动物很感兴趣,大扫除时,他们会趴在冬青树下看蚂蚁而忘记劳动;课间操后,他们也会因在花坛边看蜜蜂而耽误上  相似文献   

17.
班级"小团体"是学生自发形成并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因其对班级有不利的一面,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棘手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支持、信任积极型的"小团体",积极引导中间型的"小团体",巧妙瓦解消极型的"小团体"。从加强班级建设、开展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有益的竞赛活动等方面着手,给不同的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平台,切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生快乐、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8.
胡玥 《四川教育》2009,(7):36-36
学生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体性,主体性能否充分发挥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以评价作为切人点,充分挖掘激励因素,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班集体建设整体高效运转,进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在班集体建设中,紧紧抓住三个环节十个激励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一所学校中,老师们因为兴趣爱好相同,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长时间相处(任教相同的学科、相同的年级、坐在同一个办公室),渐渐形成"小团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我们校长切莫谈"小团体"而色变,唯恐其影响学校的管理,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好"小团体",将之纳入到学校发展的轨道上来. 我校就有一个"小团体",这是以邱老师、万老师、秦老师这三位男老师所组成的一个"小团体".这三人平时非常喜欢运动,在学校的健身房里经常能够看见他们同时健身的身影.另外,这三位老师也较为有个性,性格直率,敢说敢当,平时经常会聚在一起喝喝酒,对学校工作的不足之处发发牢骚,并且在召开教代会时经常会站在教师的角度说一些维护教师利益的话,有几次也让我们这些管理者有些难堪.因此,老师们称他们为"三剑客",虽然这名号不是他们自己取的,但他们也颇以此沾沾自喜,以表示三人的精诚团结.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教大专班的新生入学,由于缺乏社会化经验,人际交往能力差,有的学生会产生人际交往,上起心理负担,或形成不良小团体,不利于自身的进步和班集体的建设。文章就新生入学初期的人际交往障碍分析及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