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生普遍喜欢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成长。在全面分析教育实践和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易于操作、实践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心理运动会。心理运动会具有活动性和辅导性,适合年龄特征,便于组织运作,设计与组织过程需要树立学生健康发展理念,科学设计活动流程,充分利用实施途径。心理运动会是一种融体育、健身、健心、教育融为一体的运动形式。通过中小学的积极实践,必将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青春、活力、健康的新赛事、新项目、新品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小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体育教师就很有必要探讨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对如何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从而使学生在增  相似文献   

3.
采用运动处方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太原理工大学男生体育干预前后体质状况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体育干预采用运动处方教学和心理调控与辅导同步结合的方式。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男生体育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较,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评价得分有较大提高,SCL-90各因子得分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采用运动处方教学和心理健康调控与辅导同步教育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男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劳志郁 《西藏教育》2023,(10):42-44+48
学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教育场所,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目前林芝市中小学的体育活动多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缺少新颖的体育项目。本文旨在探讨在林芝市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引入定向运动的可行性,根据中小学生的身体和认知特点,分析林芝的体育教育现状和引入定向运动的必要性,以证明定向运动在林芝市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引入的可行性,进而为林芝市中小学完善体育活动和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内容中明确指出,"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进行体能练习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既要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创设专门的情景,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初中体育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通过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6.
苏方亮 《辅导员》2009,(22):53-53
学校体育不但可以健身,也可以健心。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研究为“学校体育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并经常参加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体育活动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具有积极作用。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体育活动能有效地调节活动者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还能够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最佳的体育活动方式,以获取最大的体育活动心理效应.为了发挥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灾区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加强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以及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情况现状,浅析了体育教育与心理素质养成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晓飞 《教育探索》2005,(11):86-87
通过对家长的调查表明,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教学方法、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等。消除家庭负面影响的措施是:加大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力度,办好家长学校,培训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家庭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2.
论高中学生实施运动处方的强化意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学校身体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然而对高中学生来说,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科学地掌握运动处方和自我锻炼,以提高学生自我调控和自我身体评价的能力。这就需要加强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运动处方的体育意识强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延武 《考试周刊》2013,(50):111-112
文章运用文献法对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体育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发,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审视,认识到当前我国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促进作用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提高学生体能为目的,旨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能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优化体育教学迫在眉睫。而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是体能的锻炼,体能包括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方面。基本活动能力是指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过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例如:走、跑、跳等。身体素质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各个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动性能力,例如:速度、力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过身体锻炼和实践来实现的课程,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划分为: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首次把心理健康目标提高到课程目标地位,也是除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将心理健康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唯一课程,对发挥该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影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的情况,在体质测定和身体健康状况询问的基础上,通过开具运动处方,对学生体育活动的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项目等进行控制与干预。本文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教学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有明显效果,是提高学生体质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列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1999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中小学校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表明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合理地开展了体育教学,旨在为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