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重新评价“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提出的这一对命题的本来意义和实质,本文主要就宋明时期有关哲学家的思想作一点简介。一、“一分为二”的提出和演变在中国辩证法史上,殷周之际的《易经》已含有矛盾观念的萌芽,春秋战国时的《易传》作者,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分而为二以象两”的观点,含有“一分为二”的思想。隋代杨上善在解释《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古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中古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是从道、象、器三个层面来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道"指的是"无形的规律","器"指的是有形的物质,"象"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建立模型"。其实,不仅仅中国古人对世界是这样认识的,西方很多哲人也有类似的观点。如康德把世界  相似文献   

3.
一个卦是阳卦还是阴卦,是由《易经》爻卦符号系统的生成规则决定的。《易经》的卦都可遵照一生二、一变二、二合一的规则逐层衍生出来。每个卦的上爻是阳卦、阴卦的重要标志。这样一来,四象、八卦乃至六十四卦的阴阳分类就完全理顺了。  相似文献   

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理论,简称为"一二三"理论,是其思想的精华,贯穿整部《道德经》。文章对"道""一二三"和"万物"在《道德经》里的论述进行了解析,以期打开老子思想研究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不论是从哲学方面还是从史学方面看,都可说它是一部伟大的著述。但是,我认为《易经》还是有缺点的,单就《易经》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就不是科学、简单明了的。那么,按照《易经》的哲学思想:“易有太极,是(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分析,于是得出坤0、复1…震9…坎18…兑27…艮36…离45…巽54…乾63。这和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ainiz)所标出的卦序:0、1、2、3……63相一致。这一卦序不是别的,正是被埋没两千多年不为人知的黄帝《归藏》卦序。何以见得?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六十四卦》为证。最后,揭示出黄帝卦序推导公式:n=∑6m=1am.2m-1并写出黄帝六十四卦卦序新歌为本文作结。  相似文献   

6.
在《易经》中论述的关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推演原理,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本文援引数学的排列原理对卦象演变过程进行重新推导,发现八卦不是由四象所生,而是由两仪所生,同时又反过来印证了排列原理有所缺漏,应加以扩展.  相似文献   

7.
《百家讲坛》是一档将学术研究成果大众化的教育类电视节目。文章以曾仕强主讲的《易经的奥秘》为样本,将第一集《何为易经》进行"逆向工程"式的分解,从传播学、教学设计、多媒体集成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可有助于更好地制作电视教材和视频课件。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9,(1):104-107
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的概念整合理论是研究认知语言的一个重要理论,《易经》各卦爻辞本身也是"观物取象"的典范。近年来,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用概念整合来分析《易经》卦爻辞的英译,两者的结合有利于诠释《易经》的丰富内涵,在认知过程的输入输出两个空间之间加深对《易经》卦爻辞及其英译的理解,也拓展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易经·兑卦》中的"兑",不是喜悦义,而是特指一种以言语责问的祝祷之法。这一方面可从微观角度对类义素、表义素和源义素的分析得知,另一方面可通过内、外部语境来验证释义。同时,"兑"义也受《易传》哲学解释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易经》阐述了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道理。能够略知《易经》一二,对为人处世颇有益处。教师心中也应该有一本"易经",对历史教学有自己的"易"的解读,使"教与学"拾级而上,渐入佳境。一、"简易"——活化记忆,历史不是僵死的化石"简易",即简单、容易。古今中外历史有大量知识点,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会感到烦琐、枯燥、易忘。我们可以利  相似文献   

11.
"性相近"之性在《论语》原本中是"生"还是"性",关系到对孔子是否具有人性论的直接判断。从汉末至今,传世本均显示为"性相近",出土于定州的西汉墓葬竹简《论语》则显示为"生相近"。《论语》言性仅二见。《论语》原本中极可能展示的是"生相近",而不是"性相近"。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生一"新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店楚简《老子》、《太一生水》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道家文献,是老子的元典思想。“道”是老子及道家重要的思想。“道”即“太一”和后来出现的“一”。“太一生水”是道家早期的宇宙生存学说,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源头。“道生一”中的“一”就是“太一生水”中的“水”。  相似文献   

13.
给自己画像     
<正>我是毛可一,我的名字来自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幼儿园我就学会了这样介绍我自己。我的个性大大咧咧,随意,顺其自然。面对失意的事我通常伤心一会儿就恢复正常了。  相似文献   

14.
张新 《现代语文》2007,(3):106-107
《周易》是汉之瑰宝,被儒家奉为经典,因此被称为《易经》.《周易·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其中所谓的"太极"就是指宇宙天地万物的根源,而与之相对应的太极图就是一对阴阳鱼状合二为一的圆体.太极又分为阴阳二气,阴阳化合而生万物.因此,太极图的内部是一对阴阳鱼,这一对鱼,一阴一阳,阴阳互补;"对立"存在,和谐平衡;但又合二为一,"统一"于一个圆,象征着宇宙万物阴阳互生互化、和谐统一的普遍规律,由此奠定了汉文化"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三羊开泰”是中国羊年春节人们互致问候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但如何解释“三羊开泰”却少有人知。从各种渠道查阅 ,方知“三羊开泰”之正解 :“三羊开泰”应为“三阳开泰” ,最早出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 ,大概意思是指“冬去春来之意”。更加通俗明白的解释是 ,《易经》以正月泰卦 ,古人认为是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 ,往后白昼渐长 ,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 ,十二月是“二阳生” ,正月则是“三阳开泰”。在《易经》64个卦名当中 ,“泰卦”是好卦 ,故有“否极泰来”的成语。“阳”和“羊”同音…  相似文献   

16.
论道一二三     
什么是道?道为什么能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把道、一、二、三、万物并列在一起用一个"生"字联系起来,给出一个道生万物的命题,揭示了一条宇宙生成法则,从而赋予了一、二、三既神圣又神秘的哲学使命,准确地把握一、二、三的内涵及外延,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4,(35)
正校园应该是师生精神生长的地方。《易经》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放在校园里,最大的德行就是让师生拥有精神生长的良好条件,享受有秩序的发展过程,达成仁义礼智信的发展目标。以"生"为核心,为教育展开的原点,我们凝练出"学会生存,让发展有实力;热爱生活,让校园有活力;滋养生命,让师生有魅力"的教育理念,并就此落实"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宋朝诗人曾公亮诗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回头整理感慨万千。《道德经》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表达对班主任工作的感触,笔者总结了三个"三":三个感悟,三个境界,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9.
正学术研究,是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发现新角度,找到合适的角度和方式。我的篆刻艺术创作主要从以下三点展开:一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定位;二是关于篆刻研究的路径;三是关于书法研究的路径。这些研究路径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始。第一,关于研究方法的定位。老子《道德经》中讲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要重视艺术发展规律。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问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何从"入古"走向"出古",  相似文献   

20.
少小,家父教诵《易经》,如雾弥黄山,三步之外不辨蹊径,两眼唯茫茫;而立,家父教授《易经》,似临黄海天都,烟云松涛,知其峰高,可以望而莫能及;不惑,与家父共研《易经》,如晴日凌天都,唯叹蔚然独秀,忘乎来路险远;知命,独自灯下再读《易经》,遂生“一览众山小”之叹!信矣夫,巍巍乎《易经》,悠悠乎《易经》!难怪孔子有“三绝”之勤.此将读《易》心得,打油而札之,意在普及《易》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