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将SO4^2-/TiO2负载镧制备了新型催化剂SO4^2-/La2O3-TiO2以癸二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h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实验条件为n(醇):n(酸)=4:1,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1.5%(总物料),酯化率可达96.5%。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和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稀土元素Sm3 对固体超强酸SO4^2-/TiO2的改性,制备出稀土固体超强酸SO4^2-/TiO2/Sm3 催化剂,应用于合成乙酸苄酯的反应中.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焙烧温度450℃,催化剂用量为1.0g,醇酸摩尔比1.8(乙酸的用量为0.2mol),反应时间为2.0h,乙酸苄酯的酯化率达95.7%.  相似文献   

3.
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用苯甲酸和异戊醇两种原料,直接酯化合成苯甲酸异戊酯.首先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TiO2,然后以此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映过程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酯化反应的影响,由此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h,异戊醇和苯甲酸摩尔比4:1,催化剂用量2%(以体系总质量计算).由此条件下,其中苯甲酸异戊酯的收率达87.50%.  相似文献   

4.
以自制的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 作催化剂,通过微波辐射加热合成了苯甲酸乙酯,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用硫酸催化法的酯化率高,酯产率达85%.反应条件:苯甲酸0.1mol,乙醇0.3mol,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 0.8g,微波辐射功率200W,间歇辐射时间8min。  相似文献   

5.
苹果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合成苹果酯的催化剂固体酸SnCl4/C、固体超强酸SO4^2-/Fe2O3、SO4^2-/TiO2/La^3 、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效能。从中筛选出最佳催化剂-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 。使用该催化剂进行苹果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乙酰乙酸乙酯和乙二醇的用量分别为0.1和0.2mol时,催化剂用量为2g,带水剂苯的用量为15mL,反应时间为2h,酯化产率达到了84.7%。  相似文献   

6.
以乙酸和环己醇为原料,自制的新型固体超强酸SO4^2-/Sb2O3/SiO2作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反应结果表明,最优化条件是:n(乙酸):n(环己醇)=1.0:1.2,催化剂用量为0.8g,反应温度为145℃~160℃,反应时间为4h,酯化率可达94.7%。产品用折光率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Ce2O3,研究了Ce2O3的最佳添加量,并将其应用于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的反应,探索到了最佳反应条件.Ce2O3的最佳添加量为2.0%,最佳反应条件为0.10mol丁酸使用1.0g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醇酸摩尔比2.0,反应时间为2.5h,丁酸的酯化率可达96%以上,并且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8.
固体超强酸TiO2/SO4^2-催化合成硬脂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硬脂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固体超强酸TiO2/SO4^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硬脂酸乙酯,考察了不同活化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原料醇酸比,反应的时间、催化剂的用量等工艺条件对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优化出较佳的合成条件,即520℃活化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较佳的工艺条件是:乙醇:硬脂酸=9:1,催化剂:硬脂酸=0.09:1,反应温度为83℃,反应时间为8h.硬脂酸乙酯产率可达96.5%.  相似文献   

9.
几种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异戊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土元素对SO2-4/TiO2固体超强酸的改性,制备出一系列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于合成异戊酸异戊酯的反应中,筛选出最佳催化剂为:SO2-4/TiO2/Sm^3 ,并研究了SO2-4/TiO2/Sm^3 的再生及合成异戊酸异戊酯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不同改性分子筛催化合成乙酸戊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性SO4^2-/FeZSM对合成酯的催化作用较好,并讨论了以该催化剂催化酯化时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与酯化反应的关系。确定了以该催化剂合成酯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120℃,酸醇摩尔比为1:1.1催化剂用量为0.4g,反应时间为3hr使酸转化率为86.33%。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氯化锡作为丁酸和戊醇的酯化催化剂。通过L9(3^4)正交实验探讨了回流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与酸物质的量比、酸与醇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产品丁酸戊酯产率的影响。当n(催化剂):n(酸)=1:150,n(酸):n(醇)=1:1、4,在155—160℃下回流搅拌反应2.0h,不使用任何带水剂时;产品丁酸戊酯的产率为83.4%。  相似文献   

12.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水杨酸和戊醇酯化反应合成水杨酸戊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水杨酸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是合成水杨酸戊酯的良好催化剂.在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1.6,催化剂用量为6%,带水剂甲苯10mL,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20~140℃的条件下,水杨酸的酯化率可达94.1%.  相似文献   

13.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乳酸正戊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乳酸和戊醇在硫酸氢钠催化下的酯化反应,发现其最佳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1:2,反应时间1h,回流温度130~135℃,带水剂10mL,催化剂用量0.2g/mol摩尔乳酸,乳酸的酯化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廉价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钠和硫酸铵为主要原料,成功制备了SO4^2-/y-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将其用于乙酸正丁酯合成反应,并探讨了催化剂制备条件(浸渍液浓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y-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1.2mol·L^-1,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3h。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复合固体酸SO4^2-/Fe2O3-Al2O3,并将其用于催化乳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实验表明该催化剂不仅催化活性优于SO4^2-/Fe2O3,催化剂,而制备更容易.其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量为1.0g/0.1mol乳酸,醇酸摩尔比为2.5:1。反应时间2.5h.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不污染环境,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CoFe2O4为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在反应温度分别为90℃,100℃,110℃下,测出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动力学方程参数,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式,并与无催化剂酯化反应的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乙酸正丁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乙酸用量为0.1mol时,醇酸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0.8g,带水剂用量为8mL,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CoFe2O能使酯化反应的活化能明显降低,是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将SO4^2-/TiO2-HZSM-5负载镧制备了新型催化剂SO4^2-/La2O3-TiO2-HZSM-5,以对羟基苯甲酸和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 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h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对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实验条件为n(醇)∶n(酸)=5∶1,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3.0%(总物料),酯化率可达96.0%。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和再生能力,适宜合成对羟基苯甲酸酯。  相似文献   

18.
以钨硅杂多酸为催化剂,通过桂皮酸和正戊醇酯化反应合成桂皮酸正戊酯,研究了各有关因素对桂皮酸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证明:钨硅杂多酸是合成桂皮酸正戊酯的良好催化剂,在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5.催化剂用量1g/0.05mol桂皮酸,带水剂苯7mL,反应时间为1.5h条件下,桂皮酸的酯化率可达99.2%.  相似文献   

19.
在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过程中,采用固体超强酸SO4^2-/TiO2作催化剂,4A分子筛作脱水剂,能使酯化反应产率提高到84%。通过对影响化学反应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出最佳反应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4:1,催化剂用量9%,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15-135℃。  相似文献   

20.
在微波辐射下,以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TiO2/Sm^3+为非均相催化剂,对环己醇与乙酸酐之间的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酐物质的量比、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对乙酸环己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衔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TiO2/Sm^3+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当乙酸酐的加入量为0.1mol,醇酐物质的量比为2.4:1.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1.0%,微波炉功率为385W,辐射时间15min,在此优化条件下,乙酸环己酯收率可达95.3%,且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仍保持较高活性.所得产品无色透明,具有很高的纯度,并对产品进行了折光率和红外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