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育资源传递,面向社会大众,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得到学习知识的过程。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开展将大大增强现有学校教育功能的延伸力,优化资源的利用,扩大教育供给,满足教育需求,减轻就学压力,对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和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观念、手段的变革使终身学习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在对中国西部,尤其是陕西省边远地区远程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指出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践和丰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确立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突出了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作性小组学习;丰富多样的多种媒体远程学习材料,满足了在职成人的全面学习与个性化需求;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保证了优质资源的传输与共享;便利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实践着无所不在与终身过程的学习;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与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提高个人生存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宗旨。作者进而提出必须通过变革学习与生存观念、建立法律保障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财政与舆论支持系统来促进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现有的教育活动中,远程开放教育是运用教育技术最多的一种教育形式。依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为教育技术所下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由此看来,教育技术重在对人类现有教育资源的运用,以促进人类社会早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人类教育形式中致力于实现人类教育资源共享的代表形式,由于它强调教育系统对社会开放,教育对象向社会开放,教育手段向社会开放,教育信息向社会开放,因而,在实现人类教育资源共享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运用了文献分析、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远程数字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资源建设在远程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据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的标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标准》(试行),对远程数字化教育资源问题进行阐述。结合远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问题和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并在一些网站下载了一些资源,通过使用、观察、分析这些资源,总结出我国远程教育平台的现状,发现当前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学习者学习特征的、针对发现的问题的远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远程教育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发展远程开放教育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问题进行探讨,从信息时代教育逐步走向学习化社会、发展远教是必然选择以及我国发展远教的基本思路三大方面提出见解,这对促进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重组教育资源、重构教育时空观,创造学习化社会的条件,以加速人类文明进程,都将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潘琼 《学周刊C版》2019,(18):143-143
"互联网+教育"可以冲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全球化、共享化;可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符合新课标要求,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对优质资源的开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学生良好道德情感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整合学校现有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开放教育资源,研究智慧校园移动学习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强交互、重体验的移动学习平台,充分满足学生泛在化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二次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IP数据为资源基础,探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IP资源二次加工的基本流程,以提高农村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提高教师对资源的收集、甄别、整合及应用能力,创生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要求,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校本化。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是面向城乡社区成员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教育活动,目的是满足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需求.而电大系统拥有依托信息技术形成的多层次远程开放教育资源优势、师资优势和管理优势,所以电大在学历教育资源减少的情况下,必须利用优势,寻求自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参与社区教育实现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砝码.甘肃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证明,远程开放教育比较好地克服了教育资源短缺等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更大范围内为广大人群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较好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为老、少、边、穷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