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第一部成熟的悲剧。《榆》剧是一部充斥着各种欲望的家庭伦理悲剧,剧中人物有现实与古希腊神话悲剧的原型。奥尼尔在剧中刻画了三位女性,表达出对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怜悯与同情,同时也对具有反叛精神的爱碧形象进行了颂扬。  相似文献   

2.
《玻璃动物园》不仅揭示了"虚幻与现实"的主题,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读。通过描述剧中人物父亲的逃离,母亲希望而又失望的纠结,汤姆逃离后的无法释怀以及劳拉经历逃离后的直面生活,田纳西.威廉斯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生活的感悟:生活是一曲期望与失望、逃离交织的悲歌,哀婉但不绝望。  相似文献   

3.
王娟 《海外英语》2012,(1):219-220
《漫漫旅途入夜来》揭露了美国现代人的悲剧生活。通过分析剧中每一位人物悲惨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得出结论,现代人的个人悲剧主要是由人们的内心渴望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生活似乎跟每个人都开了个玩笑,他们想要的和现实如此的不同,似乎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在掌控着每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尤金.奥尼尔悲剧观的核心内容。尤金.奥尼尔对生活主要持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4.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严肃深刻的剧作家,他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观构建了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奥尼尔的剧作中能够看出他对人物性格以及内在本质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奥尼尔把人的生存视为悲剧,因此,其剧中人物都具有一种悲剧性格,而这种悲剧性格恰恰又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本能与理性、自我肯定与社会道德两方面的冲突,是奥尼尔笔下人物的悲剧性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阚智文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1):43-44,52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社会哲理悲剧。剧中种种冲突在本质上都表现为人性与兽性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物之间,而且存在于人物内部性格和人物自身前后变化之中。莎士比亚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以及情节的安排,将这种斗争呈现在读者面前,完成了对人性的探索,并使人性最终在剧中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6.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安提戈涅》是黑格尔最爱引述的悲剧实例,主要是从冲突的角度描述悲剧,凸显主人公安提戈涅这个勇敢的女斗士的形象。本文从次要人物伊斯墨涅在剧中的作用这个角度,分三个方面重新解读这篇作品,从而,进一步肯定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才能。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折射古希腊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7.
马雯雯 《文教资料》2010,(11):14-16
作为《雷雨》中的灵魂人物,繁漪、周萍和四凤极大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造成剧中人物命运悲剧的根源亦在此三人的现实纠葛。繁漪是最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敢爱敢恨;周萍在养尊处优中形成懦弱无能的处事态度;四凤却是最为天真纯洁的人物,她的出现拯救了在畸恋中苦于无法自拔的周萍.引起后文繁漪直接的爆发.最终推动人物走向灭亡。本文在解读繁漪、周萍和四凤的三者关系之上.试图探析人物内心的性格对推动全局情节环环相扣所起到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史上最著名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些悲剧人物,都是些孤独的、着魔的人物。他们在一生中拼命寻找自己生命的价值,寻找自己与这价值之间的联系。文章从《漫长的一天到黑夜》中来探索奥尼尔剧中人物悲剧症结所在——逃避现实和永远生活在过去。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作品.它把西方话剧史中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以及社会悲剧的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资产阶级性的封建家庭的悲剧,与此联系剧中还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的凄惨命运,反映了二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伪善、冷酷和它们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本文从剧中儿个主要人物的悲剧人生进行分析,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和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由8个短篇故事组成,讲述了几个女人“逃离”既定命运的经历。其中的三位女性卡拉、格雷斯及朱丽叶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时选择逃离的方式耐人寻味。三位女性角色逃离后的命运各有差异,逃离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疾病隐喻是《哈姆雷特》突出悲剧氛围的重要手段,并且体现出剧中人物的独特认知方式。通过对比田汉、朱生豪和卞之琳的三个译本对疾病隐喻的处理方式,发现卞之琳的译本最为贴近原文,再现了原文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研究认为中英两个民族对于疾病的体验是相似的,因此,译者应该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文的疾病意象,才能重现原作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在《雷雨》这个惊心动魄的大悲剧中,周朴园同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悲剧人物,他的身上寄予着更为深沉的悲剧意蕴。他经历了婚姻的悲剧、人性的堕落、亲情的离失,家破人亡,最终又承担了一切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3.
韩秀丽 《焦作大学学报》2007,21(4):18-19,24
文章从悲剧的源起开始,评述《雷雨》对悲剧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并重点结合王国维的悲剧论,通过剧中人物的恩怨情仇以及不幸遭遇、不幸结局,阐述了其之所以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创作视角分析《雷雨》所传达的悲剧意蕴,从剧中人物视角分析生存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田纳西·威廉姆斯以《玻璃动物园》为载体,呈现了一部无声的人类生存的悲剧。剧中温菲尔德一家三口身陷现实和精神的双重困境时,勇敢地做出了自我生存的选择,却难以摆脱悲剧的命运。他们的痛苦,是人类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难题。他们的悲剧命运,折射出现代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困境,揭示了剧作家对于人生的悲剧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某些主人公为悲剧英雄,另外一些为反面角色.我们认为在《麦克白》这一剧中的主要人物麦克白是属于前者,即悲剧英雄.《麦克白》是一出有关残忍谋杀国王邓肯、大臣班柯、麦克道夫夫人及其幼小的子女,以及使国家和人民陷入灾难的悲剧.麦克白是导致这场惨剧的主要人物,而他自己也从至高无上的位置跌落于毁灭的深渊.既然  相似文献   

17.
《天边外》是尤金.奥尼尔创作的第一部多幕悲剧。在此剧中,剧作家既继承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主题和悲壮风格,同时又对悲剧产生的根源作了新的思考,并开辟了从人物心理和性格窥视其命运的审美视角,从而使他的悲剧带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者,他直接剖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独白和旁白。莎士比亚对独白、旁白手法的运用,表明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察,以及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在塑造典型性格中重要意义的认识。莎士比亚对直接剖露人物内心世界手法的运用,表现出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早期的喜剧和历史剧中,这种手法的运用较少,也较单纯,即使少有的内心矛盾,也不需经过曲折的斗争道路就迎刃而解了。随后,由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尖锐,他的悲剧,在揭露黑暗现实的同时,笔锋更往前伸,探幽入微地触及人物灵魂深处,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斗争,表现悲剧因素的外部冲突如何引起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这时的独白无不回荡着尖锐的思想斗争和撕心裂肺的痛苦,深深地触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奥塞罗》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之一,其中女性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苔丝德梦娜和爱米莉亚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她们是当时社会妇女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本剧中的关键性人物。  相似文献   

20.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开拓者。他以荒诞的剧情反映现实问题。他的作品揭露虚伪外表下掩盖的真实人性。《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是他最著名的戏剧之一。剧中两对被婚姻关系和现实生活困扰的夫妻,惧怕现实,不敢面对失败,生活在幻想中。该剧名与美国的一首童谣"三只小猪"有很大联系。童谣中的三只小猪和大恶狼很好地影射了剧中四个人物。该文将童谣的寓意引入人物的性格分析,探讨其真实本性,分析了人物关系中幻想的形成和破灭。该文希望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赏析这部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