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室金匮玉版"一语,主要见于下列文献资料: <尚书·金藤>:"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死.  相似文献   

2.
"鬼斧神工"不能形容天然景物 "鬼斧神工"语出<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jù,一种像钟的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成玄英疏:"雕削巧妙,不类人工,见者惊疑,谓鬼神所作也."后用"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制作技艺高超,构思巧妙,非人工所能达到.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五回:"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天造地设之文."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而其工程之大,成立之速,真所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者也."秦牧<艺海拾贝·酷肖>:"这个小故事我想不是无稽的,因为世间的确有许多'功参造化'、'鬼斧神工'的巧匠."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释"右"为"言不足以左,□手助之."俗字作"佑";释"左"为"手相左助也."俗字作"佐"[1].<易·泰>云:"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颖达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  相似文献   

4.
"无所不为"语出<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日:"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事不干的,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如<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儒林外史>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5.
"名噪一时",意思是名声在一个时期内广为流传(噪:众口传扬).例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国师阅文偶误>:"犹忆戊子春,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晚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母国政<海滩上的石子>:"参加演出的,都是北京各专业乐团里名噪一时的独唱演员."  相似文献   

6.
"瑴"与"(瑴)"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瑴"音jué,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嗀)."<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日:"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  相似文献   

7.
"方兴未艾"的意思是正在兴起,一时不会终止(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处在兴旺发达或蓬勃发展的阶段.宋·陆佃<陶山集·大学案问>:"大学之道,方兴未艾也,士之来学者,盖已千数."冰心<十亿人民的心愿>:"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郭沫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甲骨文字的研究,是方兴未艾的一种学问."也作"方昌未艾""方盛未艾"."兴""昌""盛"都是兴旺、昌盛的意思.这是一条褒义成语,不能用于贬义.  相似文献   

8.
"严阵以待"意思是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迎击来犯的敌人(严:严整,这里是"使严整"的意思).语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赤眉馀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陈(同‘阵')以待之."例如<明史·成祖纪二>:"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吴伯箫<响堂铺>:"以一团埋伏在响堂铺迤东神头河南的西岸,封锁消息,严阵以待."李国文<月食>:"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严阵以待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别转马头跑了."  相似文献   

9.
"不可理喻"的意思是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客人愚昧、固执或蛮不讲理.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有某甲与之(指阿庆)忤,庆纠其党,欲殴之.甲惧,奔告于庆妻之父.其妻父曰:'是不可理喻,汝谨避之而已."巴金<家>八:"卖票的人告诉他们,这和普通戏院不同,不买票就不能看戏.  相似文献   

10.
"如丧考妣"的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 "如丧考妣"语出(<尚书·尧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汉·孔安国传>:"考妣,父母.盲百官感德思慕."后遂用来形容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例如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清·钱彩<说岳全传>六十三回:"朱仙镇上众百姓闻知岳元帅被害,哭声震野,如丧考妣一般."  相似文献   

11.
潜伏,即隐藏,埋伏. <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 <北史·拓拔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阙请罪."  相似文献   

12.
一、孔子档案编纂的原则和方法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其内容"皆先王之政典也"(<文史通义·易教>).孔子编纂"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的整理和汇编."六经"编纂的原始材料,都来自于历史文献,孔子在编纂时没有根据个人喜好加以改动,而是忠实原文,使得历史材料能尽可能保持原来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宋子文是旧中国国民党"四大家族"成员之一.作为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他的官宦生涯尽人皆知.然而,他自1917年从美国回国,到1923年应孙中山之邀南下出任两广盐务稽核所所长,这期间6年的经历,却是鲜为人知的.有关资料对此通常避而不谈,为数不多的资料即使谈及,也语焉不详,如<简明中国近代史词典>(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云:"……回国后,在双冶萍公司任职员."<中国革命史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云:"任汉冶萍煤铁公司秘书."更有所据不实,以讹传讹者,如<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云:"任汉冶萍公司总办处秘书."<中国革命史辞典>(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云:"任汉口汉冶萍钢铁公司秘书."  相似文献   

14.
寻找李有才     
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是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抗战时期,中共中央150余个重要机关都在这里驻扎.当然,这里也是赵树理创作<李有才板话>和<小二黑结婚>的地方.当地民俗专家说:"李有才的板话才是山药蛋派的开山之作,左权是山药蛋派文艺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道教文化的核心是"道".老子认为"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也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盛衰变化的总规律.这可从<道德经>的开篇加以证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清静经>指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故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细粒,无不有"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黄庭坚,号山谷,所以,历代多称"黄山谷".其取号"山谷"的原因,有如下一些记载.<宋史>卷四百四十四<黄庭坚传>云:"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林泉之盛,因自号山谷道人云."此说当本自<豫章先生传>:"公尝游潜皖,乐山谷寺石牛洞之林泉,因自号山谷老人,天下皆称山谷而不名字之,以配东坡云.  相似文献   

17.
诗礼堂位于曲阜孔庙的东路古建筑之中,它是孔子当年教其子孔鲤读<诗经>学<礼记>的地方.史载,一次孔子在庭前沉思,适逢孔鲤从身旁经过,便叫住问道,学过<诗经>吗?答到:"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时隔不久.又在这个地方,孔子问孔鲤:学过<礼记>没有?孔鲤回答:"未也."孔子告诫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诗礼堂"名字的来历.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胡舒立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路透社随即发出题为"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此评论:"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有乐观的分析者则预言,<新世纪周刊>"不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器,更将成为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  相似文献   

19.
跨入新世纪以来,<日晷之影>已经是赵丽宏继<艺术人生--新千年日记>、<唯美之舞>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了,这长长短短一百来篇文章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第一次编选入集,所以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一本新书."拜读或者说翻读了<日晷之影>的我,心内涌起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之前初读赵丽宏散文作品时感觉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女报>2008年1月16日,在题为<善意有时也会伤着孩子>一文中写道:"在学习上下工夫请家教,孰不知,这很可能是情绪反应的结果." <检查日报>2008年1月10日,在<气定则心定>的文章中说:"孰不知,搞建筑工程,是要有资格证,许可证及相关手续的." <华声报>2008年1月8日在<误食毒蘑菇南非两华人严重中毒抢救无效死亡>的报道写道:"孰不知,他们当天采集的野蘑菇毒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