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2.
白彩香 《兰台世界》2016,(20):122-125
中国内陆最早的三所女子教会大学是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北京,1905)、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州,1908)和金陵女子大学(南京,1915)。在这三所教会女子大学里,由于特殊的内部结构与环境因素,使得三所女子大学的管理呈现出不同于男性大学的管理特征,即女性化、亲情化管理倾向。  相似文献   

3.
教会女子大学的成立不仅填补了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的空白,教会女子大学在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培养方式方面在民国时期为女性树立自尊、自信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培养方式对我们今天女子人才培养仍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撰著介绍西方图书馆,携入创办的西方文献和创建教会图书馆三个方面,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明末清初向我国输入西方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社会厉行男尊女卑,用以训诫女子的《内则》、《女诫》、《女儿经》、《烈女传》、《温氏母训》等读物更成为压抑女性自我意识最可怕的锁链。遑论女子能进学堂念书,就是以“明理”、“守义”为宗旨的女子家庭教育也反过来成为愚昧女子,使其心甘情愿驯服于社会及家庭中男性的桎梏。直至19世纪40年代以后,欧风美雨狂袭而至,因地利之便的浙江得风气之先,伴随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传教士启动了近代浙江乃至全国女子教育的车轮。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MissAldersay)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近代外国人在…  相似文献   

6.
宁夏图书馆因机缘巧合收藏有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传教士携带至我国的西方教会文献,极具史学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宁夏地区的宗教历史和宁夏图书馆的历史,追溯教会文献的来源及成因,并就教会文献的概况和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代教会医院出现之前,西方医学卫生观念在我国的传播屡屡受阻。西方传教士为利于传教而创办教会医院,开启了西方医学卫生观念在华传播的新局面。由此,近代教会医院作为新型的知识空间媒介,促进了对于西方医学卫生观念这一新思想的结合与转换,同时重组了中西方医学卫生观念的转化,在重构中国传统医学卫生观念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国人的思想启蒙。在这一场中西方文化知识观念的“对话”中,讲究现代医学卫生观念逐渐成为近代中国国人的新常识。  相似文献   

8.
论五四运动前后的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梅 《历史档案》2001,6(1):101-106
中国自古以来,男子独享受教育特权,而占社会人口半数的女子中只有极少数女子在家庭中获得一些教育。近代以后,西方传教士来华举办教会学校,并招收了一些女生。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将振兴女子教育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呼吁并着手进行女子教育。清末学部颁  相似文献   

9.
较早来华的传教士面对中国强大的传教阻力,试图以学校教育和西医科技为载体,打开中国人紧锁的宗教思维空间。民国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在肩负文化入侵使命的同时,也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07年,满清政府颁行《女子小学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子教育学制,首次使女子教育获得合法地位。自此之后,中华大地上广设女子教育学堂,甚至不少女性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留学,促进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对"教会与图书馆事业"进行研究的角度差别很大,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传教士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参与及影响、基督徒个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参与、现代教会图书馆、教会与外国图书馆事业等方面;而国外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从图书馆建设、管理、服务、技术、人文等各个方面研究教会图书馆、教会图书馆组织、教会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基督徒与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12.
从鸦片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中国共发生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教案1600余起,其中较大教案400余起。江苏是教案多发区之一,仅在扬州一地就先后发生了三起影响较大的教案。笔者曾长期在历史档案里寻觅,试图勾勒出这一历史事件的轮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依仗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入内地自由传教”特权,重返“江南”,疯狂向该地区扩张教会势力。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法国天主教士急于在此处寻找立足点建教堂。1866年传教士雷?骏不顾扬州知府“不准私相租赁”的禁令,偷偷在辕门桥三义阁租屋建教堂。次年,传教士金…  相似文献   

13.
教会音乐是基督教崇拜仪式中的音乐,我国的教会音乐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我国,并通过教会学校的音乐教学这一特殊形式加以传播。而音乐教育作为教会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教学模式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随着女子体育的兴起,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由传统"病态美"转变为"健康美",而正是这一转变促进了女子体育意识的形成。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女子体育发展下所形成的女性意识,旨在为女子体育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学英 《兰台世界》2013,(19):103-104
<正>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82年中国开始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至1950年,中国有14所教会大学[1]。教会大学的英语教育是整个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富有特色的部分。这些教会大学曾被当年来华背负宗教使命的传教士们认为是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新型图书馆兴起的条件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兴起于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究其原因,厥有四端:1.教会图书馆的影响;2.西方图书馆观念的引入;3.西方图书的评价与近代报刊的出现;4.兴办新式学堂运动的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17.
馆藏上海教会大学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教会在上海举办教育最初的动机是传教。由于直接传教收效甚微,促使传教士去寻找传教的其他更有效的途径。建立教会学校,就是欧美各国传教士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而采取的一种变通的传教手段。在一般教会学校得到较为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教会大学。开办高校的理由为:使上海的上等阶层皈依天主教或基督教,通过他们影响普通百姓等等。因此,早期的上海教会大学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所有学生,不管是否是教徒,都必须接受天主教或基督教教义和礼仪的严厉约束,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每年起码修习一门宗教课程,宗教课程是早期的沪江大学、圣…  相似文献   

18.
清末女子体育教学,在和清廷顽固派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发展。清末明初,湖湘地区创办了许多女子学堂,这些女子学堂注重引进西方体育课程,对学生开展体操、田径、球类等体育项目的教学,校方还通过举办女子运动会检验女生体育教学成果。组织女生参加区域性的官方或者民间运动会,促使女性从封建藩篱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培养了大量的女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女子学校是西方宗教人士与国内进步人士所开办的,这些女学开办在沿海城市,一律采用西方教育模式,在注意女子的德育、智育、技能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女子的体育技巧的培养与身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康建强 《图书馆工作》2002,(3):58-60,62
中国近代图书馆兴起于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究其原因与条件,厥有四 端:1、教会图书馆的影响;2、西方图书馆观念的引入;3、西方图书的译介与近代报刊的出现;4、兴办新式学堂运动的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