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05-106
梅尧臣个性精神是老硬、直诚、朴钝、刻厉和率性。这种个性精神一方面使梅尧臣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要求严格,反复锤炼,臻于老境,另一方面也使梅诗"用字稳实,句法刻厉",且论议争煌煌,兼有古硬和老健之美。其中率性任意、稍乏沉着冷静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梅尧臣的仕途晋升,但给诗人提供了接触广大穷苦百姓的机会,促使了其诗歌取材的变化和老健古硬诗歌艺术个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苏轼对梅尧臣钦佩有加.他对梅尧臣诗歌接受主要体现在对梅尧臣艺术观念及美学风貌的继承上.具体说,他承续着梅尧臣诗画统一论及诗歌平淡美学旨趣,并使之升华、完备从而形成了更确切的理论,在接受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宋代诗歌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诗派结社频出,施闰章、高咏等人形成地方性诗人集群“宣城派”,而由宣城派诞生的“宣城体”与“宛陵体”一脉相承,都是对梅尧臣个人诗歌风格的推崇和效仿而产生;不同在于宣城体是清初宣城派继承宣城地域文化底蕴而形成,虽继承梅尧臣风雅,然根据世代变化、时运周折,也积累了自己的一些风格和特色。清代宣城派对梅尧臣诗歌风格的接受和新变,来源于地域因素、家族因素以及清初宗宋热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梅尧臣是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提出了诗歌应当反映现实的主张,影响了欧阳修、陆游等人,改变了宋初诗坛截然异于唐代的局面,促使诗歌创作回到现实主义的大道上来.吴孟复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对梅尧臣生平、家世和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全面、客观的研究,撰写了《梅尧臣年谱》《梅尧臣事迹考略》《论梅尧臣诗》等著述,梳理了梅氏生平、家世等基本问题,指出梅氏诗歌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风格变化和缺陷,并对其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吴孟复对梅尧臣的研究具有嚆矢性、客观性和持续性,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5.
宋初佛教的势力相当盛炽,同时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如此社会环境与文化思潮中,梅尧臣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佛禅思想渗透到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6.
梅尧臣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缘于其平淡的诗风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由于梅尧臣的作品风格多样,也导致了对梅尧臣“平淡”的诗歌特点的不断争论。从梅尧臣诗歌在描写上的追新与锻炼,情感上的深刻蕴藏和形式上的散文化风格方面.对梅尧臣的“平淡诗风”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其早期诗歌主要以模拟唐诗为主,以“喜为清丽,间肆平淡”为特色。景祐元年之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诗歌的创作在题材、手法、风格等方面逐渐发生转变,尤其在题材方面出现的众多变化,成为其诗歌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此,从梅尧臣诗歌题材进行研究,着重挖掘导致这些诗歌题材形成的重要原因及其对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初佛教的势力相当盛炽,同时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如此社会环境与化思潮中,梅尧臣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佛禅思想渗透到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
陈晓清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59-61,79
研究者多关注梅尧臣诗"深远古淡"的一面,而对其"奇巧"的一面却少有关注,本文即从丑学的视角发掘梅尧臣诗的审丑意义。梅尧臣以勇于审丑的姿态在自己的诗中写丑、评丑、论丑,从而拓宽了其诗歌的广度和深度,状写出一个真实的本位的自然。他以审丑来突破思维禁区,为宋诗唱响了革新的号角,其诗歌的艺术魅力正在于这种献丑守拙的智慧,寒俭内敛的气质,厚重沉稳的底蕴和无取无求的平淡风格。  相似文献   

10.
关于郭沫若新诗的艺术风格,论甚众,莫衷一是。郭沫若诗歌艺术风格受其艺术个性、诗歌主张、化修养及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其诗的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挥洒自如,其情感方式为“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两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陈师道一生仕途偃蹇、生活困顿,生平经历与本朝前辈诗人梅尧臣有着惊人的相似。诗歌创作方面,陈师道曾受到过梅尧臣的影响。闭门觅句、喜好苦吟传承着梅尧臣做诗力主于勤、精雕细琢的写作特征,诗中追求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审美趣味和以此为目的所采取的创作手法则直接效法梅尧臣。另外,陈诗讲究真情实感则是对梅诗核心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石涛生活、艺术经历的深入研究 ,以新的视角去探讨其生活经历对美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影响 ,重新认识石涛美学思想对当代美术理论研究、美术创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男旦艺术是远古“雌雄同体”神话原型的折射和映象,符合艺术创作中“双性同体”的心理机制。反串表述的民族审美心理是中国戏曲舞台上男旦艺术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化背景。梅兰芳为首的京剧男旦突破了魏长生时代男旦的表演局限而臻于极境。当今男旦艺术面临着断层的困境,但仍有其存在并发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梅娘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东北沦陷区的著名小说家,她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出发,进行着疏离政治的叙述。笔者将从抒情性与故事性相结合、在两性矛盾中刻画人物心理、象征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对梅娘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德拉克洛瓦及浪漫主义绘画艺术,国内外曾有许多不同的评价。文章着重阐述德拉克洛瓦及浪漫主义绘画的艺术成就,并提出一些探讨性的见解,希望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庞薰采艺术思想与创作风格的演变是和他的艺术理想与追求紧密相关的,这一条主线就是庞薰采的艺术救国思想。其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艺术救国,为了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他的艺术活动符合中国艺术发展方向,起到了引领中国艺术与设计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师美术教育实习是培养和训练美术教师的重要一环。美术课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 ,实习指导教师职责重大 ,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直接影响着美术教育实习的质量。因此 ,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对实习生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 ;在指导中突出重点 ,发挥特点。  相似文献   

18.
梅光迪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在20世纪,由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当时的环境,梅光迪的文学思想一直被世人忽视和埋没.梅光迪秉承家风,放眼世界,实现了中西文学的融合.回国后,他在与胡适的争论过程中,“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学思想日臻形成和完善.研究梅光迪的文学思想,有助于文学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多元的文化视角,实现文学思想的中西融合.文章主要从大量的史料和重要的论文来分析梅光迪文学思想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卢西恩.弗洛伊德是当代世界油画领域的一位具象表现手法大师,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在中国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其艺术思想可以归纳为:有尺度地表现有尊严的真实;而其艺术思想的形成,则受到家族的影响和自身信仰与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