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军,这个名字,1985年下半年才开始不断地见诸于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那时,他整整50岁,在如皋县对台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两年后,他被调到县广播电视局担任秘书。工作单位变了,可他刻苦写稿的热情和毅力始终没有变。5年来,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用稿540多篇,其中,有4篇稿件荣获人民日报海外版、爱国报和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一、二等奖。先后被江  相似文献   

2.
刘子芳同志是许昌县档案局副局长,认识他的人戏称他为“年轻的老档案”。说他年轻,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和热情;说他“老档案”,是因为在他43年的生涯中,已在档案战线上勤奋耕耘了22年。爱岗敬业忘我工作1983年,刘子芳同志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县档案局工作,一干就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一生中曾四次到过甘肃。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小平同志就到过甘肃,这是他第一次到甘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从西南调到北京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先后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在他担任总书记的十年时间里,曾经三次莅临甘肃视察工作,指导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意见和主张。1957年4月,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在建国后第一次来到甘肃。在兰州炼油厂,他了解了工程建设、技术进步、产品开发等情况后,鼓励职工…  相似文献   

4.
吴象同志1938年参加革命,次年夏在抗大毕业后到八路军总部警卫团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做宣教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转到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当记者、编辑。在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见到刘邓首长,聆听他们的教诲。最近,他应笔者的约请,介绍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邓小平同志口述新闻稿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王玉文,1905年11月12日出生于如皋县搬经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金鹏因贫乞讨,被豪绅诬陷为小偷,折磨而死。母亲林氏改嫁于本地芹湖村绅士朱桂馨。王玉文由继父抚养,先就读于芹湖初小,后到如皋师范附属小学高级部学习,他曾被选为学生代表参加如皋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1923年,王玉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小平同志曾两次到承德考察工作。第一次是1964年10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与他一起来的还有罗瑞卿、杨勇等。那次主要是视察战备工作,在当时特殊的国际形势下,小平同志在承德只做了短暂停留。1983年的8月22日,是小平同志的第79个生日。这天,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的他,在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高扬陪同下,来到承德。这是他第二次来承德。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1日,一位马同志来到市档案馆要查找自己退伍时的档案材料:据介绍,这位同志是1976年退伍后被民政局分配到矿山机械厂工作,后分配到松江百货大楼,在调动工作期间,将其个人档案丢失。这次企业改制寸发现她没有档案,不能证明他参加工作时间。他为此已经找了3天,去了民政局、就业局等单位,得到的答复是“我们这里没有”。后经一位亲戚介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档案馆。  相似文献   

8.
隆安同志是位老新闻工作者。他1964年入伍后,第二年就开始搞新闻报道工作。为支援石油会战,1970年他随部队集体转业到五七油田,任宣传报道干事,同年3月调江汉石油报社工作。经组织选送上大学。先后任记者、编辑、通联科科长、副总编、副社长。1988年被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为主任记者。隆安同志对新闻工作专注、执著。他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热情、扎实,作风深入,富有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1931年初,胡乔木同志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离校到北平团市委工作。1932年初,团市委在团省委“左”倾领导下被解散改组,对他长期不分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上同意他暂回家乡——江苏省盐城县张本庄,短期后再返北平。1932年5月,胡乔木同志回到盐城。这年秋天,经过贫儿院中共党员刘必成同志介绍,认识了中共盐城县委书记蔡道生(原名嵇荫根),由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四日,是云南日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使我们不能不怀念云南日报创办人之一、无产阶级优秀的新闻战士、诗人和作家袁勃同志。他离开我们十三个年头了。袁勃同志自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后,不久就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在他还没有到报社工作以前,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时,就积极向报纸投稿,成为一名报纸通讯员。随后,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武汉新华日报工作,以后到重庆新华日报,曾以新华日报特派员(记者)身份,到晋绥、晋  相似文献   

11.
赣榆县城头镇党委书记谢佃谦,热心为报社电台写稿,人们称赞他为“书记通讯员。”谢佃谦同志曾在县委机关当了16年秘书,对报道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1984年,他被选调到徐山乡担任党委书记后,每天都要阅读省  相似文献   

12.
去年四月初,我以《新华青年报》记者的身份到如皋县寻浩然、碧野等同志的踪迹。一天傍晚,两位朋友来住处闲聊,提及如皋城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张海迪式的小姑娘,我当即提出要去看看她。这位小  相似文献   

13.
华应申同志是毕生从事革命的文化出版工作的老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是1935年成立的新知书店的创始人之一。1942年到解放区后,他先后担任过《苏北报》总编,华中、山东等地新华书店经理。建国后,他历任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出版局副局长、文化部办公厅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长、国家文物管理局副局长等职。他对我国文化出版工作有过卓越的贡献。1980年5月2日,华应申同志因病不幸逝世。本刊特请王益同志写这篇回忆的文章,借以表达我们的沉痛悼念。  相似文献   

14.
“认真作好出版工作”——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为1990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出版工作会议的亲笔题辞。这幅亲笔题辞,黄洛峰同志一直把它珍藏着,直到中央文件有了规定必须上交的时候。黄洛峰同志和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是分不开的。这不仅是由于他所担任的工作职务上的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出版总署的、后又是文化部的出版事业管理局的局长,而且是由于他把全部身心都贡献给了人民的出版事业,认真做好出版工作。这“认真”二字十分重要。如果他身居高位而又“尸位素餐”,那就不值得人们尊敬,也没有人去怀念他了。现在,黄洛峰同志逝世五周年了,我仍时常怀念着他。  相似文献   

15.
他,正而八经科班出身,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留下5个寒暑后,来到新华社。他,作为新闻工作者,与同学相比,缺少轰动的大作,却在编辑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他就是在新华社内参报道岗位上辛勤耕耘二十多年的张述忱同志。张述忱1964年被分配到新华社国内部,1969年到国内部的一个编辑室从事内参报道工作,1972年任编辑室副主任,继而主任、主编,1989年任国内部副主任,分管内参报  相似文献   

16.
王子野     
王子野同志是安徽绩溪县人,1916年6月生。1930年14岁时就离家独立生活,到上海亚东图书馆当练习生,这是他从事出版工作的开始。1938年,他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束后留在中央机关工作,给中央领导同志当秘书,使他有较多机会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其中对哲学问题的研究特别感兴趣。延安整风时期,他写过一些论文、文艺评论和杂文,发表在当时的《解放日报》上。1946年,他担任《晋察冀日报》编委。编辑  相似文献   

17.
应修人烈士,1900年2月7日出生于浙江慈溪县赭山。他在1933年5月14日(当时任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到左联党团书记、作家丁玲同志家联系工作,适逢丁玲与潘梓年同志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走。他遭遇留守特务,奋勇拒捕,壮烈地跳楼,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他自幼失学,曾为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方格稿纸比作沃野,那么,如皋县高井乡通讯员刘明松就是一头勤奋耕耘的“小黄牛”。他连续八年被县广播站评为优秀通讯员。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要搞好一个乡的报道工作,确有不少困难。但刘明松知难而进,虚心好学.他把县广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写作上的“少—多—少”,有哪位先贤提过,我不知道。我正式听到这个说法,是前不久从我的老同事——八十多岁的张黎至同志那儿听来的。 张黎至同志在30年代便参加了新闻工作,有着丰富的新闻工作的经验。他写文章,在文字上非常讲究,因而他写出的文章干净而漂亮。1980年北京晚报复刊时,他已过了退休年龄,但王纪刚、顾行等当时晚报的领导仍然把他请了回来,让他带年轻的同志。后来,他还到文艺副刊部编《百家言》栏目。他退休后,每次回报社办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25日,阎良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发俭到区档案局(馆)检查指导工作。他在听取了区档案局局长曹军民同志关于全区档案工作的情况汇报后对档案工作近几年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档案工作日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