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篇稿,通常是有骨有肉,骨肉相连,才能鲜活真实。但骨多还是肉多,就需要有个合适的比例。新闻稿不是社论,不是文件,也不是文学作品,只是依据事实、报道事实,并没有一丝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所以最怕骨多肉少。那么到底骨多少、肉多少呢?梁衡认为,体裁不同,比例自然也就不同。消息,天生是叙事为主的文体,要丰满、生动,骨肉之比至少要三七开,二八、一九最好。什么是消息的骨呢?梁衡说——就是稿件中理性的东西,如工作思路、文件引语、背  相似文献   

2.
董岩 《新闻与写作》2007,(10):56-56
一篇稿.通常是有骨有肉.骨肉相连。才能鲜活真实。但骨多还是肉多.就需要有个合适的比例。新闻稿不是社论,不是文件.也不是文学作品,只是依据事实、报道事实.并没有一丝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所以最怕骨多肉少。那么到底骨多少、肉多少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观点加例子,这是不少通讯员在写消息时常用的一种手法。用这一手法写出来的消息,不是内容单薄,就是呆板老套,看后让人觉得味同嚼蜡。这类消息究竟有啥毛病?毛病就出在缺少概括上。何谓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写消息离不开概括。有了概括就使一篇消息既有骨头也有肉,既有点上经验也有面上成果,显得丰满厚实,简洁明快。概括,宛如衬托红花的绿叶,它能给消息增许多色彩。写消息时究竟如何概括呢?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概括新闻事实。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新闻事实并非都是一个个完整…  相似文献   

4.
编了几篇工作性、专业性较强的稿件有一点体会。稿子不大好看,人们就说,尽是骨头,没有肉。新闻稿不是社论,也不是文件,最怕多骨少肉。一篇稿,当然应该是有骨有肉,但也得有个合适的比例。不同的体裁,比例也就不同。消息,天生是叙事为主的文体,要丰满、生动,骨肉之比至少要三七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人类有一个如果不是最大也是极为重大的地理发现:科学家确认,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消息是新华社1994年1月17日播发的。消息原题是:《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第一大峡谷》。这是世界性的大新闻。此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一直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而此后,世界各国的地理教科书和词典中关于大峡谷的内容,必然要改写了。历史的惊人之处还在于,发现这一新闻事实的人和发布这一重大消息的人,竟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什么?一个记者?他凭什么确定者?他…  相似文献   

6.
关于政法消息标题的准确性问题,我曾在《新闻知识》上写文章谈过。这次我想就政法消息(以下简称消息)标题的鲜明性和生动性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鲜明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标题的内容,就是说标题要把消息中所写的事实和思想,清楚、突出地显示出来,使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不要使读者看了标题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消息中的最新、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观点,通过标题清楚、明确地告诉读者。第二,是指标  相似文献   

7.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8.
一、消息要不要有情感?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客观要求。既然是用事实说话,那么写消息还要不要讲究情感呢?新闻作品的生命力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是历史价值,一是美学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的历史价值要求新闻完全真实,新闻的美学价值要求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无疑新闻的文气、风格、情感等等因素都是充分条件。美学界知名人士屈稚军说:“美感在本质上就是情感活动”,没有情感,消息作品何谈之美?情感,是消息作品获得生命力的条件,也是记者表达思想、立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晟 《视听界》2007,(6):70-71
一、时事新闻的界定 新闻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时事新闻,一类是时事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1款认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按照这个定义,时事新闻是单纯事实消息的—部分。可以认为,法律认可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但“单纯”何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时事”即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新闻”在《辞海》中解释为“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王哲 《新闻爱好者》2010,(4):110-110
什么叫消息?消息就是以简要的文字、图像和声音.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是新闻记者手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基本武器。  相似文献   

11.
在办报实践中,我有这么一点认识:报纸的消息、通讯就像报纸的“肉”,言论就像报纸的“骨”。一张报纸光有“肉”不行,还必须有“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平顶山矿工报》言论来稿较少,刊发的言论质量也不太高。看着一张张报纸,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个人认为,消息、通讯只是告诉人们新近发生的事儿。对这些天天发生的好事坏事、喜事忧事,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什么、贬什么,报纸应该有明确的态度。这个态度只有通过言论才能明明白白表  相似文献   

12.
一条消息不能骨肉分离,具体办法就是要用肉包住骨,学会用事包住这个理。一是少议论,少解释,多叙事。二是要藏骨,不要露骨。  相似文献   

13.
雷跃捷  柴玉 《新闻前哨》2007,(10):104-104
雷跃捷、柴玉在2007年第8期《新闻与写作》发表文章,对预测性新闻和预告性新闻的主体进行了分析。预测性新闻是对“未来事件”的报道,或者说是依据现在或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如通常有关某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多少的报道,就是典型的预测性新闻。而某国领导人将于何时出访某国与何时在何地将举办什么活动等消息,就是预告性新闻,是对已经决定且即将发生的事实的预先客观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吴定新写这一组习作的动因是什么?他对自己的习作是怎样看的?我们的读后感又是什么?吴定新专门为这一组习作附了一封信。我们还是先读读这封信。教务处:我先从写作方法上与老师们一起探讨这篇《选票能否定乾坤入这篇稿子报道的事实,是我亲历亲闻的,有具体的新闻要素,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文中没能进一步明确。此类稿子在《纸上谈兵初中《新闻怎样出新卜节已有较详细的点评在我还存在疑问:-\我的这篇《选票能否定乾坤》算不算是消息报道,能否冠以“本报讯”?在写作程序上好像与以前采写的稿件不一样,自己都搞不清耍的是什么花样…  相似文献   

15.
张敏 《新闻爱好者》2006,(1S):25-25
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是客观真实。这种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实之真,即确有其事,确有其人,因为新闻本身就是事实的信息。二是指反映之真,也就是所报道的新闻不应比事实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还事实之本来面貌。事实不真,谓之谣言,传播不真,谓之失实,二均为新闻之大敌。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思想教育之船,只有借助感情之水,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学校教育是如此,新闻又何尝不是这样?“感人心者,英先乎情”读者这把心灵之锁,靠什么才能打开?先请看事实:有一年广州贯彻卫生管理条例,上街吐痰者要罚款,《广州日报》在头版头条发的消息的题目是:《把实施<试行办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作出部署,要求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而《羊城晚报》头版头条消息的题目是:《明天.请你格外留神……》,提醒读者,从明天起,您上街不要随地吐痰,否则会罚款c同样是要求人们讲卫生…  相似文献   

17.
街上为什么要设专卖店?就是要独树一帜、求个性,专卖某种名牌,进了这个店的商品有身份,价码高。报上的好栏目就是好稿的专卖店。你要当名记者,你的稿子就要想方设法挤进名栏目,记者要学会利用栏目的名牌效应提高自己稿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当然,这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写稿水平,向高标准看齐的过程。 人民日报二版的《权威发布》开办已经1个多月,过去主要发布各部委的权威消息,2月16日首次发布了一条地方消息《黑龙江冬季接待游客逾千万人次》,开了地方记者在《权威发布》栏上稿的先例。其实,这条消息10天前就收到了,原题为《黑…  相似文献   

18.
电视深度报道中的兴奋点熊劲松什么是兴奋点?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兴奋就是振奋、激动。从电视新闻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兴奋点就是能使观众特别感兴趣,让人振奋、激动的某一点、某一片断、某一个新闻事实。一部90分钟的好电影,应该有27个兴奋点,这是专家们...  相似文献   

19.
1、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 ,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政治工作报道是新闻报道 ,自然要遵循这个规律。政治工作报道特别是政治教育报道 ,如果没有多少事实作根基 ,只得“米不够 ,来添水” ,不是大道理罗列 ,就是体会、感受满篇 ,空洞无味 ,可读性自然差。如何让它实起来?用事实出来说话 ,报道者则可隐身其后 ,坐收“寥寥数语胜过空话千言”的效果。刊载在《解放军报》1995年8月22日江永红的一篇题为《从收发室看“四个教育”》的文章 ,就将政治教育报道做实了。当时围绕“四个教育”做的文章很多 ,但精品不多。什么原因呢?没用事实说…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写作运用描绘法,是指记者在采访时要注意观察现场情景和人物形象,在写作时借用电影手法,让所写的事实就像一个个电影镜头一样,有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镜头,绘声绘色,给读者以立体感。描绘法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对准要反映的事实由远及近,由粗及细绘声绘色地描写。例如《经济学家赶集》(见1980年4月25日《市场报》),这篇特写性消息,采用的就是正面描写。三月四日下午,经济学家薛暮桥到北京北太平庄农副产品市场赶集。这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兴致勃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