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弹性碰撞模型的深度教学,首先是以教师深度的教为前提,教师要清楚教材编排的意图、研究碰撞类型问题的高考考查要求、研究学生现有解决碰撞问题的基础及其想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其次是以学生深度的学为根本,是以会解答碰撞类问题为目标导向,学生需要深度学习碰撞基础知识、领悟碰撞特征、正确建构碰撞基础模型以及学会弹性碰撞的拓展应用,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度输出.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进一步的碰撞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张云义 《师道》2010,(5):26-27
在学习了碰撞、动量守恒定律。了解了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普遍疑问,我组织了关于机械能与动量综合应用的习题课。  相似文献   

4.
景国柱 《甘肃教育》2008,(11):54-55
物体碰撞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2007年高考理综24题是考查弹性碰撞问题.由考生的得分情况看出学生对这个问题掌握得不好.  相似文献   

5.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的一个理解过程,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理解内容不仅包括对教师已按照既定教学方案所设定的相关知识,更大量的往往是存在于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对话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着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是极其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体验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因而就要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努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在开放中通过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感受数学的探究昧,体验思想、方法的多样性。在智慧的碰撞交流中感受思维碰撞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使学生在思维不断发展的同时。探索的欲望也不断地高涨。  相似文献   

8.
一、话题激趣法面对大多数有思考习惯的同学不是不想说而是怕说错了让同学笑话的情况,老师可运用话题激趣法,让学生兴奋起来,让学生产生想说点什么的冲动。二、思维碰撞法“思维碰撞法”就是全班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产生碰撞。通过思维碰撞,可以激发学生质疑、答疑的积极性,可以增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拓性。三、知入知出法“知入知出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思考问题,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有时,学生的思考似乎脱离了课本内容,但我认为,这才真正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教学特…  相似文献   

9.
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建锋的示范课《白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平等的关系,从称呼形式到对话交流,无不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情感得到升华,课堂成了展示学生学习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唐彦 《四川教育》2004,(5):21-21
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知识的获得也不仅仅是靠信息传递完成的。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循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富有灵性的交流与碰撞。学生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在碰撞中产生灵感、发展思维,共同生成属于自我的经验课程。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  相似文献   

11.
问题探究式历史学习不注重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 ,主张通过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 ,引发学生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 ,使其互相碰撞,进行探究,进行知识建构和价值认同 ;问题探究式历史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创设情境与问题探究相结合和注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过程为教学原则,以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梁玉 《甘肃教育》2007,(12X):52-52
构建原则是抓主略次,例如: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研究,我们紧紧抓住了碰撞时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力很大、机械能损失很少这一主要因素,忽略了机械能损失、碰撞时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和两球与空气的摩擦力以及装置对系统带来的影响等这些次要因素,从而把这种碰撞抽象成为“弹性碰撞”;去繁从简,开普勒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发现了三大定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我们引导学生去学习天体运动时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就是最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四个关注:即关注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情感,关注创新。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每个孩子感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健康地学习;生活是孩子学习的源泉,数学更是如此,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  相似文献   

1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式化学课堂教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课堂教学更加强调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式化学课堂,是我们完成以上目标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形式。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把“康普顿效应”作为“阅读材料”,目的在于通过学生阅读康普顿效应来加深巩固对光的粒子性认识.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光散射理论的基本知识,对康普顿效应理解远远不够,应用康普顿效应解答有关石墨中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的相关习题,显得力不从心.其实对康普顿效应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碰撞过程中满足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一类问题的思考,这样既复习了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同时对康普顿效应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只有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调动并长时间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解他们的需要和追求,使师生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状态。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各种活动,深入学生的生活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用爱去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灵,是教育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主要方式。基于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经验建构并实施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打开学生的阅读经验,建构多主体、层进性的学习任务群;要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入学习任务群中,并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鉴赏作品艺术,共享阅读成果,碰撞思想情感。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能推动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发展,真正地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之中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赋予学生交流碰撞的机会,给出一方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了知识的增厚,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生成,交流与碰撞使数学课堂真正达到灵动高效。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进一步的碰撞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