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需求状况的调查,结合高校图书馆的自身优势,提出了包括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几种有效参与方式,同时指出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中需要处理好收费与公益性、服务师生与服务社会、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浪潮下图书馆为保持竞争力而主动识变、求变、应变的战略性变革。数字化生存环境正在生成,无论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还是产业环境,都要求高校图书馆加速实施数字化转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是成为面向未来的、敏捷的、可持续创新的学术与文化信息服务机构,即面向用户构建多元化、高品质的数字信息服务体系,面向高校构建科学、高效、规范的数字信息解决方案与信息素养教育方案,面向行业构建开放融合、和合共生的数字合作生态。为了实现以上愿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在业务层面满足用户的深层次、数字化需求,借助技术手段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深化知识挖掘与数据分析能力,提供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数字平台。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抓手、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是支撑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支柱。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最终体现于服务创新,当前高校图书馆正在资源建设最优化、用户服务个性化、基础业务智能化、服务场景数字化、行业发展合作化五个方向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战略普遍缺失、缺乏支持可持续创新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信息系统发展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构建跨行业合作新生态困难重重等诸多挑战。图1。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3.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是党和国家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再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和公共文化管理的数字化,最终是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公共文化管理的标准化、公共文化权益的均等化。图书馆的现代化始终与信息化、数字化息息相关,从图书馆自动化到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再到目前的智慧化发展新阶段,图书馆一直是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未来,馆舍(建筑)、服务、业务和管理“四位一体”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将是我国图书馆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必要路径。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4.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出台,为数字时代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向需求导向型的沉浸式数字化服务转型趋向。但档案馆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尚存在对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挖掘能力不足、缺乏创意型数字文化服务、跨界协作程度有限等问题。面向未来,档案馆需坚持市场导向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握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依托前沿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深度,倡导协同创新促进融合升级,进而全方位推进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阵地之一,《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图书馆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了政策遵循和行动指向。全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发展转向数据要素化、制度体系化、治理现代化、服务品质化和业态智慧化,促使图书馆智慧体在数字转型社会中不断变革和更新。面向未来,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图书馆行业需在守正创新中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积极探寻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进路: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找准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共鸣;把握数字时代方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构;优化数智赋能机制,推动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掌握国际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全貌,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新世纪以来国外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代表性文献,运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凝练研究热点主题,从系统论和复杂性视角构建整合性研究框架,前瞻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内涵、转型前因条件、转型过程机制和转型影响成效四个方面。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具有注重用户需求、技术驱动、机构合作融合的特征;外部环境、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是转型的前因条件;通过资源融合、众包交互、合作协同的转型过程机制,公共文化机构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效能,增进社会福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未来方向,以期为我国公共文化机构平稳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图1。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作为社会中重要的公共文化传播地,可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于文化学习的需求.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品质提升导致人们对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读者体验到更好的文化服务,图书馆应该充分进行转型升级,重点对图书馆读者精细化服务进行提升.基于此,对关于图书馆读者服务精细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用户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使用者,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优化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展。本研究以江苏省12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点作为调研对象收集语料数据,利用扎根理论对28份语料数据进行梳理与凝练,构建出基于用户需求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优化框架。结果表明,乡村用户从个人使用需求出发,延伸出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系统、内容、专业人员三大需求,个人使用需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存在互促作用。基于调研结果,本文从个人使用需求、系统需求、内容需求、专业人员需求四个方面提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展与优化提供一定参考。图1。表3。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9.
拓展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有力促进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因此,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湖南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工作室模式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运用,肯定了工作室模式对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联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也从单一的实体服务管理走向数字化、网络化的馆际联盟,实现了实体与虚拟服务共存。  相似文献   

11.
江阴市图书馆以“公共图书馆+咖啡馆”合作模式推出了“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其建设顺应党和政府重视全民阅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形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践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取得了政府、图书馆、读者和商家多赢的社会效益。根据“三味书咖”的建设经验,江阴市图书馆认为图书馆服务应走基层、接地气,积极开展模式、路径的实践探索,加强宣传推广工作,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2.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社会责任。文章简述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论证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服务的新变化,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15.
县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的开展。文章通过分析县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总分馆发展模式、服务外包发展模式、数字化运营发展模式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指出县级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保障措施,以期对县级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改革与转型定位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困境和高质量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的现实因素,有必要因地制宜开展以文旅融合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发展。文章以浙江德清县村镇图书室改革实践为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德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转型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改革实践及其运营模式。文章提出以公共文化场馆打造旅游目的地的三大类型和"环境-文化-教育-组合"的四维吸引力框架,依托上述框架分析德清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营模式。研究表明:将县域总分馆制改革融入文旅融合大环境有利于盘活乡村农家书屋、镇图书室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促进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援助服务的优势,探讨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的影响因素,论述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构建要素,最后提出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实施策略,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定义与耦合协调理论决定了评价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是否充分即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三个子系 统的正效耦合程度的测度,分别测量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是计算耦合协调度以反映其正效耦合程度的前提。文章以全面性与代表性、可行性、可量化与可比较、开放性等原则为指导,基于已有评估理论、模型、实践遴选各项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和优序图法确定权重,分别构建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度测算奠定基础,并阐述了进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的程序与方法。图 4。表10。参考文献67。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是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矛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政府为单一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严重地制约了阅读空间高质量建设的转型升级。随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成为新的重要模式,供给者需要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态,依托培育专门阅读空间和移植改造附属阅读空间两个主要路径,赋能阅读空间布局,下沉公共阅读市场,满足垂直市场和水平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动阅读空间在新模式下的行业转型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赋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构建新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与空间服务场景的核心内容。文章通过演绎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理论赋能、实践赋能和标准赋能3个维度分析图书馆赋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研究框架,提出未来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实施路径。理论赋能包括以第三空间理论主导总分馆建设模式、以空间生产理论指导社会化运营模式、以空间正义理论引导城乡文化融合模式;实践样态则趋于数字变革驱动公共文化云空间场景延伸、智慧转型拓展公共图书馆空间变革运维、“图书馆之城”助力城市文化空间服务转向;而标准赋能涵盖了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服务、图书馆评估等相关标准规范。图书馆未来需要从完善相关标准、强化技术开发、契合事业产业实际、构建供给体系4个方面完善发展路径,服务于中国特色自主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