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2.
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Na_2S_2O_3+2HCl=2NaCl+SO↑+S↓+H_2O 这个反应是不是歧化反应呢?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3.
部编初中化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习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锌跟氯化铁反应。目前,在一些书刊里对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如下几种写法: (A) 3Zn+2FeCl_3=2Fe+2ZnCl_2 (B) 2FeCl_3+Zn=2FeCl_2+ZnCl_2 (C) 3Zn+2FeCl_3+6H_2O=2Fe(OH)_3↓+3ZnCl_2+3H_2↑  相似文献   

4.
铜片和浓硫酸反应,会析出大量黑色物质。为什么会产生黑色物质,而且在热的硫酸中也不溶解呢?因为,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还有副反应: 4H_2(SO)_4(浓)+5Cu(?)(Cu)_2S↓+3Cu(SO)_4+4H_2O当硫酸浓度保持在15摩尔/升以上时,硫化亚铜不过是个中间产物,可进一步氧化:  相似文献   

5.
本刊1986年第四期刊载《硫代硫酸钠银盐酸作用是歧化反应吗?》一文后,收到许多读者来信。现归纳如下安徽巢湖市青山中学魏华同志来信说: Na_2S_2O_3+2HCl=2NaCl+SO_2↑+S↓+H_2O。 对此反应是否是歧化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首先要明确反应物Na_2S_2O_3中S的化合价,和生成物中SO_2、S的硫的化合价,后者很清楚,S0_2中的S显+4价,单质S是0价,关键是Na_2S_20_3中S的化合价。 S_2O_3~(2-)与SO_4~(2-)的结构相似,但性质不同,SO_4~(2-)中的中心硫原子与4个氧原子共价键结合,由于O的电负性大于S的电负性,所以共用  相似文献   

6.
按金属活动顺序表,Na与CuSO_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析出单质铜。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按下列进行反应: 2Na+2H_2O=2NaOH+H_2↑ 2NaOH+CuSO_4=Cu(OH)_2↓+Na_2SO_4对此现象的解释,把听到的和资料上看到的归纳为三种: “水的浓度比CuSO_4大;” “钠跟水的接触面大;” “在水溶液中的Cu~(2+)离子已形成蓝色的水合络离子[Cu(H_2O)_6]~(2+),是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如右图)。CU~(2+)离子居中心,隐蔽性大,较稳定,金属  相似文献   

7.
一个好的课堂设问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经常重视自然巧妙地运用课前精心设计的设问,对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好处的。当然,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设问的方式各不相同。本文仅举一例说明一个设问启迪发散思维的效果。在复习初中化学第三章“碳”时,有一个方程式: Ca(OH)_2+CO_2=CaCO_3↓+H_2O 通常这个方程式都安排在答案中出现。我则一改常规,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围绕 Ca(OH)_2+CO_2=CaCO_3↓+H_2O这一答案,你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诸多同学离子方程式写错的原因,大致归纳有如下几种。 一、考虑问题欠全面、完整。 Ba(OH)_2和H_2SO_4的反应写成Ba~(2+)+SO_4~(2-)=BaSO_4↓或H~++OH~-=H_2O。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a~(2+)+2OH~-+2H~++SO_4~(2-)=BaSO_4↓+2H_2O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Sn(Cl)_2在水中容易水解,生成白色的Sn(OH)Cl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 Sn(Cl)_2+H_2O(?)Sn(OH)Cl↓+HCl 实验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制得Sn(Cl)_2的澄清溶液,就必须抑制Sn(Cl)_2的水解,通常是在溶液中事先加入HCl或先把Sn(Cl)_2溶于浓HCl中,再加水稀释,这样就可得到Sn(Cl)_2的澄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中凡是用到硫黄的实验,特别是做过弹性硫的实验以后,凝有硫的试管等较难洗净。这里介绍一种既节约又实用的方法。 把凝有硫的试管放在浓石灰水里煮沸,硫和Ca(OH)_2发生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多硫化钙(如CaS_4和CaS_5)和硫代硫酸钙CaS_2O_3,因此能将硫除去。这里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3Ca(OH)_2+10S=2CaS_4+CaS_2O_3+3H_2O 3Ca(OH)_2十12S=2CaS_5十CaS_2O_8+3H_2O  相似文献   

11.
题目:将5M的氨水与2M的磷酸溶液各50毫升混和反应,问能生成(NH_4)_3PO_4多少克? 甲解:已知:NH_3=5×0.05=0.25(摩尔) H_3PO_4=2×0.05=0.1(摩尔) 设0.25摩尔NH_3完全反应,需要x摩尔H_3PO_4。混和反应后可生成(NH_4)_3PO_4y克。 3NH_3+H_3PO_4=(NH_4)_3PO_4 3摩尔 1摩尔 149克 0.25摩尔 x摩尔 y克 x=0.25×1/3=0.083(摩尔)<0.1摩尔  相似文献   

12.
一、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例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例子方程式是()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_2:Ca~(2+)+2ClO~-+H_2O+CO_2=CaCO_3↓+2HClO  相似文献   

13.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14.
三、现象 a试管中橡胶熔化成棕褐色液体,液面上方有白雾状蒸气。b试管出现黑色沉淀。c试管收集到可使溴水或KMnO_4溶液褪色的无色液体。 四、原理 硫化橡胶受热可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的产物(解聚作用)和H_2S。H_2S可用CuSO_4溶液检验,H_2S+CuSO_4=CuS↓+H_2SO_4。冷凝所得液体中含有不饱和烃,故能使溴水或KMnO_4溶液褪色。a试管内液体呈棕褐色是由于橡胶受热分解生成了碳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实验证明,少数溶解度较大的氢氧化物如Mg(OH)_2、Mn(OH)_2等,既能溶于酸如盐酸、硝酸等,其反应为: Mg(OH)_2+2H~+=Mg~(2+)+2H_2O也能溶于铵盐如NH_4Cl、NH_4AC、NH_4HCO_3等。而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如Fe(0H)_3、Al(OH)_3等则难溶于铵盐,只溶于酸中。对于Mg(OH)_2溶于铵盐如NH_4Cl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NH_4Cl水解: NH_4~++H2ONH_3+H_3O~+水解生成的H~+再与Mg(OH)_2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Bi(NO_3)_3在水中极易水解,生成白色构BiONO_3沉淀,水解程度较大,或者说水解是比较完全的。Bi(NO_3)_3水解的分子方程式为:Bi(NO_3)_3+H_2OBiONO_3↓+2HNO_3实验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制得Bi(NO_3)_3的澄清溶液,就必须抑制Bi(NO_3)_3的水解,通常是在溶液中事先加入HNO_3或先把Bi(NO_3)_3溶于浓HNO_3中,再加水稀释,这样就可得到Bi(NO_3)_3的澄清溶液。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在陽離子第三组的混合分析中;通常最後鑑定Zn~(++)離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硫化氢法:(1) H_2S+Zn~(++)=2H~+ZnS↓ (白色沉澱) 2.(NH_4)_2Hg(CNS)_4和CoCl_2法:(2) (NH_4)_2Hg(CNS)_4+Zn~(++)=2NH_4~++Zn[Hg(CNS)_4]↓  相似文献   

18.
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十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注意电解质的强弱不同1郾氢氟酸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错误HF+OH-=F-+H2O正确二、注意“=”、“葑”不同2郾CH3COO-+H2O=CH3COOH+OH-错误CH3COO-+H2O葑CH3COOH+OH-正确3郾Fe3++SCN-=[Fe(SCN)]2+错误Fe3++SCN-葑[Fe(SCN)]2+正确三、注意“↑”、“↓”不同4郾HS-+H2O葑H2S↑错误HS-+H2O葑H2S正确5郾Al3++3H2O葑Al(OH)3↓+3H+错误Al3++3H2O葑Al(OH)3+3H+正确6郾3S2-+2Al3++6H2O葑2Al(OH)+3H2S错误3S2-+2Al3++6H2O=2Al(OH)↓+3H2S↑正确7郾Na2S2O3稀溶液中加入稀盐酸S2O32-+2H+=S↓+SO2…  相似文献   

19.
错在哪里?     
不一定都满足题意, 题:在△ABC中,已知B=雌5o,“=2亿了,S=3+召丁,求e、b、才、C。 解:,.’S=士a·。。inB=告侧万。,.’.士了万‘=3+斌丁…。=侧万+侧丁 又由余弦定理得 b,二a“+cZ一ZaeeosB=12+8+4侧了一(了了+亿丁)·士了丁=20+4亿丁一12一4亿了=8.’.b二2侧丁。 再由正弦定理得 2亿丁_2召了 sinB sinAA(或B)一般有两个,应加检验。 木题正确答案是:2了了。A=CO。。C=c二侧万+侧万.b=75。题:a是何实数时, 戈义一2_一一孟十一一‘十X一艺劣 2丫+口x(x一2)二o,只有一个实数根,并求出这个根。解:原方程化为:2x2一Zx+4+a x.(x一2)=0,.…  相似文献   

20.
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稀溶液后,HAc的电离度变大还是变小?从表面上看,似乎是HAc中加入OH~-后与其电离产生的H结合生成H_2O,使HAc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结果电离度变大。 可是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OH~-加入后,部分HAc发生几乎不可逆的电离(中和),由此产生的Ac~-是对已被中和部分HAc而言的,这部分HAc的电离度几乎百分之百,显然本题所讲的HAc电离度并非指这部分HAc。事实上,加入的少量NaOH与部分HAc结合生成了NaAc,离子方程式为:HAc OH~-=Ac~- H_2O,生成的Ac~-对剩余部分HAc的电离有同离子效应,起着仰制作用,结果使HAc电离度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