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陶瓷典籍在中西陶瓷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梳理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西译的具体成果,总结其发展分期,并结合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对陶瓷的关注方向和译者的翻译目的,从翻译语言、译者身份、翻译方法和译本类型等方面,系统评析了中国陶瓷典籍西文译本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深入探究中国陶瓷典籍的西译给中西陶瓷文化交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为中国陶瓷典籍外译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具体落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然 《今传媒》2005,(4):49-49
1943年10月19曰,毛泽东同志的光辉作《在延安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公开发表后,首先得到了亚洲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1945年12月,朝鲜就出版了《讲话》的朝译本,1972年,为纪念《讲话》发表30周年,朝鲜劳动党还出版了《讲话》的朝最新版本。1946年,日本“新日本学会“主编出版了日版《讲话》,改名《现阶段中国艺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系统阐述了近年来中山大学图书馆在全球收集的多种不同出版时期、不同语种的《共产党宣言》的情况,重点论述了19世纪早期重要的三种版本、20世纪前半叶两种重要的英译本和中国本土首个中文节译本的收藏情况、内容与版本特色等,认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经过长期的马克思主义馆藏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共产党宣言》版本收藏,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在欧美、在世界和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2011年8月影印出版的《景德镇陶瓷古籍文献精粹》中所登载的《陶记》、《陶说》、《景德镇陶录》、《景德镇陶歌》四部陶瓷古籍的版本流传、作者情况和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进行了考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陶瓷古籍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载体。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陶瓷典籍外译成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文章基于全球图书馆联合目录WorldCat,通过调研中国陶瓷古籍及其外译本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梳理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现实状况,结合不同典籍、不同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评析,总结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陶瓷跨文化传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发现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存在传而不透、传而不正、传而不通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包括加强中外学者以及中外出版机构的密切合作、优化中国陶瓷古籍的外译策略、开展中国陶瓷古籍文本的系统深入研究等。通过系统梳理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状况,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陶瓷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面叙述版本目录学家崔建英的学术思想。介绍崔建英先生对前人版本学及版本著录进行了认真的检验,在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审校工作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目》的编辑过程中,对版本的鉴定与著录和从群体视野审订版本方面颇多建树,并提出了建立中国古籍版本志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古籍约20万种,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总目录,全面反映了中国主要图书馆及部分海外图书馆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现状,但在古籍普查、版本调查、版本信息及编排方面存在遗漏和失误,亟待总结纠正,以利读者使用。  相似文献   

8.
论证《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的《天盖楼四书语录》并非天盖楼刻本,探讨此书的版本情况;指出殿本《西清古鉴》应为刻本而非铜版本,论证《名录》中《西清古鉴》实为光绪年间日本铜版本;《名录》中《全唐诗》应以初印本而非后印本为佳;并探讨《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古文渊鉴》尚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沈津 《图书与情报》2004,(6):104-107
江苏古籍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中的《少数民族古籍版本》、《新文学版本》非常有水准,而李际宁先生所撰《佛经版本》用力最勤,其学术思路和研究成果有新于叶德辉。文章还指出了《丛书》中体制和史实方面的不足和错误。  相似文献   

10.
顾廷龙同志溘然去世,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古籍版本目录事业的一大损失,全国人士都为之伤痛。他学问深湛,涉及面广,在图书馆工作、版本目录工作之外,书法是举世闻名的。他又精研古文字学,对金文、匋文、石鼓文皆有探索,匋文更是举世无二。他编写年谱,著过《吴大徵(字清卿,号愙斋)年谱》,是他在燕京大学研究所的毕业论文。顾老对于《古文尚书》也是唯一的研究专家。他的太老师姚志梁在清末任驻日公使时在日本得到《古文尚书》,是失传已久的中国古籍,带回后藏在南翔家中,顾老于访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以来日本留存的中国古籍回传中国的历史中,清驻日公使馆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学界较为著名的有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杨守敬等人.本文利用中日两国的文献、档案资料,考察了另一位驻日公使馆随员姚文栋在日期间积极搜求研究中日两国古代文献的事迹,对他向国内介绍日本收藏的中国古籍、推动并实际负责《经籍访古志》的出版以及收集并带回大量古籍的史实进行了考索,有助于学界深入了解和认识近代中日书籍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已被译成日、俄、英、法、德、朝等13种外文版本,涉及语文之多,译本出版量之大,都已超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其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985年,法语译本《金瓶梅》出版时,法国总统为之发表谈话,法文化部出面举行庆祝会,称《金瓶梅》在法国出版是法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地论述我国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它在国内外有着很大影响。日本友人增田涉,在鲁迅的热情指导下,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将《史略》译成日文,后由鲁迅用日文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一九三五年七月,由日本赛棱社出版。日  相似文献   

14.
这套《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所讲的版本,是书的版本,是中国书籍的版本,而且主要是讲现代书籍之前通称为古籍的版本。这好像只是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学问,其实并不尽然,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史、经常接触使用古籍的人,都得多少有点这方面的知识,事实上也有很多学人懂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而且成为古籍版本专家或爱好者。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亚马逊网《论语》英译本进行数据调查发现:其一,21世纪以来,《论语》英译本的版本数量迅猛增长;其二,非华人译者是《论语》英文翻译的主要力量;其三,从书评数量来看,非华人译本比华人译本更受读者关注;其四,国内出版社是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因此,出版社应加快《论语》英译本的国外出版,拓宽多条出版渠道,实施国外化出版计划,壮大国内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依据馆藏4种古籍善本,从版本、卷数等方面对《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7.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贩书偶记》和《书目答问补正》,皆属近代问世的版本目录学专著,不仅应为一般古籍管理工作者所了解,也是广大文史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本文从版本目录的角度对三书的特点和优劣作一番比较。 1.关于古籍版本的流传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籍总目》具有收录古籍最多、记录版本最众且注明收藏单位之优点,也存在着著录版本、作者及卷数不准,遗漏版本,同一版本重复著录,著录内容简略,标注收藏单位随意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2月23日,在由文化部发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中,浙江省共有110部古籍入选。《名录》共收录2383部珍贵古籍,从先秦两汉至明清,所有古籍按时间先后分类。《名录》的建立,标志着自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以来中国第一次古籍普查已经启动,而且规模也超过了历次,入选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研究古籍版本学产生和发展的标准入手,在分析古籍版本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同书异本的大量出现、校勘工作的蓬勃开展、善本概念的形成、版本目录《七略》的出现,都说明先秦两汉时期已经产生了古籍版本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