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目的/意义] 基于社交媒体,探索突发事件信息生命周期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分类及其关注主题的演变规律,为更精准的危机信息监测与动态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以特定危机事件的事实文本数据为来源,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动态主题模型为指导,构建三维动态主题演化模型以对社交媒体危机事件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与话题关注进行主题挖掘。其中包括时间粒度划分、利益相关者的定量评估、基于时间和主体的危机主题观点识别与刻画,并利用可视化工具对该动态趋势进行表征。[结果/结论] 基于三维动态主题演化模型,利益相关者的组成与分类在不同阶段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其关注主题与行为特征也体现出不同的偏好性和动态差异性。危机主体的动态与危机主题的动态有效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学术交流模式总体朝着开放获取的趋势发展,信息时代的科学活动需要更多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开放数据是公众参与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对于图书馆工作还是对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来说,科研模式的变革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机遇,即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新内容,包括:明确科研数据管理各利益方;明确数据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塑造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文化,开展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数据对话;进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各个环节的政策研究;明确数据馆员发挥的作用和职业价值。表6。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解析国际组织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所定义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作用来为完善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和实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网络调查和文本分析,论述国际组织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所定义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责任与作用。[结果/结论]国际组织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定义了包括政府、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研究资助机构、图书馆或档案馆、数据中心、出版商、专业协会或学会、用户、企业等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活动中所具有的不同的责任与作用。我国应该借鉴这些经验制定国内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进一步提升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4.
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活动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动力,以为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规范分析法,解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动力。[结果/结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用于指导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研究机构、研究资助机构、图书情报机构、数据中心、行业协会、出版社、研究人员、其他企业、用户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可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受益,拥有不同的利益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兴起,研究数据作为一种重要学术资源在开放科学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本文分析传统基于机构要求的研究数据管理计划(DMP)在面对越来越多各类学科参与研究数据管理时,其单一性与多学科丰富、复杂的数据形态所导致的适用度低、效率低下等弊端。并对科学欧洲制订的基于特定学科的研究数据管理框架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改善科研人员及资助者制订、评估DMP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我国研究数据管理(RDM)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既是开放科学交流与合作的现实需要和科研数据共享与利用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适配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方法/过程] 选取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一流高校图书馆为样本,针对其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核心支撑要素、主要循环流程与内容、关键主体及其权责等方面展开调研,从整合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DLC-SH)深入探究其服务建设的经验与问题。[结果/结论] 基于DLC-SH视角提出一种由宏观顶层设计与政策规划、中观服务路径设想与前瞻、微观服务体系构建与实现等相互联系的方面把控我国未来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框架,为后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内在机理与模式,以促进数据流动和深度挖掘,释放更多数据红利,创造更大公共价值,为政府数据管理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设计量表并进行实证分析,在验证相关变量关系基础上,建构基于跨界融合的多方协同式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阐释。[结果/结论]平台、数据、机制与绩效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现阶段,应健全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创新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数据管理,实现数据跨界融合,为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数据驱动"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燕花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130-138
[目的/意义] 探究国内外高校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的主要构成要素,从而为国内高校开展类似服务提供有效的建议。[方法/过程] 在总结分析科研数据管理内涵的前提下,论述高校开展科研数据管理的特征;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开展科研数据管理的众多案例,总结出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实践的几大要素:政策制定、基础设施、服务、利益相关者和资金模式。[结果/结论] 根据这些实践要素和国内高校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现状,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档案数据管理概念的提出,基于数据管理视角,从档案的数据属性和数据的生命周期出发,对档案数据以数据管理的方式进行全程管理,并且依托于云平台和内容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档案数据资源观逐渐兴起[1],如何开发档案数据资源成为学术研究的“新宠儿”。围绕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开展的档案信息化“十三五”发展方向研讨会也从建立档案数据资源交换标准规范体系、提供开放档案数据资源的社会化服务和对档案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等方面就档案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问题进行了探讨[2]。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我国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政策内容的深化细化,有必要对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比较和分析。本文从政策发展视角出发,借鉴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和政策要素理论,构建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分析框架,采用统计描述、定量主题分析与定性内容分析方法,从政策发展历程、政策利益相关者责任、政策主题相似度及关键内容要素等方面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181份科学数据管理政策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制定步伐大大加快,但是在颁布主体、政策数量、动态修订、利益相关者责任分配、政策主题侧重、关键政策内容要素等方面仍有不足。建议未来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引导、多主体支撑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体系;细化对关键政策要素的规定,保障科学数据的质量与复用价值;推进资源整合,注重科学数据与科技档案的关联归档与协同管理;加强政策协同,强化科学数据管理的保障机制。图4。表1。参考文献7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对《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进行解读,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推动我国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从数据生命周期和责任相关者二维视角对《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进行解读。[结果/结论]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形成了以数据生命周期为经、以责任相关者为纬的科学数据管理体系,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科学数据"国家统筹、各部门与各地区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数据密集化(e-Science)科学研究新形势下,规范高效地管理科研活动和科学数据,对科研创新突破、资源集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调研多个研究团队科研数据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科研—数据双生命周期模型,构建了科研活动与科学数据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初步探讨了平台的系统架构与功能实现,详细阐述了平台的用户角色管理及权限分配策略,以期这个新型平台能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经到了深耕细作的关键阶段。对其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能提高专题库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与专家访谈法对专题库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分析其角色与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分的方式构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权力-利益矩阵,由此得到核心、中间和边缘三类利益相关者,并进一步分析其动态演变情况。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有资助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图书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等12类利益相关者,建议厘清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分类制定管理措施;关注权力-利益矩阵动态演变,实现精细化管理;重视图书馆的参与,充分发挥其信息职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虽已出台政策对科学数据的管理、共享与利用给出了明确的引导与规范,但现有主流的数据管理平台架构侧重在对数据的科学管理,数据的共享利用效率不高,本研究在系统拓展现有平台的数据管理功能基础上,聚焦解决科学数据的共享利用难题。[方法/过程] 在广泛调研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厘清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困境,其次系统设计与阐释了全生命周期视域下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功能与特点,进而结合平台实例,详细描绘了核心功能的关键技术实现。[结果/结论] 以开放互联为基础、以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自助分析为特色,最终建立起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基础框架,并据此设计实现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可为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特色案例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鼓励出于利他目的的数据共享是发挥数据潜力、促进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也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重要路径。文章围绕《数据治理法案》提出的“数据利他”概念进行研究,探讨数据利他的相关概念内涵、利益相关者及组织运行与实践,为我国数据开放与共享提供参考。作为数据共享新机制,数据利他在发展之初会遇到一定阻碍,需要从获得利益相关者信任、激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力、获取可持续的资金支持、解决组织运行中的技术难题、助力公共数据开放5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明确数据权的内容及权属、构建数据权利的保障体系是现代数据立法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实现了数据确权,并对数据权及其权利体系进行解构与规范。文章解读该条例的主要内容、亮点和缺陷,即对个人数据保护、公共数据管理与共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数据管理安全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于法理基础、制度支撑和条例实施等方面有着诸多亮点,在法律效力边界、数据产权归属与权益分配、对接通行标准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价值阙如。这一示范性的“深圳探索”体现了中国特色,对全国及各地方数据立法与实践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在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体系中,数据中心是关键利益相关者。对科学数据中心发展的现状、基本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过程] 利用re3data.org注册机制,从多角度分析科学数据中心,包括收录数据的类型、数据的获取方式、数据获取的限制条件、使用许可、元数据标准、永久标识符、质量管理、数据中心的认证等内容。[结果/结论] 在分析科学数据中心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提出相关建议,包括推进科学数据的开放性、合理配置管理成本、有效评估科学数据质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主数据管理中的Why,What,How和Wh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信息系统工程》2010,(7):34-34,29
主数据管理是基于业务驱动的IT技术协同管理,通过对贯穿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数据要素的管理,确定和颁布数据标准,建立主数据管理平台,进而建立企业的数据管控能力。主数据管理的需要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在全局的、系统的高度,用IT技术整合、协调业务部门的主数据管理诉求,将业务管理人员纳入到主数据的管理组织中来,从而才能保障业务连贯性和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数据管理计划在图书馆用户研究和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归纳总结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的应用价值,引导图书馆更好地利用数据管理计划来提升其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方法/过程] 梳理有关数据管理计划的现有研究成果,总结数据管理计划对图书馆推进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3种应用价值,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的内容分析实践为例,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3种应用价值及应用注意事项。[结果/结论] 数据管理计划对图书馆推进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帮助深入了解所在机构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实践与行为特征;作为一种反馈渠道,为图书馆当下服务的改进、潜在服务的开发提供启发;作为一个根植于实践的培训平台,帮助馆员有效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并构建利益相关者合作网络。但是分析数据管理计划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应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机构实施和改善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尽管如此,数据管理计划的重要性仍无可置疑,国内相关机构应尽快将提出数据管理计划要求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0.
科研档案与科学数据协同管理是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相关利益主体及其协同互动关系是实现高效协同管理的基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文献梳理归纳科研档案与科学数据协同管理涉及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并根据“权力-利益”矩阵对其进行分类,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研法和深度访谈法,以管理型利益主体为中心,进一步探索管理型利益主体内部及其与领导型、保障型、利用型等其他利益主体的协同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研档案与科学数据利益主体协同机制的推进路径: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开展协同管理试点,鼓励公益性主导的增值服务供给,以数据管护人才培养支撑主体协同机制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