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详细阐述了“单摆”模型如何构建及其应用,其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单摆模型”这类题目。  相似文献   

2.
简谐运动周期探究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机械振动”一章,通过对典型的弹簧振子这个理想模型的分析,得出简谐运动的受力特征和运动特征,但对简谐运动的周期未作探究,给出的仅仅是单摆周期公式,而且又只是在定性演示基础上的定量“介绍”,缺乏严谨的理论和实验论证。那么怎样就弹簧振子这个基本模型,指导学生对其周期公式进行探究,进而推演单摆及其它类型的简谐运动的周期,这一问题不仅反映了开发与创生课程的必要性,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一个生动的例证,而且,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领会探究的培养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对周期的探究可从以下方面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3.
人们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时往往抽象成一定的“模型”进行处理。物理“模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现象和过程的本质,有助于物理知识的迁移.本文对物理“模型”教学的模式及实践做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对物理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摆线的质量不计且摆线不可伸长,摆球密度较大而直径比摆线的长小得多.当最大摆角小于5°,回复力F=(mg/l)x时,单摆的运动可视为简谐运动,惠更斯从实验中总结出作简谐运动的单摆周期公式为这里的“l”应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阐述了"单摆"模型如何构建及其应用,其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单摆模型"这类题目.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数字“0”是不是自然数历来有两种观点.国外的数学界大部分规定“0”是自然数.为了国际交流的方便,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把“0”纳入自然数之列.物理实验中计数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例如在“用单摆(或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计(时)数的起点就应该是零!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参考书里都教条式地从1数起,若数到50时按下停表,实际上只有49个周期.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猜——试——想——议——做”的方式.努力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职学生对“修辞”方法不能给予高度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对学生扣以积极的引导.使之认识“修辞”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同行间民主、自由地认真探讨、研究,力争掌握“映衬”、“对比”两种“修辞”方法的本质及其尽可能多的表现形式,这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材对单摆进行了理想化的科学抽象,建立了“单摆模型”,并给出了单摆周期公式T=2π√L/g.现举例说明公式中g如何取值。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教材中,单摆周期公式T=2π√1/g,一般是直接给出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要能够应用,但不要求掌握其推导过程.为使学生更好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施中能灵活应用、拓展延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高中物理复习对单摆振动周期公式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模型”在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物理教学中“模型”教学的设计思想是教授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鹤松 《物理教师》2010,31(10):25-26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人们经常提到“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问题.单摆是振动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笔者以单摆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应有怎样的“一桶水”.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数学教学不应只局限于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理解课本的知识内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运用课本的知识.通过课本例题的学习起到“窥一斑知全貌”、“举一例能反三”的教学效果。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和研究数学科学领域.是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1.“优生”之重与“差生”之轻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与学生都会陷入“数字化生存”状态,教师是跟着它走,学生是被它牵着走。在这种状态之下,分数就是一切,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相应地,考高分的学生就是“优生”,分数低的学生自然就是“差生”。考试的结果常常是人为地以分数的高低确定学生的等级优劣:“优生”被设想为能够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并可以给学校和社会带来荣誉的人;  相似文献   

16.
郭守月 《中学理科》2005,(10):38-39
斜抛体运动是力学知识的难点之一,研究斜体运动的规律足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否使学生对斜抛体运动的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清晰、全面的理解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本文借助矢量作图法直观地再现了抛体运动的动态过程,并通过矢量图浅显易懂地推导出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矢量形式和标量形式,同时也揭示了其运动轨迹的形成过程.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在“动”中求“静”,在“静”中看“动”的辩证思维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明显地提高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说数学”的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地“说”知识、“思”方法、“辩”疑点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反馈.将学生错误思维方式加以纠正。同时,“说”“思”“辩”的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毛玉华 《教师》2012,(19):103-103
让学生在亲历中判断.在亲历中选择,在亲历中建构,在亲历中体验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向着生命健康发展。“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做到”说明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下面就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这一教学内容谈谈如何让学生“做”中“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