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猪年话猪     
张燕 《兰台内外》2007,(1):63-63
今年按十二生肖是猪年。猪是脊椎动物哺乳类偶蹄家畜。它的祖先是亚洲和欧洲的野猪。分布于西欧、印度、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性情凶暴,常与人为敌。我国养猪的历史,可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之前,至少已有5600至608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养猪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汉字中的“家”便是屋顶之下养猪的形象,即“宀”(家)与“豕”(猪)相合而成,意为无猪不成家,说明猪与我国古代人们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养猪历史之悠久。  相似文献   

2.
我到江苏省江阴县访问养猪模范李仁林。我说:“猪为六畜之首,养猪工作太重要了!”他说:“养了三年猪,田里旺得不可知。养猪,可以肥田。”“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不养猪,就要荒田。”我说:“养猪,饲料问题是第一位的。”他说:“养猪,首先要抓饲料。人不给猪吃,猪就不给人吃。”我说:“这猪养得真好!又肥又大。”他说:“你看这猪,滚瓜溜圆,肚子拖地。看见人走到跟  相似文献   

3.
一位美国朋友听了陈香梅的讲话后说:“人家说安娜(陈香梅的英文名字)漂亮,没料到她的言词更漂亮。”是的,陈香梅的文章与言词一样如行云流水,声情并茂,文思才涌,读后令人心潮激荡,叹赏不已。二百多万字的《陈香梅全集》是“才女安娜”大半个世纪椽笔才情的总汇。 陈香梅出身于名门世家,自小喜欢读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赋以及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等都在她的涉猎范围之内。正是这种古典文学的养分涵养了这位才女安娜,使她具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陈香梅常说,“看书、读书、写书是我的最爱。”在《陈香梅全集》…  相似文献   

4.
养猪的川西农户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㈦”的美誉,生活在成都郊县的村民靠天吃天,靠水吃水。在稻田麦地劳作之余,部喜爱在房前牧牛,溪中养鸭,圈中喂猪。川西平原生长的谷子、玉米、麦子、胡豆、红苕、菜籽等农作物,很适合饲养各种牲畜和家禽。据民闲25年(即1936年)四川省家畜保育所调查,在成部郊县,许多村民分别喂养有猪、牛、羊、鸡、鸭、鹅、兔等。相比而言,喂养乍猪的村民最多.  相似文献   

5.
他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病已有半年之久,一直拖到挪不动双腿了,才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住进了连云港149医院。然而,在他床头枕边仍堆满了随身带来的《新闻写作指南》、《新闻通讯》和《新华日报》、《连云港日报》。同室的病员说:“他呀,在治病的20多天时间里,除了最疼痛难忍的头几天外,不是看书读报,就是写稿改稿。”这期间,他为报刊撰写了5篇言论,  相似文献   

6.
公关是企业或事业单位,甚至行政单位在市场化条件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形象”成为一种争夺公众眼球的资源。从传播的角度看,形象的策划和传播,需要研究传播规律和考虑社会接受心理的张力。我们以重庆市荣昌县的《猪之歌》为例,分析一下近年城市公关的传播问题。该县是全国的养猪大县,荣昌猪因“瘦肉率高、白色、特定遗传性状”而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猪种,与太湖猪、东北民猪并称中国三大猪种《。猪之歌》是一首由北京世纪飞乐公司的女歌手香香演唱的时下当红歌曲。荣昌县欲购买《猪之歌》的版权,打算成功后更名为《荣昌猪之歌》,作为形象推广…  相似文献   

7.
看书与读书     
看书与读书在古代是有区别的。曾国藩在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讲到了这个问题:“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  相似文献   

8.
没想到,《“猪八戒”住高楼》这篇通讯见报的第二天,就有部分县市有关读者来电话说:头一次看到猪还能住在五、六层楼房里饲养的事,真新鲜,我们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吉林省档案馆珍藏的“才丁牲乌拉捕贡江界图”被收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 打牲乌拉满语为“布特哈乌拉”,汉译为江河渔猎之地,位于今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清顺治初年,清延内务府在打牲乌拉设总管衙门,专门为清皇室采捕东珠、人参、蜂蜜、鲟鳇鱼、松塔、松子等土特产品,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1977,(6)
养猪机械化目前国外所谓的机械化养猪、养鸡、养鸭,实际上是猪、鸡、鸭饲养的工厂化和现代化。一九七五年五月在意大利举行了一次国际养猪展阅会。展出的养猪机械化设备,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1,(7):24-24
熟悉叶广芩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格格”作家,其代表作品《采桑子》、《全家福》等取材于家族背景、京味风情,勾勒了老北京的近现代史。她也是一位“黄土地”作家,其作品《青木川》、《老县城》等以秦岭深处的小城镇为描摹对象,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份,我们村一个农民把养了7个多月的两头猪赶到集市上卖了,只赚了20元钱。同村另一农民参加了省电台举办的“快速养猪函授班一学习,科学养猪,他家养的猪每天都要长1.5斤以上。当时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推广快速养猪法,我就依上面两个事实,以《相比之下还是科学养猪好》为题写了一个新闻小故事。不到10天,就被省、地、县三级电台采用了。这篇稿件一广播,本村有不少农  相似文献   

13.
木东 《今传媒》2006,(8):51-53
程秋萍,51岁,现为《武汉晚报》主任记者、“新闻148”栏目主持人,曾被武汉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及“维权卫士”称号,武汉市政法委授予她“优秀执法监督员”称号,被群众亲切称为“太平绅士”、“民心记者”。二十二年,她从未离开过新闻职业。在此期间,她接待来访者近20万人次,澄清或纠正大小冤假案近千起,借助自己的笔帮助过成千上万的人,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太平绅士”、“民心记者”……平常,她乘电梯上下班,同事总问她“忙什么”,她最平常的回答为“还不是穷人的事”。正因为忙多了穷人的事,别人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傻大姐”……她将…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出版能使读者“同时看书、听音乐及观看电视”,台湾出版界正在努力开发这种“五官并用”的出版媒体。光复书局最早投入电子书开发,曾与声宝、菲力浦合作开发“电视光碟机”,并以《中国古建筑》为先导进行电子书的尝试,现在已具有自制光碟的实力。1995年推出自制的《丑小鸭》,现已涵盖幼教、语文、百科类多种电子书。目前投入电子出版业的越来越多,如信谊的《好朋友一起走》,天充的《古典文学名著光碟》。远流公司去年7月上市《老鼠娶新娘》及《用英语  相似文献   

15.
刘楚 《传媒》2003,(1):44-46
北京,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之后,太阳终于懒洋洋地探出了头。我坐在工体旁的“多伯咖啡”店里,等《超级访问》的主持人李静。据说“多伯咖啡”是李静和她的同事们“办公”的“据点”,而且离他们的大本营非常近。  相似文献   

16.
近来,配合养猪积肥的报道,我们画了一些宣传画和漫画。为了学习,我们翻阅了一下各地报纸在养猪积肥方面的美术作品,有重点地研究了几幅漫画。看看人家,比比自己,就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像这样紧密结合实际的学习,是一条好经验。养猪积肥的宣传报道思想,是提倡“以田养猪,以猪养田,猪多肥多,肥多粮多”。当前具体的努力目标,是要实现亩田头猪。我们美术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循着这些思想,寻找好的表现方法。开头我们曾  相似文献   

17.
隐性采访的优势与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界对隐性采访这种“非常规武器”的运用颇为引人注目:《羊城晚报》记者装“猪贩”千里“追猪”,扮“花贩”、“老板娘”夜探“卖花女”,《南方日报》记者冒充“嫖客”揭露“黄害”,《经济日报》、《长江日报》、新华社记者各自以“菜贩”身份披露蔬菜流通环节的是是非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一周年志庆之际组织长途汽车队纵横南北大曝过关闯卡、遭“匪”遇“霸”的真实经历……隐性采访的运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一股求实、求真的清新之风,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各图书馆已把为科研生产服务提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为使图书馆更好地为科研生产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各地图书馆经常组织一些专题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把为科技服务摆到了各项工作之首,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受到了社会的赞扬。然而,在有些刊物的文章和经验交流会的材料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不少“摘桃子”的现象。如某图书馆在谈到他们为专业户服务时说:“某某同志是养鸡专业户,平均每年可收入纯利润一万余元,但鸡瘟病一直没有解决,通过我馆送的《鸡瘟病的防治》和《养鸡问答》等书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请问:养鸡不会科学饲养,每年竟可收入一万元以上,岂不可笑?鸡瘟病在农村几乎每年都要发生,连鸡瘟病都治不了,又何谈成为养鸡专业户呢?象这样的事例在一些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界对隐性采访这种“非常规武器”的运用颇为引人注目:《羊城晚报》记者装“猪贩”千里“追猪”,扮“花贩”、“老板娘”夜探“卖花女”,《南方日报》记者冒充“嫖客”揭露“黄害”;《经济日报》、《长江日报》、新华社记者各自以“菜贩”身份披露蔬菜流通环节的是是非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一周年志庆之际组织长途汽车队纵横南北、过关闯卡,大曝遭“匪”遇“霸”的真实经历……隐性采访的运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一股求实、求真的清新之风,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 隐性采访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又叫微服采访。它是中外记者为获取新闻而采取的一种特殊采访手段。随着新闻改革、新闻竞争的需要,隐性采访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似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它的优势、缺陷及相应对策等进行总结、探讨。 一、隐性采访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辽沈晚报》与全球最大规模的中文网站新浪网近日作出共同选择——两家“联姻”,在国内首家推出报网联合。 《辽沈晚报》“相中”了新浪网的实力与规模,相信她有能力使该报的信息通过最现代的“第四媒体”为更多的读者获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