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应用旅行费用法评估黄山风景区游憩价值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谢贤政  马中 《资源科学》2006,28(3):128-136
旅行费用法是相对成熟的游憩价值评价方法。本文以旅游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黄山风景区作为研究案例,讨论了TCM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同时,在客源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客源省份(出游小区)的典型出游方式,并以此作为分摊多目的地旅行费用的依据,建立ZTCM模型,计算黄山风景区的游憩价值。通过与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可以认为,旅游景点的市场影响力、多目的地旅行的处理方法及计算方法对游憩价值的消费者剩余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通过与相关研究比较,可以认为本文的多目的地旅行费用分摊方法符合实际情况,计算出来的游憩价值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王喜刚  王尔大 《资源科学》2013,35(8):1693-1700
非市场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一直是环境经济学、旅游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非市场资源游憩价值评估,有助于旅游景区的管理者横向和纵向比较非市场资源存在状态和价值,更好地为保护、利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使景区旅游产业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旅行成本法为基本原理、福利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为基础理论,利用负二项分布计数模型对传统旅行成本法进行修正,并对大连市老虎滩国家海洋公园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老虎滩国家海洋公园游憩价值为5.805亿元,根据这一评价结果,管理者可以在资源利用、保护、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农地游憩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地游憩价值的评估,可以促进城郊农地的合理有效利用,为纠正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失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庄园和水高庄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共获得765份有效样本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旅行成本法,在剔除了非游憩价值部分和评估区域内非农地部分,分别对比评估了两庄园内农地的游憩价值。结果显示,杨柳青庄园和水高庄园游客的人均消费者剩余分别为86.98元和94.15元,人均旅行费用为386.16元和322.03元;杨柳青庄园农地年游憩价值为2.62亿元,单位面积游憩价值为628.90万元/hm2;水高庄园农地年游憩价值为2.19亿元,单位面积游憩价值为241.54万元/hm2。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郊区休闲农庄农地游憩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进云  杨微  乔荣锋 《资源科学》2014,36(9):1898-1906
农地游憩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地游憩价值的评估,可以促进城郊农地的合理有效利用,为纠正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失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庄园和水高庄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共获得765份有效样本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旅行成本法,在剔除了非游憩价值部分和评估区域内非农地部分,分别对比评估了两庄园内农地的游憩价值。结果显示,杨柳青庄园和水高庄园游客的人均消费者剩余分别为86.98元和94.15元,人均旅行费用为386.16元和322.03元;杨柳青庄园农地年游憩价值为2.62亿元,单位面积游憩价值为628.90万元/hm2;水高庄园农地年游憩价值为2.19亿元,单位面积游憩价值为241.54万元/hm2。  相似文献   

5.
王尔大  李莉  韦健华 《资源科学》2015,37(1):193-200
随着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景区管理者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满足游客游憩需求的双重压力。本文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选择实验法和条件Logit模型分析效用最大化的景区资源和管理属性组合,并对景区内的主要属性进行经济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水质清澈度、垃圾数量和拥挤度均对游憩效用具有显著影响。该公园当前经济价值为27.3元/人次旅行,对每一位游客每次旅行而言,植被覆盖率每提高10%,公园的经济价值将提高30元;水质清澈度每提高0.5m,公园经济价值将提高24元;垃圾数量增加5件/20m2,公园经济价值将损失20元。公园经济价值最大为36.6元/人次旅行,并得出其相应的效用最大化属性组合方案。此外,游客对公园当前的拥挤状况并不满意,其意愿支付为负值;另外,拥挤度水平与游客意愿支付之间呈倒U型,公园最佳的游客拥挤度为15人/100 m2,相应的最大意愿支付为44.6元。  相似文献   

6.
崔峰  丁风芹  何杨  杜林华  颜廷凯 《资源科学》2012,34(10):1988-1996
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基于游客支付意愿(WTP)的调查,对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游客(62.1%)对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有支付意愿,表明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和价值。2011年,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4.73亿元,其中,存在价值为3.07亿元,遗产价值为0.88亿元,选择价值为0.79亿元。通过对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其保护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支付意愿、支付意愿值的相关分析可知:游客受教育程度、年龄与支付意愿显著相关,而性别、客源地、月收入及游客对玄武湖公园的了解程度等对支付意愿影响较小;月收入与支付意愿值显著相关,其他因素对支付意愿值的影响并不显著。该评价研究有助于游客全面认识城市公园游憩资源的价值,增强其保护意识,并能为有关部门制定游憩资源规划、管理与保护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湿地的休闲旅游服务功能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环境教育、视觉享受的场所,而且旅游的收入能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因此对滨海湿地的休闲旅游价值进行科学地评估和量化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获得辽宁省2014年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服务功能的总价值,本文以辽宁省6个典型滨海湿地:盘锦红海滩湿地、锦州凌河口湿地、大连斑海豹湿地、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葫芦岛龙湾滨海湿地和营口西炮台湿地为代表,采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简称TCIA)核算旅行费用(包括旅行费用支出和旅行时间成本)和消费者剩余两方面的价值,计算出每个典型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休闲旅游价值,再根据辽宁省沿海6市的滨海湿地总面积,最终对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总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总价值为201.84亿元。其中,大连的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最高,为85.70亿元,占全省滨海湿地旅游价值的42.46%;盘锦、葫芦岛、营口、丹东的值依次减小,分别为29.03亿元、27.49亿元、25.48亿元、20.94亿元;锦州的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为最低,为13.20亿元,仅占全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的6.54%。评估结果可作为辽宁省滨海湿地旅游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向明 《资源科学》2006,28(3):143-150
对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的价值评估在国外已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而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评估技术方面已取得较长足进步,其中最突出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旅行费用法、费用支付法和条件评价法。在中国此类研究开展较晚,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本文分析了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阐释了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意义。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本文构建出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的非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旅游资源的非经济性资产评价,主要是一种开发条件、开发潜力评价以及非经济性效益评价,为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评估提供依据。而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资产评估则是通过其产品的预期收益指标与成本指标来间接核算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后运用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旅游资源资产的价格构成,构建了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模型,为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提供 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都市休闲农业中农地的非市场价值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都市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游憩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文章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应用旅游成本法(TCM)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估算该农庄农地的非市场价值。在对农庄及247位受访游客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表明:①和平农庄2006年总的消费者剩余(Total consumer surplus, TCS)在1591.36×104元,游客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CS)530.45元/人,约为旅游平均费用的2.6倍,休闲农庄农地景观年均游憩价值397845元/hm2;②从游客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出发,和平农庄农地景观每年保护的补偿价值(compensation variation, CV)达153.14×104元,农地年均存在价值38 285.1元/hm2;③相对传统农业而言,休闲农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单位土地经济产值是传统种植业产值(4628.10元/hm2)的5.4倍,然而其目前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实现的非市场价值则更加显著,单位游憩价值和保存价值分别是传统种植业收益的85.96倍和8.27倍;④保护型农地提供的环境舒适、景观等非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传统的经济产出价值,然而其在现行的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中却往往被遗漏,意味着在土地分配决策与消费实践中,如果只单纯考虑经济产出,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0.
叶菁  侯卫生  邓东成  庄文明 《资源科学》2016,38(11):2147-2156
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是合理利用城市有限土地、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前提。在分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三维质量的可变模糊评价思路与方法。以广东省佛山东平新城地区为例,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Voxel模型对评价区域进行三维剖分,建立断裂面三维缓冲区,定量计算三维缓冲区内各评价单元体顶点上的影响因子值,计算各指标的相对隶属度,按照主题层计算评价区域内各节点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可变模糊集理论能够解决评价因子的模糊性和不完备性,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地下空间质量的相对性;将地质体约束引入到评价单元体划分及空间插值过程中,可以有效削弱数据变异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尤其是在断裂三维缓冲区模型的建立及指标定量化工作中,能够细化断裂在三维评价中的影响作用,降低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A well-designed travel route can increase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revisit intentions by helping them explore popular or/and hidden places conveniently and thus better experiencing the destination. The popularity of travel route development has resulted in tourists using cities’ infrastructure to enable travel from areas with well-structured accessibility to more inaccessible area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travel routes to enhance travel experiences, the tourism literature lacks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ravel routes should consider not only the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tourist destinations but also accessibility using mobility within smart tourism citie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accessibility in assessing a travel route. Drawing on the distance decay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effective tourism exclusion zone (ETEZ), we argue that a travel route can be adopted when every part of the route is accessible in terms of time cos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dopted a multi-method approach. We explored how much developers consider accessibility when generating a travel route via a case study in study 1. An experiment, study 2, strengthened the results of study 1, presenting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ers of travel routes.  相似文献   

12.
郑鹏 《资源科学》2012,34(5):948-955
本文在埃赫特纳与里奇划分出旅游认知形象内在属性的基础上,以西安欧美旅游者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种属性与旅游地整体形象、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混合性属性对旅游地整体形象影响最大;②心理性属性对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影响程度大,混合性属性、功能性属性对旅游者推荐意愿的影响显著;③旅游地整体形象对重游意愿比对推荐意愿的影响程度高。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拓宽了旅游地形象研究的体系,同时对指导西安市进行形象塑造推广、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柯健  华哲铭  许鑫 《资源科学》2022,44(1):127-142
"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吸引力和旅游品质,有必要对城市旅游文化元素深入解构,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携程网站的上海游记文本,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三级编码过程生成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分类体系,并结合上海旅游文化元素关键词表,分析城市旅游...  相似文献   

14.
唐治元 《大众科技》2011,(12):251-252,207
旅游演艺产品既满足了旅游者体验性与参与性的高层次旅游需求,又可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章结合旅游形象屏蔽机理,通过对《梯玛神歌》在张家界旅游演艺产品中的地位分析,将其定位为大型山水实景原生态民族史诗表演,并提出了相关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樊燚琴 《科教文汇》2011,(2):207-208
休闲旅游是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基本定位。休闲是人类的自由创造状态,审美把人们的休闲状态引导向积极的活动方式,二者以具体的审美活动实现连接,休闲旅游是其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杭州西湖的休闲审美品格进行评介有利于西湖景区的规划发展,对其他旅游区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玉婷  徐晓林  陈涛 《现代情报》2012,32(6):46-50,54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旅游信息化和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缺少以游客为出发点的信息服务系统研究。本文尝试从游客情感角度出发,运用场所依赖理论基本内容,通过对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内容与场所依赖形成的关系分析,针对出行前、旅行中、旅行后3种旅行状态分别总结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模式,以期丰富旅游规划的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佑印 《资源科学》2016,38(4):588-598
海洋旅游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产业,对其潜在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为科学发展海洋旅游提供支撑。通过构建潜在市场规模测算模型,对中国潜在的海洋旅游市场规模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借助网络调研平台,对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托发生学理论,对制约游客海洋旅游市场出行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际海洋旅游目的地,对造成高端海洋旅游市场流失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中国潜在海洋旅游市场规模约占国内市场20%左右,空间分布受经济与距离双重影响呈现出东-西梯度递减的格局;②中国潜在海洋旅游市场的期望偏好特征总体优于国内其他旅游市场,然而依然以初级的观光休闲型消费为主;③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的内在制约因素主要是旅游消费和闲暇时间,而造成高端市场流失的外在制约因素主要是景区秩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首先,本文依据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原理,采用平均值估计和多重线性对数模型,分别推算出黄果树风景区的WTP值90.52元/人和102.81元/人、WTA值175.06元/人和129.05元/人。经分析,认为虽然WTP值和WTA值都可用于评估黄果树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但WTA值更适合于评估我国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这样,以2005年黄果树来访游客数225×104人次作为统计母本,其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在2.90×108~3.94×108元之间。其次,对WTA值与WTP值进行比较,得到WTA/WTP的比值为1.93、1.26。通过分析探讨,认为引起该比值差的因素,主要有赋予效应与厌恶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和赔偿效应等。同时,认为通过该类评价研究,可了解和促进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能为政府和经营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性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