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中国的第一枚纪念邮资封是1982年8月发行的“纳米比亚日”,第一套纪念邮资片是1984年8月发行的“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邮资封片除邮政功能外,还有很强的知识性、艺术性。邮资封片经过邮市几番大潮的洗礼和低迷的考验,已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其集藏队伍增长的速度已超出了集票张的队  相似文献   

2.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4,(10):41-41
今夏申城高温天少,气温平和,邮市的“歇夏期”也有所缩短。7月下旬起,部分新邮品种出现复苏迹象,8月份以来,新邮板块价格呈现普遍上涨的局面,给集邮市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8月中旬,部分JF、JP等低价邮资封片板块开始回暖,价格走势转强,成交相当活跃。评选纪念张、小本票、第二和第三轮生肖板块、低档小型张、双连小型张和节日系列等板块相继担当市场主角,价格攀升,有点咄咄逼人之势,但不少品种的热点切换频繁,好景太短,往往没几天就呈全线回落。  相似文献   

3.
瑛子 《中国集邮》2000,(6):22-22
在4月13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司长刘建辉宣布了一系列振兴邮市的举措。由于目前的邮市处在盘跌时间长达3年的历史性底部,许许多多的小型张、邮资封片等的价格也处在历史最低点,因此,如何解读近期国家邮政局出台的上述举措,显然将影响到邮市日后的把握和操作。在此,笔结合邮  相似文献   

4.
打开一些邮市行情小报总给读者以行情尚可之类的虚假印象,但实际上二级市场的市况已冷到令人窒息的程度。许多城市的邮市已经倒闭,为数有限的大都市邮市都早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交易额极低,众多好邮票和邮资封片的操盘越来越少;民间邮商举步维艰。实难坚持经营;许多集邮爱好者忍痛离市而去。  相似文献   

5.
近期某省邮票公司在市场上征购JF、JP邮资封片定位册大全套,当征购到500册后发现邮资封中配套缺口大的几个品种出现了断档,于是,邮商之间开始互相拆借,有的贴出广告征求,有的用电话、手机频频向外地邮市求购,结果都无济于事,直到现在还有近300套大全册由于缺几个品种而无法交货。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某些发行量小题材优秀的邮资封由于全国性货源匮乏.增值已日趋显现。值此.笔联想到某些高档小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01年第7期曾刊登笔者拙文《普通邮资封片“不普通”》,时隔不久,即在该刊2002年第1期上看到理邮先生的文章《普通邮资封片为何“不普通”》,从中获知  相似文献   

7.
大家议论     
纪念邮资封片发行应准时 纪念邮资封片发行量虽小,但供应常不及时,往往在发行首日过去很久,才能在地方邮票公司买到,首日实寄只是北京邮友才能享受的殊遇。即使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首日也常无货可供。翻阅《上海集邮》的“上海集邮简讯”,就常有“×月×日××纪念邮资封(片)发行,本市未售”这样的记载。一千多万人口的大上海如此,中小城市更可想而知。我们迫切希望邮电部发行JF、JP也能象JT票那样,发行首日即在各地  相似文献   

8.
低迷已久的邮市终因邮政部门吹来的阵阵春风,泛起了涟漪,邮坛有了春天的气息,邮人看到了新的希望。最近,国家邮政局公布了1999年邮资票品发行量、今年新增小本票、三角形票等5套新邮、邮资封片发行量将提匍公布、严肃查处邮政违规行为等4项重要消息,邮市和邮人反映强烈。如JP84空军、JP86财富论坛等迅速升幅,大部分打折小型张价格也在上升,1999年年册由120元上涨至125元,而最近发行的新票尚未以打折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11年第11期刊登了张春清先生的《普通邮资封片中的“孪生兄弟”》,介绍了一些图案相同、相似的普通邮资封片。其实,这种“双胞胎”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0.
美国每年总要发行几套与纪特邮票同图的图画邮资片(一面印有邮资,另一面是放大的邮资图案)。如2006年的《漫画超级英雄》邮票全套20种,就有相应的20种图画片。它们形成了美国邮资封片简用品的一支“主力军”。倘若去除这一类图画片,美国每年发行的邮资封片简几乎称得上是寥寥无几,与中国近年来发行品种繁多邮资封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刘楚 《中国集邮》2001,(2):33-33
2000年邮市继续沿着1997年高潮退潮后所形成的下跌通道运行,总体而言,2000年是邮市大调整3年多来最为低沉的一年,邮币卡各个板块大量品种的市价纷纷创出了近年来的新低,一些经典的早中期绩优票品也未能幸免,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只能用“最后一跌”来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邮市成为集邮爱好者的市场,中国的邮市春天才会到来。这句话已被数次邮市高潮所验证。邮市从“炒邮”演变为“炒政策”,是中国特色邮市的新发明,其实也是“政策市”的宿命所决定的。2004年这波行情的出现是价值规律的体现,但邮发406号文件中朦胧的“邮政分家”消息,猴年邮票的  相似文献   

13.
邮市见闻(51)     
每年一度的“歇夏期”又一次光临邮市,稀疏的出摊者与偶而光顾的集邮者让人感到今年夏季邮市的“低温”。经过1年多的大浪淘沙后,纷纷开张的邮市已所剩无几。在上海,也只“卢工”和“云洲”有些规模。少数多次经历邮市暴热骤冷的邮商仍驻守“岗位”,成为邮市中的“铁杆”,从某种意义讲他们是维系邮  相似文献   

14.
“市场永远正确”这是西方经济学界的一句名言,笔者在邮市里偶尔也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最近几年在集邮者与邮商中,对邮市的报怨超过了对邮市的认同。有人说.邮市连续7年低迷,连一些优秀的老纪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的木刻图邮资封(以下简称木刻封)在邮资封中问题较多,全套的收集和辨伪的难度也较大。它诞生于文化大革命高峰时期,集邮界万马齐喑,关心新邮票发行的人已不多,注意邮资封的更少。“文革”后期,成都集邮家汤德铨同志(1928-1993)在1974年油印  相似文献   

16.
简要评述     
2001年是邮资封、片放量发行年,更是普资封、片开始发挥“新功能”的第一年。从去年最后一季度发行的品种数量超过前三季度来分析,2001年的发行特点带有最后冲刺的突击性。从面值角度来看,全年邮资封、片、卡每套合计214元,售价299.05元,比同年30套邮票(97枚)、7枚小型张的官方售价的169.20元还高出129.85元。“邮票不够封片补”成了2001年中国邮政十大新闻最后一条的重要经验。否则就不会有6000万元的盈余。至于2002年形势如何?笔者估计邮资封、片的数量和品种不但不会减少,也许会出现大发展,但在发行的频次上全年会相对均衡些。  相似文献   

17.
长春巡邮     
张宇 《集邮博览》2011,(2):90-91
每次外地的邮友来长春,见面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长春的邮市在哪儿,怎么走啊?”同样爱好集邮的我,如果去外地一定也会这样问。邮人逛邮市可以说是最惬意的享受了。现在全国各地的邮市很多都与古玩市场在一起。长春的邮市也不例外,邮市在市区内分布得比较零散,对外地来长春寻邮的集邮者来说,要想逛遍长春邮市并非易事。今天,笔者就当回向导,带您一道将长春的邮市“连连看”。  相似文献   

18.
刘黑 《上海集邮》2000,(3):18-18
1998年岁末是中国邮市的多事之秋,正当连体玫瑰片在全国邮市铺天盖地时,轰动全国的《贵州风光》“FP7”错片事件又发生了,它的发现地就在重庆,当事人邵明(重庆铁路分局一名普通职工)讲述了这一难忘的经过: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开春以来,随着邮市逐渐走出低谷,“文革”邮票及其实寄封片的价格也节节高升,“文革”邮票全套新票已从3.6万元涨到4.2万元以上,“编号”邮票也从原来的3000元上涨到4000元左右,而且继续上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与此同时,“文革”实寄封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在邮市上一天一个价,其投资收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好。那么,到底是收藏邮票还是收藏实寄封片,哪一种的投资收藏价值更高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便于读者了解、对比和分析,笔者分别制作了“文”字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和“编号”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冯赐杭 《集邮博览》2011,(12):50-50
我国邮资票品(包括邮票、邮资封片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并加注英文“CHINA”(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