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光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祭。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贬褒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  相似文献   

2.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即太祖、高祖、世祖。后继者称宗,如唐朝李渊称高祖,其后的李世民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随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的,因为按照典制,  相似文献   

3.
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为他们定的名号。最早的庙号出自夏代,如“太康”、“少康”等。最后一个庙号是清末光绪定的“德宗”。庙号以“祖”为最尊,“宗”次之。自汉代起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在学习言时,常常对古代帝王的名号迷惑不解。教材中称呼古代的帝王,有的称其谥号,如周武王(姬发)、汉帝(刘恒);有的称其庙号,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有的称其年号,如洪武帝(朱元璋)、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帝王的名号有什么含义?应该怎样理解呢?  相似文献   

5.
高中六册《语文》课文《高祖还乡》结尾处写道:“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对此,“思考和练习(三)”,指出,“有的话写得不合理”,要求“指出并说明”。笔者认为,这里对活人称庙号,今人看似“不合理”而其实不然。兹浅述如下: 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如汉高祖。照此,帝王在世时是不会有庙号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要求得正确理解,还须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有这样的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为什么秦汉的皇帝都称帝,而唐宋两代的皇帝却都称“祖”或“宗”呢?如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叫唐高祖,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叫唐太宗;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yìn)叫宋太祖,第二个皇帝赵炅(jiǒng)叫宋太宗。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是皇帝的庙号。庙号在殷代(商朝)就有了。当时有作为的君主死后,都要在祖宗的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奉,经常由继位的君主去祭祀。每个庙室都要有个名称,于是庙号就出现了。如太甲的庙叫太宗庙,太戊的庙叫中宗庙等。周朝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较为精确历法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就开始有了确切的纪年,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传统的纪年法:以王公即位年次纪年,以帝王年号纪年,以天干地支相配纪年。以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是以国号或朝代名称、帝王公侯名号配以其在位年次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而用于年次纪年的帝王公侯名号主要是谥号和庙号。谥号起于周武王时代,曾“追尊古公为太王”,西伯“后十年而崩”,被“谥为文王”。谥号一般是王公死后由礼官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议定的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如文、武、景、庄、惠、桓、灵、僖,便是常用的谥字,谥字根据谥法而定,如经纬天地曰文,布  相似文献   

8.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起一个“庙号”。如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赵匡胤庙号“太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庙号则是“圣祖”……当然,并不只有皇室才有宗庙,其他贵族也各有自己的宗庙,称为“家庙”。所以《春秋谷梁传·僖公十五年》说:“天子至于士皆有庙。”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统称庙。由于庙是人们最尊敬的所在,故后来将皇帝的宫殿称为庙堂或庙廊,皇帝与大臣的对策也被褒称为庙算或庙仪。皇帝死后追赠的谥号便也称为庙号。哪些人死后可以入庙呢?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祭祀礼拜。  相似文献   

10.
曹坚 《同学》2003,(12)
我们读书、教学、观看影视剧时,常常会遇到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有时我们称某某皇帝,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清)康熙、乾隆皇帝等,这些称法,实际是分别用了“谥号”、“庙号”和“年号”来称呼他们。“谥号”、“庙号”和“年号”都可作为帝王的帝号(对帝王的称呼),但它们的意义、用法却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帝王的名号不仅仅是一种称呼,还包含深刻的政治意义,是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常见到的帝王名号主要有:溢号、尊号、年号、庙号等。溢号产生于酉周时代,是对去世帝王依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一种评价。最初的溢号一般只用一、二字,溢字分美、平、恶三类。所谓“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史记正义·溢法解》)。美溢如:文、武、孝、昭、襄、康、烈等;平溢如:怀、悼、哀、隐、闽等;恶溢如:暴、丑、杨、昏等。不过为了维护帝王的尊严,恶世一般是不用的。先秦时期的美古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2.
古代君主、帝王地位至高无上,同时因为严格的避讳制度,所以对君王、帝王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其庙号、谥号、年号等。本文摭谈基本的称呼规律。  相似文献   

13.
“汉高祖”称谓辨湖南临武一中唐建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教学参考书》中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思考与练习答案”认为,汉高祖是刘邦的溢号;也有人认为,汉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如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帝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据其生平事迹而...  相似文献   

14.
谥号、庙号、年号、尊号是学生比较模糊的知识点.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介绍如下: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继位新君认可: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评定,然后赐予。谥号按性质分三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皇帝有帝号、庙号和年号之分,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帝号是光武帝,庙号是世祖,年号是建武和建武中元。帝号是指帝王在开始称帝或即帝位时给自己取的称号。在我国市号始于秦始皇,他的帝号是始皇帝。但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帝号,  相似文献   

16.
薛文秀 《文教资料》2009,(22):92-95
谥号、庙号、年号是君主们的"御用文化"现象.古代典籍中称说这些君主,或以庙号,或以谥号,或用妹年号,个别时候也有特例,看似杂乱,然若将其整理排序,再将文史典籍对他们的习惯称指对应上去,则会发现对其称说还呈一定阶段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出现这种称说帝王阶段性的原因,并运一分析了谥号、庙号、年号的含义、成因、缘起,以及称呼变化的原因,最后综述了用"三号"对帝王称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读古文时,经常遇见一些年号、庙号和谥号。如:“康熙皇帝”、“清圣祖”、“仁皇帝”这三个词,实际上都是指的清朝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他的年号,“清圣祖”是他的庙号,“仁皇帝”是他的谥号。那么,年号、庙号、谥号三者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呢?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统治时期纪年的名称。古代文献中,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上的纪年方法很多,如帝王名号纪年(或称王、公名号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岁星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等.其中帝王名号纪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有确切纪年可考的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掌握一点纪年法的知识,对学习历史,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沿袭西汉中后期七庙制度。建武十九年庙议后,宗庙之制有所变革,表现为:变以往异庙之制为“同堂异室”之制;除殇、冲、质、灵四帝外,其余东汉诸帝庙皆谥以“祖”、“宗”庙号,宗庙毁庙礼制废而不行。直至东汉献帝时,在蔡邕建议下,重新实行皇帝宗庙立庙、毁庙礼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对帝王的称呼中,既有庙号,也有谥号,还有年号,例:周文王、隋炀帝、唐太宗、宋太祖、崇祯、康熙、道光等。那么,庙号、谥号、年号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