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苏教版第六册)一课的教学录像,于老师课堂上那种“实在,有趣”的教学风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一、审题激趣阶段(教师现场板书课题并请教学生这几个字写得漂亮不漂亮)师: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老师随手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师:同学们,这几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生:让我们自…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四年来,老师们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追求形式上的新,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性质的现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最近在昆明上的示范课《庐山的云雾》,体现了他“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思想。这节课在正确把握语文课改方向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片段一:(上课。师:小朋友们早!生:老师您好!师纠正:早上要问候早!师板书课题:庐山)师:小朋友们到过庐山吗?你对庐山有哪些了解?生1:我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背诗)生2:我从电视上看到庐山风景,真美!生…  相似文献   

3.
说课部分:<<《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讲读课文。本文共4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不单是课堂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我当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法、导练,导向,把学生引入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我运用“读、画、读”环节,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变化之…  相似文献   

4.
从1980年以来,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出“四步导读教学法”。我首先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征求他们在语文教学上的意见和建议。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初三年级布置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系列作文。如《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假如我是语文老师》、《谈语文教学的方法》、《假如这一课我来上》、《我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接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起,我就开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上了8节研究课,下面我就《庐山云雾》一课的教学与虞大明的教学做一对比研究,对自身的研究进行反思。《庐山云雾》教学设计一(我于2001年10月设计,在学区研讨)一  相似文献   

6.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孙建锋老师就致力于语文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他上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课。他的课底蕴丰厚、灵性丰盈、智慧丰赡。特别是他诗情演绎的“对话”教学不但为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所称道,而且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历程中有意义的珍藏。实践的同时,他写出了不少有关对话教学的论文,著有《享受语文》一书。他的文笔轻灵睿智、哲趣横生、美轮美奂,能够催生读者的思考与感悟。由是,让我想起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话。前几天,孙老师寄来了他的新作《享受语文对话教学》,我得以先睹为快。这篇文稿,写了他对对话教…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勇于打破固化的、稳定的"教师思维",要理解儿童思维并基于儿童思维进行有价值的引导,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找寻儿童思维与"教师思维"的连接点. 一、儿童思维与"教师思维"的碰撞 [案例] 笔者在上《庐山的云雾》时,当上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知道有哪些姿态啊? 生1: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生2: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生3: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师:这些比喻用得很形象,你还会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8.
“语文导读法”旨在达到“不待老师讲而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其核心是“导”。叶老说过:“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侍教师教授之调也。”因此,导读教学应在“导之趣,导之思,导之法”等环节上下功夫。下面以《我要的是葫芦》为例,谈谈导读法的教学实践。一、设置悬念诱“导”以“趣”导读,首先要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  相似文献   

9.
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中的一个片断。于永正老师轻轻走到一位在课堂上一直没有举过手也没有发过言的学生身边,用商量的口吻说:“请你来读这一段好吗?”那女孩子不做声,只是摇摇头。“是害怕?还是没有把握?”于老师微微伏下身子耐心地问。女孩子还是不做声。“你敢站起来读吗?”于老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改用鼓励的口吻说。女孩子还是摇头。“那你就坐着读,好吗?”于老师的口气中非但没有一丝厌烦,反而变得更加亲切了,目光中充满了慈爱与信任,就像面对着他挚爱的孙女。可那女孩子竟然还是摇头。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不禁为于…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语文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赶海》一课,学生通过“谈趣、品趣、演趣、写趣”,享受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要教学情节如下: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 师:谁来谈谈赶海的见闻? 生:我看到了海鸥从海面上掠过,许多人在追赶着浪花。大海边像赶集一样热闹,有的人捉  相似文献   

11.
读罢“朱老师骗人”这个案例 ,我首先是一声叹息———唉 ,现在的语文课 ,越来越难上了 !朱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转告” ,精心创设了情境 ,可谓用心良苦。可学生却大呼上当受骗。唉 ,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接着 ,很自然地回想起我曾经执教过的几堂语文公开教学课。在《五彩池》的教学中 ,我对学生说 :“老师有一个朋友 ,是专门负责宣传五彩池旅游的 ,他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五彩池》这篇课文 ,想请我们帮一个忙 ,帮助他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风光的广告语 ,你们乐意吗 ?”在《智能鼠捕鼠》想像作文教学课中 ,我对学生说 :“最近 ,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刚上完公开课《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小语第六册第八课),暗暗为自己严谨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沾沾自喜。学校组织外出观摩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恰巧于老师上的也是这课,我听罢恍然大悟,感受颇多。 在设计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14.
何以聪老师在《我对“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读”问题的认识》一文中谈到:“强调自读,才符合语文教学固有规律;强调自读,是还语文学习本来面目。”(《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3期)我非常赞同以上观点,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确实体会到:加强自读教学,既能使学生学得广,学得深,学得活,又能使教师讨好不吃力。可惜的是,语文教学中的“自读”教学法并未得到许多同志和领导的承认,他们往往习惯于“先生讲,学生听”的“注入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孙建锋老师就致力于语文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他上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课。他的课底蕴丰厚、灵性丰盈、智慧丰赡。特别是他诗情演绎的“对话”教学不但为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所称道,而且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历程中有意义的珍藏。实践的同时,他写出了不少有关对话教学的论文,著有《享受语文》一书。他的文笔轻灵睿智、哲趣横生、美轮美奂,能够催生读者的思考与感悟。由是,让我想起了“十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话。  相似文献   

16.
李:曹校长,您好!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的委托来采访您,想请您谈谈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理念,以及您作为校长对语文教学管理的认识。曹:谢谢李老师的采访。尽管我学的是师范专业,也有兴趣于语文,但我大学读的是物理系。对于语文教学,我可以说是一个“门外汉”。不过,我想,只要是教师,就要有“嘴”上功夫。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用“嘴”写文章。说之前同样需要构思,说之时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说之后要让学生获得理趣。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调动学生的情趣去学习尤显重要。李:您的语文教学理念是“趣”为文先啦。曹:但长久以来,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追求"唤醒"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努力追求第三个境界:唤醒。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为了激发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课文,这样说:“我课前在家中练习读《庐山的云雾》,当练到第十遍时,我以为不错了,便读给我儿子听,儿子听了后说,不行。于是我又练了五遍,再读给儿子听,儿子说,这回有点像赵本山了。下面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敢与赵本山比一比。”话音刚落,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举手,读的氛围,读的效果不言而知。于老师不仅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读…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只有乐学 ,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 ,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爱学、乐学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一、悬念激趣从审题、解题入手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提出问题 ,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 ,激发兴趣。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 ,在出示课题后 ,老师可故作惊奇地问 :“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 ,人有脚 ,许多动物也有脚 ,爬山虎是植物 ,它怎么也有脚呢 ?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9.
黄启后 《云南教育》2005,(19):23-2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四年来,老师们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追求形式上的新,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性质的现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最近在昆明上的示范课《庐山的云雾》,体现了他“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思想。这节课在正确把握语文课改方向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我对他思维的敏捷、口齿的伶俐大加表扬。但我又哭笑不得,我还真没法对付了。于是我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学生:“谁能帮帮忙解释一下?”一个孩子举起了他的小手,嘴里叫着:“老师,我知道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哦?我赶紧叫起了他。“飞机因为会飞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