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娟  张鹏 《科学学研究》2019,37(2):276-290
本文基于2002-2015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构建服务化嵌入制造业过程中与现有产业基础协同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嵌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制造业服务化作用于产业的效果。实证表明整体制造业服务化与技术溢出的交互关系对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且嵌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制造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服务化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表征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化结果不同。故笔者提出应加强产业联动,形成以多方服务内容协同演进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动态网络;将服务内容内化于制造业价值链本土创新为首要内容,联合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红利,实现多元化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打破全球结构封锁,有效利用服务要素实现服务模块化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以产业相似度矩阵为权数构建产业间技术溢出指标,运用2005-2011年中国15个工业产业面板数据,从整体和不同技术产业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产业间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间技术溢出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考虑全球生产网络因素后,产业间技术溢出作用程度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多依靠资本和研发投入拉动;从不同技术产业来看,控制全球生产网络因素前后,低技术产业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科学学研究》2021,39(3):432-441,462
本文基于生产分解模型测算了2000-2016年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 GVC)前向嵌入和后向嵌入参与度,并检验其对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嵌入度明显高于前向嵌入度,产业正处在摆脱"低端锁定"的转型期;由于参与方式不同,前向嵌入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而后向嵌入则呈现截然相反的作用规律;两种全球专业化分工参与形式对产业发展集约化转型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在提升国际生产链价值位势的同时,要明确经济发展拐点和警惕价值链主导者的污染转移和技术封锁,从而充分吸收国际技术溢出,实现产业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寻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选择。但其中的悖论是,这些国家有着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倾向。首先梳理经济学研究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大量文献,从技术差距、规则标准、国家战略、国际政治、产业创新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进而归纳出全球价值链发展悖论的形成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化解悖论的基本思路在于以大国内需发展动态比较优势,提升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网络嵌入模式中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这种网络嵌入模式的组织方式表现为:本土企业既嵌入"蛛形"生产过程,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形成双边平台,强化了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优势,从而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同时,本土企业又嵌入"蛇形"生产过程,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与合约制造商的协调能力等,从而发展为全球价值链"金字塔"顶端的领导型企业,促进全球价值链的链条升级。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我国基于内需市场驱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治理结构、基于租金分配的协调机制、创新资源集聚的经济效应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王锋正  孙玥  赵宇霞 《科学学研究》2020,38(9):1706-1718
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中国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向,而开放式创新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与优化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文章以2002-2014年我国资源型产业中的12个行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开放式创新对资源型产业升级的直接影响及交互效应。通过运用Stata14.0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型产业升级呈“倒U型”影响作用;开放式创新是驱动资源型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而且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影响中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面对产能严重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客观现实,并举开放式创新与适度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促进我国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提质增效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伟宏  王娟  张鹏  曾萍 《科研管理》2021,42(9):79-86
针对现有服务要素内容作用方式、重点不清晰的问题,基于2002—2015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构建嵌入在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协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实证表明:(1)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并不一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2)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不同服务内容投入、促进要素资源重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更为重要;(3)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跃迁过程中,要素投入内容重点和方式发生改变。本文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高端化与防止被"挤出"全球价值链(GVC)是三步走升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对GVC升级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行业上是否体现出差异?何种行业应该优先升级?采用KPWW方法测度2005—2014年制造业各部门GVC地位,基于"嵌入"高端化视角实证研究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两类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再基于防止被"挤出"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不同行业的升级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应重视技术创新,对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激发创新动力从而实现向高端产业的演变,且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提升创新绩效以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为了谋求升级的效率,应优先进行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娟  张鹏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4):154-163
利用2002—2016年我国27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探究全球生产网络下服务内容嵌入方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制造业服务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行业中服务内容嵌入结果不同,明确服务要素嵌入重点、形成新动能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产业利用生产性服务仍然更偏向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当前"服务化陷阱"依然存在,相对于高端技术产业,中低端制造产业问题更为严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当前高端制造业发展,服务素质偏低降低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2-2016年27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探究全球生产网络下服务内容嵌入方向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服务转型过程中在不同类型行业中嵌入结果不同,明确服务要素嵌入重点、形成新动能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结果表明:整体产业利用生产性服务仍然更偏向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当前服务化陷阱依然存在,相对于高端技术产业,中低端制造产业问题更为严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当前高端制造业发展,服务素质偏低,降低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是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可忽视。以1999—2012年我国3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FDI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溢出效应,并划分高耗能产业组和低耗能产业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高耗能产业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FDI对碳排放强度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低耗能产业组相比,高耗能产业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大;在技术溢出路径上,FDI主要是通过降低工业行业能源强度从而对碳排放强度发挥作用,但能源结构这一渠道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军  李廉水  王忠 《科研管理》2010,31(6):191-198
摘要:本文用1999-2007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但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略低于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投入和制度创新。分行业比较分析表明,不仅高技术产业聚集有利于区域创新,传统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也有正的影响,这为各地区结合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从而促进区域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多数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抑制区域创新,这主要是因为过度依赖资源对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总结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升级理论基础上,提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应包含五个方面的升级即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外向关联、社会资本和创新系统的升级。通过剖析我国台湾地区PC产业集群的升级历程,对我国大陆产业集群尤其是制造业集群的升级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碳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拓展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基础上,运用差分模型将碳排放变动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环保技术效应、生产技术效应、混合技术效应、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环保技术以及整体效应等因素,以考察1998-2010年技术进步、工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碳减排的贡献程度,结论显示: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能显著降低工业碳排放,而规模效应、结构生产技术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对于高排放行业而言,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对中低排放行业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工业污染始终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为解决中国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协调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率(solidt)、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liquidt)、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率(gast) 和工业经济增长率 (iavt) 构建“solidt-iavt”、“liquidt-iavt”和“gast-iavt”三种“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运用非线性MS-VAR模型,测度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内在关联机制的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潜存着在“低速增长区制”和“快速增长区制”之间相互转移的结构性突变迹象,并且具有非线性周期变化特征;②“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处于“低 (快) 速增长区制”时,solidtiavt呈负(正)相关关系,liquidtiavt呈正(负)相关关系,gastiavt呈正相关关系;③“solidt-iavt”系统和“gast-iavt”系统处于“低(快)速增长区制”时的可能性大(小)、持续性强(弱),“liquidt-iavt”系统处于“快(低)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大(小)、持续性强(弱)。  相似文献   

15.
冯雨豪  王健  邵子南  杨莉莉  朱乾隆  吴群 《资源科学》2022,44(12):2511-2524
众所周知,资源的空间错配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但二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却鲜有研究深入探讨。因此,为探讨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黑箱”,本文基于2003—2019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工业产业集聚—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纳入中介效应的GMM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全国、区域以及错配类型3个维度,分析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如何通过工业产业集聚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①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错配总体呈加剧趋势,东部城市大多呈短缺型错配,中西部城市大多呈过度型错配。②全国层面,工业用地空间错配不仅直接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而且通过降低工业产业集聚度,间接降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③区域层面,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加剧抑制了东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由于工业用地短缺促进了工业产业合理集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抑制效应。中西部地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加剧导致工业产业集聚度的降低,二者同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④不同错配类型下,过度型错配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果一致。短缺型错配地区与东部地区结果稍有差异,其错配的恶化导致工业产业过度集聚,降低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主要政策启示为:应立足不同地区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合理配置工业用地,促进工业产业适度集聚,激发用地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对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罗文 《科技与管理》2005,7(1):13-15
产业集群这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一种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影响着所在区域或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从而对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产业集群是如何通过提升城市竞争力来推进城市化,并对政府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来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措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影响产业技术跨越的价值链状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余江  方新 《科学学研究》2002,20(5):497-499
完成产业层级的技术能力跨越 ,从原来的技术吸纳形态向自主创新形态跃迁 ,必须建立与整个产业价值链匹配的产业内互动型协作 ,在价值链中上下游环节一起完成价值传递。仅引进或复制发达国家某个阶段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 ,难以形成技术跨越实现所需要的产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产业技术轨道与集群创新动力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刘东 《科学学研究》2007,25(5):858-863
 从集群微观层面关联企业的依存状态和分工架构入手,探析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获得路径与产业升级的可行方式,从而推演出构建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在此基础上,探讨搭建三种相应产业技术轨道技术扩散平台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产业群的基本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孙伟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2,23(2):72-76
许多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地理、气候、资源等余件的制约,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许多有竞争力的产业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形成某种形式的产业群。本文将各种产业群划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种,并揭示了产业群的成因,从行业规模经济外部效应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群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