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方刚 《出版参考》2007,(2):38-38
讲究绅士风度不仅仅是英国人的事情.但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却被视作典范.视作楷模.视为经典男人的标准。“英国绅士”已演化成一个古典美学名词.随着嬉皮士的出现更成为一种理想.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第二次睁开眼睛看世界之后.才惊讶地发现.资本主义制度下竟也存着这样一种“好男人”。想嫁洋人的中国女人.眼睛里盯的可能并不仅是钞票。还有中国男人没有的那么一点“洋男子汉”风韵。  相似文献   

2.
赵琳 《视听界》2013,(1):73-75
一.新闻是英国综艺节目创意的出发点电视要反映社会的渴望和民情。英国专家向我们梳理了目前英国流行的节目:找房子、美食烹饪、子女教育。英国的新闻报道里“房子”是高频的词。比如近期就有“中国新富阶层到英国投资房产”的报道。新闻的新鲜感和热门性,决定了综艺节目可以此为大树的根基。英国电视节目围绕房子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3.
尚磊 《档案天地》2007,(2):20-20
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些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的时髦语曾从“言必称希腊”发展到”兄弟在英国的时候”.现在.”兄弟在美国的时候”正流行。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要进行大部委改革”正成为国内外热议的话题。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文章说,中国政府正研究简化监管部门。如参照英国金融管理局的模式,组建大金融部。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文章也说.中国在追求“小政府,大社会”。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说,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竞争力大小取决于政府管理能力的高低.如今,中国政府正在为提高中国竞争力作出大调整。  相似文献   

6.
舒芜  少辰 《出版参考》2006,(8):10-10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1903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略西藏战争,大批英军越过咱利山隘口进入藏境。由荣赫鹏(F.Younghusband)率领的英国侵略军于翌年8月攻占拉萨,并以武力胁迫西藏地方签订了非法的“拉萨条约”。英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行径,遭到中国人民强烈的反对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谴责,英国不得不将其侵略军从拉萨撤出。英军撤离时,留下荣赫鹏“使团”的秘书鄂康诺(W.F.Oconnor)上尉,带领两个连的侵略军驻扎江孜,其中骑兵就有50名,大炮两门。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14,(5):59-59
近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14年英国报业大奖颁奖仪式上,《中国日报》欧洲版被授予“最佳国际报纸奖”.这是中国媒体首次摘得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9.
或许是一种巧合——3月。就在全世界科学家的目光被英国《自然》杂志的《中国之声》专刊吸引到“中国”之上时。“中国科学院2004年度工作会议”同时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所做报告的部分内容。似乎成为对《自然》杂志的一种回应。3月20日.利用会议间隙.路甬祥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0.
吴翔 《新闻通讯》2010,(7):30-31
金融危机之后,英国媒体成为世界的“香饽饽”,中国和俄罗斯的老板们不约而同都到大不列颠“淘金”。曾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克格勃”)特工的俄罗斯老板亚历山大·列别杰夫最近宣布,以一英镑(约合1.5美元)的象征性价格,  相似文献   

11.
为登陆上海世博会,伦敦为上海建造了最低碳的世外桃源.首推“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人在上海滩还原了伦敦贝丁顿“零能耗”生态村.称之为“零碳馆”。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21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一名进化理论学者阿拉斯泰尔·克拉克通过对古今上万条笑话的研究.“破译”了笑话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动态集装箱     
《出版参考》2007,(6X):38-41
西方如何看待中国文学“走出去”难题;法国书商面临困境;为什么英国的图书俱乐部难加入;英国调查公司看好图书的未来;苏格兰国民党新政府会有益出版界;兰登书屋创办Tesco图书俱乐部;W.H.史密斯书店停止养老金计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陈敏 《湖北档案》2010,(6):37-37
1889年.莫里斯·科恩出生在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后随父母迁居英国。少年时的科恩是个经常打架的坏孩子,进管教所是家常便饭,让英国的警察头痛不已。1905年,警察将科恩“发配”到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希望那里的“善男信女”能够感化他。  相似文献   

15.
英国政府最近公布了一批绝密档案。这些档案显示:上世纪60年代末,英国曾两度考虑提前归还香港。 1969年3月,英国内阁下属的香港问题部长委员会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建议与中国合作解决香港问题。报告指出,“如果不考虑中闰对香港的主权,任何解决香港问题的途径都不会成功”。因此.报告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向中国表示,英围会在时机成熟时完全撤出香港。报告还建议迅速与中国进行非正式接触,应在不晚于80年代早期与北京就香港问题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欧洲属于过去;英国属于现在;中国属于未来。”这是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6月11日一篇文章中的论断。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舆论中类似对中国的热捧多了起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因素”在国际天平上越来越被看重,  相似文献   

17.
王淼 《湖北档案》2011,(12):39-39
1897年.薄复礼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个瑞士人家庭。当时基督教在英国影响很大。薄复礼从小便受到基督教义的熏陶,从十几岁起便经常参加教会的活动。1919年,22岁的薄复礼向一个教会组织“中国内地会”提出申请,要求到中国去工作。1923年春,薄复礼被教会派往中国西南的贵州,在遵义城的一个教堂任教士,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相似文献   

18.
摄像机前,一位年轻的中国“女记者”,正在用英语向“英国文化部长”发问:“请问,此次中英文化交流有什么具体项目?”“部长”认真地答道:“劳伦斯·奥立佛主演的话剧《哈姆莱特》将到中国上演,根据中国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改编的同名话剧将飞赴伦敦演出……。”这不是在拍摄电视剧,而是“新华社——汤姆森基金会国际新闻培训中心”采访课中的一个模拟场面,扮演“女记者”的是中国学员,扮演“部长”的是英国教员。这个培训中心是新华社与英国著名的汤姆森基  相似文献   

19.
曾令留学资深人士“非常震惊”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50名中国留学生一事近日再起余波:包括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等在内的十余所英国知名院校近日出台新举措,要求中同学生在递交常规申请材料同时还需提供“诚信档案”。留学专家指出,“纽卡斯尔大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英国院校对中国学生的整体印象,学生和中介机构均需引以为戒,出国留学切忌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20.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0,(39):92-92
J.K.罗琳获封英国最具影响力女性 拥有《时尚芭莎》等多本知名杂志的英国“全国杂志集团”日前选出英国百大最具影响力女性。凭《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走红全球的作家J.K.罗琳高居榜首,影响力甚至超过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