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散文 ,它以优美的文字 ,活泼的笔调 ,先抑后扬的写法 ,描绘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教学时 ,我采用“扶放结合、变序导入、质疑问难、激发想象、自读自悟”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读、说、议、悟来理解句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一、采用变序法 ,指导质疑 ,回顾领悟 ,寻找“鸟的天堂”文贵在精 ,往往精华也许只在一句 ,甚至一字。《鸟的天堂》课文末尾 ,有一概括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时 ,我采用变序法 ,从“骗”字入手 ,帮助…  相似文献   

2.
犤教材分析犦《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第18课,它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尤其是在表达上富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写了大榕树奇特的静态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向读者完美地展示了“鸟的天堂”的绮丽景…  相似文献   

3.
一、“先抑后扬”、“欲扬故抑”辨有的教学参考书上说,《荔枝蜜》这篇散文,作者先从“不大喜欢”蜜蜂说起,是用了“先抑后扬”,“欲扬故抑”的写作手法。这样写使文章富有波澜,更能吸引读者。我担心这样讲会使学生认为,凡是要“扬”的事物,都可以先“抑”一下,而且,由于这样一“抑”,就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离开作品内容,脱离作者思想,很容易把写作技巧讲得很“神”。其实,说“妙”也不“妙”。《荔枝蜜》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与教法揭示]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记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动态美;难点是对句子的理解。作者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对鸟的动态渲染花了笔墨,做到了静得让人屏住呼吸,动得令人心旷神怡;静时竟在“鸟的天堂”里“看不见一只鸟影”,动时使人“眼睛应接不暇”。这样  相似文献   

5.
时间为序理清思路从这篇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是以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主要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文中明确地告诉读者,作者第一次看到大榕树时,是太阳落下山坡的傍晚,热气已退了。写了远望近看大榕树的情景,特别描写了大榕树的枝、干、根、树枝、枝叶,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是黄昏,忙碌了一天的鸟儿们十分疲惫,早已栖息了,所以给人一种静止、安谧的感觉。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二次作者看到大榕树是在第二天早上,这一时间正是各种鸟类进行频繁活动的大好时机。由于作者观察细致,便从飞起一只大鸟,写到二只、三只,最后树上热闹,到处是鸟声、鸟影,并写出了各种颜  相似文献   

6.
《课外阅读》2011,(12):162-162
今天教学第三课《鸟的天堂》,讲到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顺理成章地,我问:此时作者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了“失望”,并找到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相似文献   

7.
概念解说: “抑扬”手法是古今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的先后,可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但他却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2008,(9):52-53
问:《鸟的天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课)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相似文献   

9.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战役行动中的伪装.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若将此计用于我们小学生的作文之中。就是进行一种重复性假象铺垫。当读者即将或者已经产生错向思维时,突出奇招。攻其不备,“啊——”使读者在惊叹中豁然,从而受益、受启。得到作者想得到的目的。其技巧相似于我们常说的“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  相似文献   

10.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鸟的天堂》备课心得□陕西李素平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鸟的天堂》一课,作者巴金以他朴实酣畅的笔墨,由美丽的江南水乡写到美丽的大榕树及更美的“鸟的天堂”,使人读后唤起了一种对美的体验,对美的幻想,对美的留恋和赞美。美在其中,其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描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那棵美丽的大榕树,从而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锦秀河山的情怀。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的那棵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前,情绪未…  相似文献   

12.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和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3.
一、破题激趣,初识“天堂”美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呢?(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想象中的天堂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形象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动人。)二、自读自悟,感知“天堂”美1.读。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抑扬”手法是古今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的先后,它可分力“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但他却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  相似文献   

15.
《可爱的草塘》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饱含深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美丽画卷。作者的情感也随着情节的逐渐展开而深化。腻:作者“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这就是抑,也为文章的“扬”设置了支点。  相似文献   

16.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直头布袋”文章令人一览无余,不会引起读者的兴味。大凡优秀的作品总是波澜起伏、曲折有致的。抑扬是形成文章波澜曲折的一种常见的艺术技巧。运用抑扬手法,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可以先抑,也可以先扬。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先扬后抑,扬是为了抑。前面的抑或扬不过是假象、错觉,后面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以细腻的描写,活泼的语调,先抑后扬的手法,展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教学这篇课文,我注意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配乐朗读,激趣入情 音乐可以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初读课文,我采用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轻音乐,配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就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优美意境中。当读到描绘大榕树一段时,音乐悠扬旷远,似乎能听到树上翠绿的叶子被风轻拂  相似文献   

18.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作如下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发现美自由朗读课文,读后小组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大榕树充满生机的美、鸟儿纷飞的景象美。二、研读课文,探究美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讨论交流、个别指导、师生共同探究、总…  相似文献   

19.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两种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被称之为“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会有不同。教学本课,应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能理解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完后,能自由地抒发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感受。一、借助媒体,引入情境,感知景象教学《鸟的天堂》这一经典美文,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情境,先感悟自然…  相似文献   

20.
《鸟的天堂》没有从鸟落笔,而是先着意写大榕树,使人产生“鸟的天堂”为何没有鸟的疑问。课文为什么用那么长的篇幅描写大榕树呢?我认为:课文题为“鸟的天堂”,当然离不开写鸟。然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却并不在于写鸟,而在于写榕树。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