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很少为了什么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只有在自学考试难以坚持时才苟同这种观点。也不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的所谓的用功去读书,我最尴尬的是,每当我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会来一句:“这么认真?休息休息。”很多时候,我就报之以苦笑:休息?我这就在休息,读书使我的心最为安稳宁静,读书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我是因为喜欢书而去读书。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上网、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闲聊、有人喜欢旅游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我只读我喜欢的书。如果哪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这一天少了什么,在每个劳累了一天之后的夜晚,孩子已静静睡着,月亮温柔地定格在窗眼里,疲惫的身躯舒服地靠在床头,然后捧一本书,这是我一天最幸福、最放松、最适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夜游神     
我要说的校园"疯"神叫"夜游神",不是特指一个人,而是专指一群人——那些患有典型性"考前焦虑症"的患者!他们的具体症状表现为: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临时抱佛脚;白天读书打瞌睡,晚上发狠装用功。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我行我素,凡事喜欢顺其自然,并且懒得读书的坏孩子。幸运的是,我很聪明,虽然并不用功,成绩却还不错。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很高,希望我将来能上名牌大学。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我根本就不喜欢读书。我认为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学校里特没意思,不如现在就出去闯一闯。我更认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知识,根本不可能在书本中学到,否则有钱人怎么大多数都没上过大学呢。现在,我对读书的厌倦情绪越来越明显,坐在教室里很是煎熬,很是受罪。豆豆哥,你能告诉我,我该怎样选择吗?  相似文献   

4.
我很少为了什么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只有在自学考试难以坚持时才苟同这种观点。也不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的所谓的用功去读书。我最尴尬的是,每当我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会来一句:“这么认真?休息休息。”很多时候,我就报之以苦笑:休息?我这就在休息,读书使我的心灵最为安稳宁静,读书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我是因为喜欢书而去读书。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读书,古人有两个对联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是"人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是"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读书既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式,就免不了在各种场合谈读书。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当今有一个概念叫"信息爆炸",这是很多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或纷纷选择"快餐式阅读"的一个重要借口。但我完全不赞成这个判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和"信息爆炸"几乎同样流行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原本是个不喜欢读书的人,真正走上读书、学习的道路,也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在这之前,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分内事,与数学教学无关"这一错误观念的影响,我始终把自己排斥于书籍之外。  相似文献   

7.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8.
春天的旧梦     
记得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姓吴,教外语,喜欢以一段老话来督促我们用功,那段话的前半部分为"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后半部分记不住了,想来是因为不那么精彩.……  相似文献   

9.
姐姐大我五岁,她的读书成绩很好,在班里总是前三名。可母亲因胃癌去世一年后,家中供两个孩子读书很困难,她就辍学在家了。姐姐大概是怕我内疚,故意说:“姐不喜欢读书,更喜欢帮爸干活。”于是,她就在老师的惋惜声中辍学了。那年姐正读着初三。姐没事的时候总喜欢翻我的课本,我一回家她就给我辅导功课。“弟,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家中将来全靠你了。”姐姐抽空就要督促我用功念书。我很刻苦,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每次拿着班上第一的好成绩回家,姐比谁都高兴,马上就给我煎  相似文献   

10.
我已不再读书,当然不等于我不再思考。作为一个写字的人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但我是一个率直的人,在这崇尚包装的时代,我始终觉得包装是一种枷锁;我是一个喜欢轻松的人,一生追求的是简  相似文献   

11.
我已不再读书,当然不等于我不再思考.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但我是一个率直的人,在这崇尚包装的时代,我始终觉得包装是一种枷锁;我是一个喜欢轻松的人,一生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一看完兔年春晚,我有两个较深的感触,一是不读书真可怕,二是读好书很美好。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不读书识字,可能在给你喜爱的人写信时,满纸都是圈圈;读书的美好体现在许多方面,而我独喜欢周杰伦和林志玲一同演绎的《兰亭序》,尤喜那句"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其中的意境遐思非由读书得来不可。  相似文献   

13.
找座     
小学、中学,一直到现在埋首书海准备博士论文,我除了在大学毕业后短暂地工作过几年之外,其余时间都是个全职的学生。既是学生,且又自诩是个用功的学生,我总爱为自己找几个读书的好去处。 小时候在乡下读书,夏日里喜欢到田埂边晨读。清晨的田野笼着一层薄薄的雾,时浓时淡,时隐时现,让人虚实莫辨,身与心一起进入童话。我就在这里背诵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朱自清的《春来了》,和其它无数唐诗宋词、佳作名篇。故乡的晨雾编织着我童年的梦。  相似文献   

14.
趣在书中     
有人不喜欢读书,有人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人说:无趣;喜欢读书的人说:有趣。趣之有无,仿佛因人而异,其实,趣在书中,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就看你愿不愿找,或者说,你能否找到一种通往趣之所在的途径。我自称是一条书虫,一天到晚以淘书、读书、编书、写书为业。为此,我想以一种书虫的身份,和诸位聊聊怎么样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干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没有兴趣,那就难以持久,自然也就不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当然,我说的读书,并非为了什么大的成就而读,但一个人若想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而对读书又没有一点兴趣,估计那作为是要大打折扣的。一本书摆在…  相似文献   

15.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16.
人,没有天生喜欢读书的,也没有天生不喜欢读书的;没有天生喜欢读闲书的,也没有天生不喜欢读闲书的,对于思想性的书籍同样如此。人不喜欢读书,要么是人错了,要么是书错了。而如果所有的常人几乎都不喜欢读书,如果学术书卷如此地对立于常识和常情的话,几乎可以判定学术的歧误。  相似文献   

17.
现场教育     
儿子读书一向不用功,成绩很差,他自己不着急,却急坏了黄明。黄明希望儿子这回考得好一点,可是回到家一看那成绩单,竟没有一科及格,最少的一科只得了21分。黄明大骂道:"你读书这么差,将来能干什么?"儿子说:"我长大去踩三轮车。"黄明气  相似文献   

18.
太极情缘     
世界上有些事情,你一旦用心接触,就会喜欢。太极就是这样,只要你敢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就很难不喜欢它。与太极结缘,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必然。我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的人,工作时间一心扑在教书上,业余生活也喜欢读书,少有其他活动。曾经,看见打太极拳的人,我总是远远观看一会儿。自愧自己肢体僵硬,认为这辈子不会与如此高雅、时尚的健身运动有缘。长期读书、教书、文字排列的生  相似文献   

19.
<正>我喜欢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书,它们告诉我的是我未知的而不是我已知的。还有那些孤独的书,它们必须孤独地读,孤独地领会和思考。读这样的书时,我想象我不是与千万人一起读书,那太热闹。读书的主要乐趣,我认为就是安静。不管有多忙,爱书的人总是会读书的。这其实不是"怎么办到"的问题,当一个人为生活所迫,说他没时间  相似文献   

20.
姐姐的背影     
夜深了,四周一片寂静。我一个人坐在靠窗的床上,望着窗外如水的月光,泪水禁不住从眼眶里溢出来。姐临行前“用心读书”那句话,在我耳边回荡着,我似乎又看到了姐姐那瘦小的背影……姐比我大三岁,从小就喜欢读书。姐读书很用功,期末总是抱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奶奶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奶奶就犯愁了,因为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爹娘常年外出打工,挣得的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根本无法顾及我和姐上学的开销。每当两双要钱的手一齐伸向奶奶的时候,奶奶总是默默地去借贷,别无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