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包涵着先人睿智的思考和美妙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然而,当今古典文学的传播却面临着困境:传播主体的缺失、传播讯息的错位、传播媒介的阴影、受众的隔阂等等。而最主要的困境是:一方面,人们希望古典文学能够流行;一方面,如果古典文学流行了,古典文学将不再是古典文学了。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古典文学传播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的古典文学传播研究,有一个渐趋繁盛的历史进程,在对古典文学传播研究的通观性论说,古代作家作品、文学体式传播的个案化考察,古典文学具体传播方式与媒介的研究,古典文学的域外传播研究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走过了其孕育阶段。但相对来说,研究的范围还过于狭窄,研究的内容较为零散,研究的层面也较浅,甚至留下了一些空白点。新世纪的古典文学传播研究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扩展开来,将对文学传播的探讨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使文学传播研究与对文学思想、文化现象的研究更好地互融而互相发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对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吁与努力都不断增加.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无论从范围、形式来看,还是从影响力来看,<西游记>都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域外传播中独树一帜,且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由<西游记>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我们很自然地能够在<西游记>中感受到的宗教、英雄、传奇、丰富的想象等要素,容易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全部或部分地感知与理解.域外的<西游记>改编者正是挖掘出类似的内涵才取得了成功.其次,传播受众的可通约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传播受众更易于接受与自己知识、文化背景中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对<西游记>中不同文化下的共性进行抽取与有效放大,是<西游记>被域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关键.再次,大众化、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是<西游记>域外传播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诚然,文化传播中应注意保护文化的精髓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二战之后,我国古典文学加速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了文学西传的全新局面,古典文学英语译介喜获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世界中心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社会思潮迭代有利于研究观念推陈出新,数码革命促进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海外留学成为文学传播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古代小说给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电视剧也对现代人接受并认可古典文学起了重要的作用。以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拍摄的电视剧为例,阐述电视剧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代小说传播的影响。无论对古典小说研究还是现代传播学研究,这一课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言外之意"同样存在于当今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从传播活动受众的角度去关照文学中的"言外之意",可以考察"言外之意"的独特魅力,同时又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言外之意"提供可贵的对比参照系。在中国古典文学创造中大行其道的"言外之意"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谨慎使用,要在规避消极影响的同时将其置于适当的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开创了人类认知世界、表达心性的新方式,催生了新的语言模式.传统媒体和网络传媒等多种类别传播媒介的叠合接力是网络流行语体得以诞生、传播的重要原因.网络传播和人际传播共同促成了这些新型网络语体的流行.网络流行语体的主要使用者是青年人,网络流行语体不仅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时尚,更彰显了在这一时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青年人的精神特质.网络流行语体的产生既与大众的从众心理有关,也体现了公民积极表达意愿、介入社会、追求民主权利的自觉.但网络流行语体除了积极的意义外,也不乏令人担忧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文化无国界。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理应走向全世界。古典文学英译作品的跨国境传播,堪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古典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体现出文化、语言、风俗等方面的诸多特色,表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文章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通过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探讨来考察传播效果,对中国媒体为何传而不通、西方媒体为何负面报道中国、我国如何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等问题没有进行清晰的学理分析,而宣传特性更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最大困境.本文把既定的媒体传播政策、国际传播规则及国家形象建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行为是国家形象的根本,媒体是操纵者建构的产物,媒体的公信力及媒介建构十分重要,媒体对事实的报道与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学生专业技能素质较差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完善培养体系,优化培养目标;增强企业融合,培养专业师资;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专业技能,以期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学报:e时代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剖析了高校学报"重传播轻赢利"的运行策略所造成的发展困境,发现e时代高校学报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构想了"高校学报网"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学报摆脱困境、最终实现数字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传播存在一些困境,如生活节奏快,人们没有时间接触传统文化;网络信息过杂,占用人们的时间;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等等.在分析传统文化传播困境的基础上,以电视传播为例,介绍常见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如以电视剧及动画片等方式复现传统文化,以纪录短片或讲坛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公益广告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唐代音乐不仅高度发展而且流行及甚广.在一个传播媒介尚且简单、传播手段较为单一的社会,音乐如何流行与推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文章即以此为关注点,对唐代音乐传播的社会环境、传播方式与手段、传播媒介和载体、传播的场合及范围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旨在通过把唐代音乐放至动态中来观察,这有利于我们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唐代音乐文化与唐代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王悠 《文教资料》2012,(19):26-27
当代诗歌遭遇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当代诗歌有诸多不符合传播规律的地方,而传统诗歌则不然。传统诗歌的很多特点,使之有利于传播,便于受众接受,符合传播规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我们不仅能找到当代诗歌的问题,而且能得出一个结论:流行歌曲的歌词,应该是当代诗歌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由于信息传播的过量化和受众具有的对信息的一定控制权,以及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多样化信息形式等新的多重变化,使过程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过程管理面临的困境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城市形象传播竞争日益加剧,中小城市受制于经济实力、地理区位等劣势,进一步加剧了其城市形象传播的困境。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分析中小城市形象传播的困境,剖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构建"三维两库"的传播策略,以实现中小城市形象传播的"异军突起""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由HIV引起.艾滋病有三条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1981-2000年期间世界有3610万人感染HIV.HIV侵入人体CD_4~ 为主的免疫细胞,破坏免疫功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福州三宝”曾经辉煌一时,然而今非昔比,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传播困境,显示度、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较低。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符号编码上,符指错乱,增加受众认知困难;二是在类型传播上,大众传播不足,缺乏驱动力;三是在器物媒介上,自身产销低迷,缺乏物质支撑。破解该认知传播困境,主要有三个对策:在传播起点上,开展精准、艺术编码,造就诗性传播;在传播主渠道上,构建全媒体传播,持续增强影响力;在媒介方式上,守正创新,拓展传播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刘艳生 《成才之路》2012,(15):11-I0009
校园流行语就是在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言语形式,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等特点。校园流行语传播的本质特点有三个:从众传播心理、网状传播形式、球状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住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遇到了被"边缘化"、被"拒斥"、被误读、被消解的困境,给传播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要突破传播困境,需要积极整合传播媒介,实现话语转向,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