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雪花姐姐:您好!我是一个下岗职工家庭的孩子,开学二百元的学费对我的家庭来说是很沉重的,老师又要买词语书、练习册、大卷。自从去年老师家在校门口开了一家书店后,老师告诉买的三套书就她家有,可是别人家的书店的书都打折,但她家的书不打折,全校的同学都买她家的书,为什么还那  相似文献   

2.
这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语文评价改革,这使我们更加喜欢语文了。那些过去一上语文课就头疼的同学对语文学习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自然对语文“情有独钟”。过去上课,老师让同学们朗读课文,举手的不多。许多同学说举手朗读课文的同学是“奔驰二百五”(即又笨又痴的二百五)。因为,朗读得好,老师满意了,就表扬几句;如果像啃甘蔗一样吞吞吐吐的,老师会批评。这样一来,谁还愿意起来读呢?我真替老师和同学们着急。自从进行评价改革,上课读课文就跟从前大不一样了,因为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积…  相似文献   

3.
上期回顾:2003年的夏天,男生潘小天正在念七年级。他爱看电影却不想好好念书,老是因为不完成作业被老师罚站,又因为平时学习表现不好常常在班级每周三的投票中当选"最差学生"而被罚扫地。班主任林老师为了帮助潘小天进步,就让他坐到班级"最佳同学"林露湘的前面,并让林露湘督促潘小天学习。从此,林露湘成了潘小天的后桌。不久之后,潘小天竟然发现林露湘在安静的外表之下其实很不安分,她对于自己来说,就像一场磨难。  相似文献   

4.
昨天,我去学书法,班里有一位同学对他的妈妈说:“老师让买一本书。”他的妈妈问:“买一本什么书呀?”这位同学说:  相似文献   

5.
曾瑶 《湖南教育》2004,(22):28-28
拿出一两本作文,在全班念,然后让写的同学、听的同学谈感受,这是许多老师讲评日记的惯用办法。  相似文献   

6.
书情·书色     
爱书成痴的人有时和吸烟成瘾的人一样,常常生发"戒掉"的念头。叶公超聚书至三面书墙后,给自己立下"三不买"规矩:参考书不买;不读不查的书不买;要读的书、非读不可的书,先去图书馆借,借不到,再决定买不买。可是三年后,三面书墙还是变成了四面。他只好说:"关于买书,我只有感慨,没有原则了。"可见戒烟瘾难,戒书瘾也绝不易。书房定律之一是:你总是找不到你这一刻想找的书。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读写》2008,(2):2-2
<正>http://blog.sina.com.cn/twocold上周六是我初中的同学聚会。因为我没文化,学上得少,所以同学普遍比大家要少两批。高中同学聚会对我来说是比较费脑子的,因为我念了两次高一,都只有一年,每次进门前都要拉一个熟悉的同学偷偷把其他名字给问齐了,要不然叫不上来影响恶劣。初中相对好点,毕竟满了三年。这次的同学聚会安排在原来的班级,还请来了班主任蔡老师和彭老师。我赛了四年车,中风中浪里也算过了七八年,觉得自己的心理素质很不错,但在楼梯上看见蔡老师的一瞬间,还是腿软了一下。看来很多小说和电影里一直强调的"童年的影响"还是有根据的。为了不罚站,我本年度第一次参加活动没迟到。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但也有让大家很烦的人,我的同桌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为他特别爱抄别人的作业,所以大家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小抄虫"。有一回作文评讲课上,语文老师给我们念了一篇  相似文献   

9.
从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是一个很笨的孩子。一篇课文,比如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别的同学一节课就背得滚瓜烂熟,我“啃”三四节课也是半生不熟。老师让大家齐背,我滥竽充数小嘴一张一张地也能顺下来。老师让一个一个地背时,我就有些恐慌,结结巴巴  相似文献   

10.
[文题和要求]初中三年,教过你的老师很多,有让你感动不已、终生难忘的;也有让你刻骨铭心、"咬牙切齿"的……请以"我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升格前作文]是对是错期中考试快到了。那天,班主任王老师将我们班几个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叫了出去,让我们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数学不要考得太好,这样就可以把教数学的李老师换走了,因为他觉得李老师不够尽职。认真说来,王老师与李老师的课都讲得很好,只是王老师毫无保留地将  相似文献   

11.
樊老师     
樊老师带我参加语文知识竞赛那回,是我第一次上县城。时间还早,我们在桥头的新华书店翻书。老师买了本明人笔记。我拿来一翻,字是直排的,繁体,句子怎么读也不懂,书里还有股浓浓的异味。我问樊老师买这种书干嘛。樊老师吸吸鼻子说,要写好文章就得看这。竞赛有16张卷子,我不间歇地做下去,完了出来,樊老师一拉我的手就往大操场跑,他领到了试卷和答案。操场空荡荡的没有一丝人影,午后阳光灿烂,知了尖声在叫。我们像两粒石子呆在角落。老师念一遍题目,然后问我ABCD选了哪个。有时他懊丧地摇摇头,有时猛地一拍大腿。我望着他的脸,在想,老师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 应该说我不是个好学生,调皮捣蛋出了名的。欺负新生,把男生往女生堆里推,在女生铅笔  相似文献   

12.
三土同学     
《灌篮高手》里有个三井,我不太熟悉。与身边的三土同学倒是很熟。三土名字叫“垚”,很多人不会念,就直接问:“谁叫三土?”“垚”是“山高”的意思,我问她为什么不叫“高”,她说那太浅显。不过,按照张爱玲小姐“名字往往代表一种需要,一种缺乏”的理论,这名字起得还挺贴切,因为三土同学个子的确不高。  相似文献   

13.
下课铃响了,小刚放下做了将近十分钟的解析几何题,从抽屉里拿出一本高考英语单词就背了起来。他一边念一边在纸上写,很是投入。不超过五分钟,一张纸就写得满满的。突然,同桌吴晨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笑着说:"刚哥,书拿反了。"小刚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已经"倒背如流"了。周围的几个同学不禁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眼镜     
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学期,我领到了一笔助学金——10元钱,就兴冲冲地来到西单一家著名的眼镜店,为我的远在家乡的一位小学老师买眼镜。营业员问我:他是近视还是远视?近视多少度?验光没有?我几乎傻了眼,怏怏不乐地转头就走。我实在不知道老师近视多少度,只知道老师给我们讲课时,脸几乎要贴在书本上。我那时就觉得老师很可怜,想等长大了给老师买一副眼镜。老师脸贴在课本上,一字一句地念。下边同学顽皮胡闹,千奇百怪,欺负老师看不见。只是在噪音太大时,老师会停止讲课,严厉地在讲桌上敲敲教鞭——其实就是一根削过的树枝,点一点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几个同学的名字,板起脸来吓唬吓唬。这样我们能安静一会儿。但老师的脸一埋进书本里,下边就又反了天了。我们小学一到三年级是复式班,也就是三个年级60多人一块儿上课,老师给一年级讲完生字,再让二年级背书,然后再给三年级讲解课文。到了四年级,我们才有资格分到一间单独的教室上课。校长反复给我们讲,你们四五年级是高年级,老师都是城里中学回乡的高材生,  相似文献   

15.
燕子姐姐:我班上的同学特别喜欢买门口小摊上的东西,老师说了好多遍不要去买,他们还是会偷偷去,还让我给他们保密。我想告诉老师以便制止他们,又怕他们以后孤立我,说我爱打“小报告”。燕子姐姐,你帮我出个主意吧。玉山县双明小学六(5)班周淇周淇同学:姐姐在心里为你喝彩,因为你是一个特别为同学着想的人。我的意见是:首先,你应该为同学保密,但同时,你又要让他们意识到小摊的东西往往不卫生、不安全,使他们自觉地不再去买。那么想什么办法呢?你呀,可以给班主任提个建议,开一个主题班会,专门围绕花钱买小摊上商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次公开课上,在学习了两步应用题例题后,教师出示了下面这道题———雅戈尔服装厂第一车间要加工180套西装,计划每天加工30套,4天后还剩下多少套?接着,老师随机抽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晰,常规的思路是先求4天加工多少套?再求还剩下多少套?算式是180-30×4。三个板演的同学中两个同学很快就列出了算式。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第一步180÷30=6后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呆在那里发愣。台下的同学看到他愣在那里,有的发笑,有的跺脚,个别心急的同学甚至站起来提醒他…  相似文献   

17.
仙道VS流川     
湘北的流川在神奈川的名声很响,一半是因为篮球打得好,另一半是因为该人实在是太酷了。此君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假辞色,不要说笑容难得奉送一个,便是说起话来也是能用两个字就坚决不用三个字。某日,在英语课上,新来的老师误打误撞要流川同学起立朗读课文一篇,流川同学一看课文,怕不有上百字之多,这如何使得,便摇了摇头:“不会。”年轻老师想起念过的教育心理学,亲切鼓励:“没关系,大胆地念。”流川不耐烦起来,据实以告:“太长。”老师猝不及防,愣在当场,想发作又恐失去风度,耐下心来说:“那你念一段好了,剩下的让后面的同学念。”  相似文献   

18.
一分钟     
正1月14日晴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干什么事情呢?有的同学说:"可以跑二百米。"有的同学说:"可以写10个字。"还有的同学说:"可以看好几页书。"可是白老师在黑板上为什么写上"一分钟"呢?老师到底要用这一分钟来干什么呢?真让人费解。"一分钟"活动开始了,原来是让我们把教室里看到的事物在一分钟内写下来,看谁写得多。我觉得一分钟写不了几个字,所以刚开始非常紧张。两眼看  相似文献   

19.
我的懒老师     
朱老师长(zhǎng)得挺(tǐng)漂亮,就是有点“懒”。每次上课时,朱老师总让我们自己提(tí)问题。同学们提的问题可多了,她却一个也不讲。她让我们同学帮同学,不会就自己读书,自己到书里找编后: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意编发了这组“爱师小作文”。你看,孩子们写的是不是非常棒?中国老师,外国老师;钮老师、“懒”老师……老师永远是孩子们说不完也写不完的话题。小作者们用自己童稚(zhì)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liɑnɡ)着每一位“进门”的老师,并根据自己对老师的衣着、言行等的第一印(yìn)象,很快地对老师作出…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小就是个“书虫”。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在班里设了一个图书角。小朋友们可以带来自己喜欢的书,大家一起看。别的同学都带来了自己的书,我也缠着妈妈,让她给我买一本。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带我去书店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我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