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我校也设立了"农村留守学生研究"这一课题,作为班主任的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主要负责"留守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子课题中学习习惯的研究。我对我校三年级42名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整体学习习惯状况堪忧。学习习惯较差(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甚至不做作业)的"留守儿童"有1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33.3%;学习  相似文献   

2.
对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充市1246名初中生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留守儿童”的整体学习习惯状况堪忧,学习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好;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从平均数来看,“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低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改善初中“留守儿童”的堂习习惯现状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吴卫东  陈波浪  王快学 《教师》2010,(30):127-128
当“留守儿童”这一新词在近几年出现在社会上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十分棘手已成不争的事实。“问题学生”即患有“留守综合症”的学生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学校就应承担起对其进行良好教育的责任。据2009年全国妇联公布数据,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为2300万,占儿童总数的13%,并逐年呈增长趋势,而农村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88.2%。  相似文献   

4.
“留守学生”现状调查及教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9月对我校752名学生调查显示:“留守学生”为470人,“留守学生”中451人由祖辈照管,16人由亲友照管,而3人无人照看。“留守学生问题”成为“问题留守学生”,主要表现为: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亲情间的交流和沟通中断,78%的“留守学生”表现出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神经过敏等心理、情感和行为障碍;在学习上,心情烦躁抑郁、不想学习的占66%,作业完成情况“糟糕”的占47%:由于祖辈、亲友等监管人往往对孩子纵容溺爱,造成“留守学生”在思想道德上、行为习惯上放任自流。“留守学生”中,31%平时有说谎的习惯:25%受到疾病和恐惧的困扰:15%有破坏公物、抽烟喝酒、早恋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现实中学生的称呼也多起来.如“留守学生”“学团生”“腺形儿童”……一些老师们在今天把很多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说成“问题学生”。他们或疏懒,或学习习惯差,  相似文献   

6.
一个留守儿童的背后是一个打工外出的家庭,是一根思念相隔的电话线,留守,到底有多少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留守与打工的人才有真正的体会。 当我第一次看到“留守儿童”这个称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班里那群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想到他们的各种心理,想到他们的各种生活现状。然后想到的就是我自己,因为我已“留守”了20多年,我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那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民变成了“农民工”,农村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他们的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留守学生”由于缺少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多数“留守学生”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不理想,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难题是我们教育者一直在思考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在对我校留守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缺乏对于儿童作业的指导与辅导,作业习惯普遍不如其他学生,甚至不少学生有作业抄袭现象。因此我们提出"留守儿童"数学作业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总结出能够培养我校留守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策略,并能通过培养形成其终身受用的作业习惯。  相似文献   

9.
何云贵 《重庆师专学报》2014,(4):110-112,152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究“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测。第一组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第二组不参加。12个月后,对参加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非留守儿童施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组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参加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显著不同。“留守儿童之家”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键 《云南教育》2014,(3):44-44
我校地处偏远山村,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学生多来自贫困的农村,为了生计,家长们几乎双双外出打工挣钱,孩子则交由年迈的父母照料。这导致我校的学生有70%都是留守儿童。不少留守儿童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观念淡薄,学习习惯散漫,上课经常迟到,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通常都是马虎了事。  相似文献   

11.
洪学文 《广西教育》2011,(31):30-30
我校地处桂平西山脚下,现有学生868人,其中25%为留守学生,为避免其出现“亲情饥渴”,在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我校着手进行《纠正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胡军 《班主任》2013,(8):42-43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班的留守儿童占了绝大部分,44名学生中,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有18人,一方不在身边的也有22人。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令我头疼。去年,我班便发生了一起群殴事件。原因很简单,留守儿童小磊在网上与周边一所学校的男生起了言语冲突,周六时他便带了一帮同学(绝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去狠狠“教训”了对方,后来还惊动了派出所。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相似文献   

13.
我校地处苏中地区南通市北端的海安县,缺江少海,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工业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守儿童人数逐渐增加。这给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一所村级小学,我校生源来自周围7个行政村,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通过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交往能力不强、心理健康不佳、学习习惯不良、学业辅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非凡。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学习习惯问题又显得特别突出。为此,选取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为研究主题,通过学习习惯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学习习惯对比分析以及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对比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方面主要存在诸如"课前不能很好地准备学习用品;上课听讲不够认真;课堂自律性差,较随意;课堂上不能很流利地回答问题;字迹不够工整;考试时做题遇到不会的题会轻易放弃"等问题,进而分析得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因素包括:学生年级与性别因素;学校班级氛围及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状况。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存在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不同层面的困境。就现实情况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多元教育方法;经常加强家校沟通,合力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何琦 《课外阅读》2011,(1):175-175
我所工作的单位——创新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所接纳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其教育,较之其他儿童,更具难度,更具挑战性。我们学校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大环境,赢得社会的认可,推行了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包生”制度。“我”作为一名任课老师,也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包生老师”。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的子女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亲戚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根据对我校留守儿童深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人数的40%,有的班留守儿童数量占总人数的比率达到3/5,目前我校留守儿童的人数仍呈上升趋势。“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了社会热点,成了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在政策上给了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是他们在生活、受教育状况方面还很不理想,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严重制约着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调研,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改善“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建议,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渠县教育局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快乐、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背景 生源问题:我校是一所乡级初中,离市区近,部分尖子生外流,留守学生比较多,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不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信心不足.数学成绩呈现一种“头尖细,中段小,尾巴长”的局面,这无疑对初三教师是个严峻的考验.寻找有效的问题源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