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建设的意义,并分析了"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课程探索与实践的具体方法。实践表明: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特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学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开展编程教育创新的意识显著增强。本文以“循环语句让机器人手臂连续动作”一课为例,阐述了将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融入人工智能课程中的具体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推进人工智能环境下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中学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课程是集创新与技术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与培养学生技能的课程不同,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技术素养。目前,全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辽宁省抚顺市综合实践基地为创新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也针对市辖区内4至6年级学生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并成立了乐高机器人工作室。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背景下,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应从就业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出发,将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弧焊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融通模式,深化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更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和具体形式,在高职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创新研究性课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工作室模式下开展创新研究性课程进行实践和探索,以实证模式研究创新研究性课程的内涵与传统课程的差别,以及在工作室模式下开展创新研究型课程的原则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工学结合模式下"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为其他课程一体化工作室的建设起借鉴作用。通过"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工作室的建设效果进一步说明了一体化工作室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需要,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建设高质量的一体化工作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高职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平台,通过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为例,进行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制订适合“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的教学策略,构建并实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江苏建院模型制作工作室为例,分别从工作室环境营造、建章立制、制定实训项目标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师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为高职院校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了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将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模式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入手,阐述了以机器人设计、制作和比赛为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设计-制作-比赛”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机械原理》课引入机器人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将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模式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入手,阐述了以机器人设计、制作和比赛为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设计-制作-比赛”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深化教育信息化以及提倡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背景下,构建STEAM PBL机器人编程课程模式,将STEAM PBL与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相结合,采用能力风暴实验器材,将“齿轮”作为项目学习内容,以课程“小小表匠”为例,将STEAM教育和项目式学习作为理念和方式,将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作为手段和目标,实践应用课程设计模式,分析课程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制造2025"和"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针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三方面出发,将"1+X"证书的职业技能目标融入课程中,设计和实践了工业机器人搬运码垛典型案例的教学过程,为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学校机器人选修课的实践与分析,针对学校现有机器人课程存在的课程活动比较单一问题,提出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校本机器人课程活动模式,针对不同的内容细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如何实现其丰富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合作学习模式在机器人教育中的应用。在与机器人教育密切相关的程序设计教育领域,两人配对学习编程(配对编程)已经有比较广泛和成熟的应用。将配对编程模式迁移于机器人教育是否具有可行性?课题组在无锡市某学校学生中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随机选择3个班级,分别以驾驶员-导航员模式(驾导配对模式),软件-硬件分配模式(软硬配对模式)以及独立学习三种不同的学习模式进行机器人课程的学习。实验结果表明,配对学习尤其是软硬配对学习模式在机器人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制作更优秀的作品;但与独立学习相比,其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沉浸度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而直接从程序设计领域迁移而来的驾导配对学习模式并未产生预期的成绩,学习效果略差。机器人教育还需进一步研究影响配对学习效果的因素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5.
产业侧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1+X”证书是促进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途径。“1+X”证书制度背景下,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进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融通,从制定支持政策、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师水平等方面进行保障,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创新研究型实验"课程的建设思路,目标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任务,推动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在介绍国内外高校机器人创新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说明了课程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从多种具体工程任务备选的授课模式、面向机器人对象的教材丛书的编写情况、以智能机器人为主体的多媒体数据库设计和制作、自主选课的学生选拔、以学生为中心的讲授方式、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以及全自主全开放实验管理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尝试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列举了详实的数据和实例展示了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在政企校紧密合作的基础下,依托校园和产业园,构建融教学、生产、研发、生活为一体的“双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内设计工作室”与“校外创业工作室”两条腿走路。“双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应用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理论提出了实践内容分模块、层次化,实践训练方法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的智能制造需求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实践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目前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和“学研赛”教学模式等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工业机器人操作和编程》不仅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电子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应用机器人轨迹的现场编程和调整方法,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实用技能。本文从教学内容结构调整、课程库建设和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探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的在线与离线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