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整个产业体系能够协调发展。根据产业关联理论,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需求与供给关系。因此,某一产业发展必然会在需求或供给关系中对其他产业发生作用,起到带动或引导作用。农畜产品加工业是以第一产业产品作为原料的加工业,与第一产业有密切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所以通过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来引导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内部转型升级,对转型期我国实现整体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规划中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长三角地区作为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领头军要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要着力实施培养增长极的战略。通过资源配置使特定的增长极迅速成长,并且通过增长极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为了培霄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在产业选择上:一是要把东部现有的优势产业做强做精,尤其应注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力度;三是要重点培养现代服务业这一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极理论与内蒙古经济增长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往往以不同的程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向外扩散,对经济全局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以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软环境因素为主确定增长极的三个阶段,实践证明是高效率的,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不可能采取全面铺开、齐头并进的模式,而是要从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增长极两个方面选择和确定经济开发战略,发挥地区优势,形成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便带动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县域经济基数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内蒙古经济的整体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内蒙古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明显增强,发展速度居西部地区之首,县域经济对自治区经济的贡献率较大,特别是自治区百强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是由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导致内蒙古县域工业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较低。因此,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应把特色经济作为发展的基本方略,倡导特色经济、差异经济、多样化经济,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地理学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探讨落后地区的发展途径.认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既不适合采用梯度推移模式,也不适合采用协调发展模式,而应采用产业集群战略、增长极战略.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中如何选择和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是我区在21世纪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课题。增长极理论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产业、企业或区位,形成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并通过市场传导媒介力量带动相邻地区共同发展。在新环境下选择和培育工区经济增长极必须提倡以创新、活力、潜力、效益为特色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思路。利用资本市场来培育增长极、克服增长极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虽然我国的循环经济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已经进入理论雏形逐步形成阶段,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经济理论向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渗透,并逐步形成了多种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欠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巴林右旗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旗县,建立“畜牧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增长极理论是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在发展经济的产业关联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各地区培育经济增长极的实践较为丰富,各种不同类型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其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经济的区位集聚是现象,经济的产业集聚是实质,产业的区位高度聚集生极化效应,形成规律经济和外部经济,创新是发展推进型企业和产生极化效应的动力。一个地区创新要素是多元的,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如何,集成整合程度怎样,对增长极形成影响极大,在增长极形成过程中,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重要因素,有关“非经济因素”是基本条件,经济增长极实践的借鉴以及结合理论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主体功能出发进行产业导向定位,对于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与优势互补,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主体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出发,分析了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中的问题,继而着眼于冀南地区的产业基础与功能优势,探索了主体功能区视角下冀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为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打造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经济增长极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型经济形态的航空经济对城市形态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航空经济通过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乘数效应带动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并通过增长极理论、外部性作用等对城市形态演化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研究航空经济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对未来城市空间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牧区处于人畜两不旺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了“人畜两旺”的方针,通过采取卫生保健、消灭传染病、增加牧区人口、发展畜牧业生产等举措,使得内蒙古牧区人口和畜牧业,乃至政治、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赢得了蒙古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奠定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为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牧区经济在草场建设、畜业建设、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应对畜牧业经济进行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兴牧;健全服务机制,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加强宣传教育,加大人力资源投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我国各省市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逐步开始产生全局性重大影响。借鉴广东发展经验,分析我省存在的问题,对于以甘肃省为代表的西北落后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 ,一退三还 ,使得本来粮食短缺、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粮食安全雪上加霜 ,进而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隐患。本文认为解决西部粮食安全的思路在于走区域大循环之路 ,并从粮食流通体制、提高粮食自给率、增加稳定的供应和提高西部农民购买力等方面采取对策 ,以实现西部和全国粮食安全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应遵循分阶段、多元化与综合发展;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城镇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针对内蒙各地区的经济特色与发展潜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工矿主导型、加工主导型、农业基础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城郊服务型及综合发展型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昆明具备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可能。昆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实现路径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强做优城乡产业经济;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完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强化园区、产业聚集效应,推进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先行先试,率先实现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几乎是在美国新经济遭受重创举步维艰的同时,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几年间网络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由此拉动IT及相关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业绩。然而,在数字辉煌的背后,中国新经济同样面临诸多困惑:政府上网雷声大,雨点小;企业上网应景多,务实少;家庭上网数量多,质量差。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新经济目前尚处于“网络基础设施”大干快上的初始阶段。超越初始阶段,新经济需要助力,需要强力推动。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思想、资金、环境和人才四大“瓶颈”。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西部的现状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和西部经济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我国的开发投放力度相时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优势地区。因此,西部经济的发展只能选择非均衡的发展模式,选择和确定若干重点地区,在国家开发政策的支持下,优先投入,优先发展,实行重点开发,使之形成西部经济发展的“发展极”,进而带动西部经济全面、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